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实验室电路板制作的全能型选手ProtoMat S64
实验室电路板制作的全能型选手ProtoMat S64 高速主轴可以完成精细的线路雕刻,最小线宽线距可达100um(4mil),主轴故障率低。作为设备的有效补充,真空吸附台和焊膏分配器使得S64如虎添翼。 • 全自动操作系统 包含自动换刀 • 低维护成本的高转速主轴加工 • 一体化智能系统软件 • 摄像头靶标识别与铣刻线路宽度控制 • 大理石基台确保高精度 产品信息 主轴转速60 000 RPM 6万转的主轴转速,保证了精确的几何尺寸,也大大缩短了电路板加工时间。主轴的低故障率,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气动自清洁功能和深度限位传感器的应用。花岗岩台面不限于温湿度的变化,形变小,基础精度高,大大保证了系统的高精度和被加工材料的一致性。 自动化功能:自动换刀、铣刻宽度自动调整功能、焊膏分配器 15把刀具随意更换——如有需要,在加工过程中,可以随意换取15个刀位上的任意刀具。刀具是锥型刀具,可以控制不同的切割深度,以获得不同的线路宽度。设备具备自动调整刀具切割深度的功能,一旦确认加工深度,即可得到恒定的线路宽度。这一功能,大大缩短了调刀时间,也使得无人值守得以实现。设备中的传感器,确保了精确的铣刻深度控制,并可以防止换刀撞刀现象。 2.5维加工 2.5维壳体加工 焊锡膏分配器 如需点焊锡膏,设备集成的分配器可以完全自动地将焊膏点到焊盘上,而不需要额外的编程处理。 传感器控制 设备中的传感器确保了精确的铣刻深度控制,并可以有效防止换刀撞刀现象。
乐普科(天津)光电有限公司 2022-06-22
自噬关键蛋白ATG4B抑制剂的筛选及活性
通过计算机虚拟筛选和建立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体外高通量筛选体系,筛选得到新型的ATG4B小分子抑制剂S130。通过对自噬信号通路的研究,发现S130不影响自噬体功能及其与溶酶体的融合,而是抑制了LC3-PE的去脂化过程,最终阻断细胞自噬。这为进一步明确ATG4B在自噬信号通路中的调控作用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通过抗肿瘤作用的研究,发现S130可有效抑制结肠癌细胞的生长,且营养缺乏能进一步增强S130的抗肿瘤效果,而过表达ATG4B可部分对抗S130引起的肿瘤细胞死亡,提示ATG4B可能是肿瘤治疗中的潜在靶点。同时,药代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该抑制剂在体内主要分布于肿瘤组织,从而抑制结肠癌细胞的生长。综上,该研究表明ATG4B可能是肿瘤治疗的潜在药物靶标,而S130作为高效的ATG4B小分子抑制剂具有开发成为肿瘤治疗药物的潜能。
中山大学 2021-04-13
众通豪华型笔记本多媒体讲台ZTDMT-09-B
产品详细介绍1、材料:选用精装冷轧钢板,一次折弯焊接而成,外型美观、大方。同时具有防火牢固的优点。扶手及台面选用了高档木制材料、进一步提升了使用者的舒适性。 2、表面处理:经酸洗、磷化防腐防锈后静电喷塑,正常使用塑面经久耐用。整体造型设计以人为本边角圆弧过渡,工艺精湛高贵大方。3、一把锁控制,老师上课使用方便,免于开启多把锁。安全防盗,锁好讲桌后,桌外无任何可拆卸锣钉。4、桌面配备笔记本专用隐藏式模块(含:电源、USB、LAN、VGA、HDMI接口)。5、讲桌内隔板位置可自行调整,方便放置如下设备:教学终端、广播终端、中控装置,实物展示台,  VCD,功放,笔记本电脑,话筒,等等。6、适应范围广泛: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的多媒体教室,阶梯教室,普通教室,会议室,演播厅,以及各种培训教室、报告厅,等等。如有特殊需要,我们可以为用户设计定做。7、外型尺寸:(L×B×H)1100mm×700mm×1050mm。联系电话:15874868589
长沙众互通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学生函数计算器考试专用TY-82MS-3B厂家批发
(一)主要功能:双行显示,具有修改、插入、删除功能,重现功能,快速上下翻转,快速左右翻转,240种计算功能,10位数+2位指数显示,错误提示,9个变量,分数计算,百分数计算,答案存储,六十进制与十进制的换算,双曲/反双曲函数,常用及自然对数、指数、倒数、阶乘,随机数、π、小数位数、有效位数、舍入 (二)平方根、立方根、根、平方、立方,极坐标/直角坐标变换,度分秒计算,排列、组合,统计、回归计算,规格参数,重量:135g(含电池),机身尺寸:148mm*80mm*18mm,耗电:0.0002W,电源:一节AAA(7号/SUM-4),电池寿命:约有2年(每天使用一小时),操作温度:0℃-40℃  包装尺寸:152mm*88mm*24mm (三)此款计算器适合中学生使用,符合国标,行标JY/T0382-2007,塑料按键,有保护盖。
深圳市天雁电子有限公司 2021-08-23
分段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结构
分段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结构,包括转轴,转子铁心,永磁体,转子极靴,前端板和后端板;两个端板之间设有多个转子隔板,转子极靴之间相互独立,转子极靴与转子隔板在轴向间隔分布,转子隔板将转子沿轴向分隔为多个转子单元,每个转子单元中转子极靴的两个端面分别与相邻的转子隔板的端面贴紧,每个转子单元中转子极靴对应于永磁体;转子隔板上设有允许永磁体贯穿的通孔,前端板、转子极靴、转子隔板和后端板贯穿有极靴拉紧螺栓,极靴拉紧螺栓在轴向锁紧左后端板和左后端板之间的转子极靴与转子隔板;转子隔板的通孔的拐角处为弧线过渡,永磁体和转子隔板上的永磁体通孔之间有间隙。本发明具有机械强度高,适用于高速旋转电机的优点。
浙江大学 2021-04-11
强子结构理论的研究进展
研究强子(比如质子、中子)的内部结构,对理解强相互作用规律以及我们现实世界的物质构成至关重要。但是对强子结构的理论研究极其困难,在强相互作用基本理论量子色动力学(QCD)提出约40年后的今天,人们依然未能利用QCD计算得到夸克和胶子在质子内部的动量分布函数(PDFs)。近些年,PDFs的第一原理计算方法上有了巨大的突破。 在2013年,季向东教授提出了时间无依赖可用格点QCD计算的 quasi-PDFs,并发现,当动量非常大的时候quasi-PDFs可以近似为PDFs。近期,马滟青研究员与合作者把季向东教授的方法进行推广,提出了最一般的方法“格点散射截面”。在该方法中,保留了时间无依赖这一要求,但是与PDFs之间的联系是通过证明因子化定理来保证。马滟青研究员与合作者构造出了一系列便于格点QCD计算的“格点散射截面”,并量子场论框架下严格证明了它们与PDFs之间联系的因子化定理,从而能够利用格点QCD计算得到PDFs。结果已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Phys.Rev.Lett. 120 (2018) 022003】,马滟青研究员是第一作者。 此外,在量子场论框架下,quasi-PDFs要想能够用于计算PDFs,它们必须满足紫外发散的可重整性质。马滟青研究员与合作者严格证明了这一性质,这为quasi-PDFs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结果已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Phys.Rev.Lett. 122 (2019) 062002】,物理学院理论所的李正阳博士生是第一作者、马滟青研究员是通讯作者。 相关文章链接: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22.062002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20.022003
北京大学 2021-04-11
瑞德昔韦标靶的结构研究
2020年3月17日,清华大学饶子和,Lou Zhiyong及上海科技大学Wang Quan共同通讯在预印版平台bioRxiv 在线发表未经同行评审的题为“Structure of 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from 2019-nCoV, a major antiviral drug target”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报告了SARS-Cov-2辅助因子nsp7和nsp8与全长nsp12的cryo-EM结构,分辨率为2.9埃。 除了病毒聚合酶家族的聚合酶核心的保守结构和冠状病毒RdRp中特有的与Nido RdRp相关的核苷酸转移酶(NiRAN)域外,nsp12在其N末端还拥有一个新鉴定的β-发夹结构域。观察到病毒复制和转录的关键残基。该研究还提供了比较分析,以显示瑞德昔韦如何与该聚合酶结合。这种结构提供了对冠状病毒复制/转录机制的核心组成部分的见解,并为设计针对病毒RdRp的新型抗病毒治疗药物提供了思路。在该研究中,报告了SARS-Cov-2辅助因子nsp7和nsp8与全长nsp12的cryo-EM结构,分辨率为2.9埃。除了病毒聚合酶家族的聚合酶核心的保守结构和冠状病毒RdRp中特有的与Nido RdRp相关的核苷酸转移酶(NiRAN)域外,nsp12在其N末端还拥有一个新鉴定的β-发夹结构域。观察到病毒复制和转录的关键残基。该研究还提供了比较分析,以显示瑞德昔韦如何与该聚合酶结合。这种结构提供了对冠状病毒复制/转录机制的核心组成部分的见解,并为设计针对病毒RdRp的新型抗病毒治疗药物提供了思路。查看原文
清华大学 2021-04-10
动力电池包液冷结构优化设计
电动汽车采用动力电池包提供能源,动力电池的热管理系统是电动汽车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动力电池的热管理决定了电动汽车的充电速率以及极端条件下的使用性能。乘用车通常采用蛇形管液体对流冷却电池。高性能的电池热管理系统通常要求冷却系统体积小、重量轻,耗能小,冷却快。本项目通过高精度的数值模拟技术对液冷管道系统进行优化设计,达到传热系数高,压降小,体积小的目的。
厦门大学 2021-04-11
中药防治耐药菌创新结构药物研发
技术分析(创新性、先进性、独占性) (1)耐药菌感染已经成为危害公共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增加和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肠杆菌、多种耐药性结核杆菌(MDRMT) 等超级耐药致病菌相继产生和扩散,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威胁人类健康,减少耐药菌株的生成和研制新的抗菌药物不仅成为医药界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而且引起了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2014年,WHO首次发布了全球抗生素耐药报告;2016年,联合国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抗生素耐药性问题高级别会议”,WHO再次发布报告,全面审视了全球的耐药菌情况。2016年在杭州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专门提出要推动全球应对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美国、中国等国家高度重视耐药菌的危害和防控,美国政府2015年制定了为期5年的抗击耐药细菌国家行动计划;中国政府制定了《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 —2020 年)》。耐药菌感染,已经成为危害世界公共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2)中医药防治感染性疾病具有确切的疗效和明显的优势 感染性疾病在中医典籍中常被称为外感疾病,有外感热病、伤寒、温病、温疫等称谓。几千年来,中医药为中国人民的健康,尤其是在预防和控制感染疾病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中药药效物质研究是中药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突破口,《“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明确了中药药效物质研究是国家中长期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强调发展前沿关键技术与创新方法的重要性;同时要求在中医药原创思维的指导下,加强系统生物学、合成化学、大数据等多学科前沿技术与中医药的深度交叉融合,促进中医药研究策略的优化和复杂系统研究方法学上的变革,解决当前中医药的研究瓶颈问题。 (3)项目建立了中药防治耐药菌创新药物发现新模式 项目建立了以“方-病证-菌”、“药-病证-菌”、“有效部位-病证-菌”、“有效成分-病证-菌”和“结构-网络-靶标”的中药防治耐药菌创新药物发现的新模式,建立了抗耐药菌创新药物发现与评价的技术体系和平台,为解决日益严重的细菌耐药性问题提供新思路、建立新体系、开发新药物。 抗耐药菌创新药物发现新平台 项目建立中药防治耐药菌创新药物发现新模式,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防治耐药菌创新中药发现;基于高通量高内涵筛选的防治耐药菌创新中药发现;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防治耐药菌创新中药发现;基于新靶点的防治耐药菌创新中药发现,突破了中药防治耐药菌新品种的评价技术:基于病证菌模型的创新中药评价;基于毒效整合的创新中药评价。 (4)筛选出中药防治耐药菌候选药物两个 ① 基于“方-病证-菌”、“药-病证-菌”、“有效部位-病证-菌”理念筛选出中药五类新药1个-广藿香油 通过前期对大量中药方剂抗耐药菌活性进行筛选,发现广藿香在大量具有抗耐药菌活性的中药方剂中都有出现,初步活性测试也表明,中药广藿香具有较强的抗耐药菌效价。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广藿香水提物和醇提物的抗耐药菌效果远不如广藿香油,因此广藿香油是广藿香抗耐药菌活性的有效部位。 广藿香油的药效学研究 针对广藿香油能“芳香化湿”治疗阴道炎的临床应用,我们通过构建家兔阴道炎模型、大小鼠阴道炎模型、原发性痛经模型、斑马鱼血管损伤模型、多种动物离体子宫模型等,通过细菌筛选、细胞筛选等试验平台,借助超高分辨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高内涵成像系统、流式细胞仪等先进设备对广藿香油治疗阴道炎的物质基础、量效关系、药理作用机理等进行了研究,表明广藿香油对于阴道炎具较好的治疗效果。随后项目对广藿香油栓剂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草案等进行了研究制定,并对药理作用与毒理进行了评价。 ② 基于“有效成分-病证-菌”理念筛选出抗耐药菌新药1个-广藿香酮共轭取代衍生物(CDPC-B7)片剂 广藿香酮是广藿香油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胃肠道调节功能、抗炎和抗菌等作用。经实验证明,广藿香酮能够抑制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黑根霉菌(Rhizopus nigricans)和其他真菌,体内研究表明对大肠埃希菌(E. coli)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均有抑制作用。而且,广藿香酮单体对棒状杆菌和金黄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小于0.098 μg/mL。经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广藿香酮具有良好的口服吸收效果。 为了进一步优化药物抑菌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我们利用分子对接以及网络药理学等方法,研究了广藿香酮复杂的抗菌作用机制和抗菌作用的靶点。并通过基于靶点药物设计方法,针对性的设计了一类能与靶点紧密结合的广藿香酮创新衍生物,并通过借助有机合成方法学手段对化合物合成工艺进行了设计和优化,实现了创新广藿香酮衍生物库的构建。随后通过抗菌活性验证、片剂制备工艺、质量标准草案等进行了研究制定,并对药理作用与毒理进行了评价。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1-05-10
高性能低成本结构加固新技术
研发了HPFL窄条带抗震实用技术,比传统的满墙铺钢丝网水泥每平方米直接费节约40%,每平方米直接费用约为粘钢或粘碳纤维加固的1/4~1/6。该方法加固的结构自重轻、占使用空间小、施工简便,材料廉价,耐久性(40-60年)及抗老化性能均比国外的粘结胶要好得多。 研发的预应力碳纤维片材加固工程结构强度利用率比非预应力碳纤维加固提高了4—5倍,解决了碳纤维的夹锚和张拉难题,不依赖有机胶粘贴,无老化,耐久性好。
湖南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7 48 49
  • ...
  • 134 13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