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大型海藻生物质高效热解生物油机理的研究
项目简介 本项目针对大型海藻这类潜力巨大的可再生能源采用热解制取生物油的机理问题, 分析海藻水溶性多糖热裂解产油、产气和产炭的特征,并通过多种测试手段相结合具体 分析所制得生物油成分,由生物油成分探索水溶性多糖的热解反应机理。研究热解温度、 停留时间等过程参数对海藻热解制油产率和品质的影响规律,利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其影 响程度序列,获得产油率和油品协同最佳所对应的热解工况。最终评价海藻热解生成液248 体油的价值,并提出优化调整策略。
江苏大学 2021-04-14
集约型生物质热解气化燃气净化装置
该装置包括综合吸收塔和综合分离塔,综合吸收塔包括下部的水冷却塔和上部的碱喷淋塔,综合分离塔包括下部的气液分离塔和上部的吸附塔,二塔合一,将二个塔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塔上实现,节约了成本,使生物质可燃气净化装置实现小型化和集约化,并能达到较高的净化效果,减少投资成本和运行维护费用;采用碱液喷淋、多层过滤网以及拉西环吸附等多级可再生循环净化工艺,提升了净化效果,能有效去除燃气中粉尘颗粒物和SOx,NOx等酸性气体;采用醋液焦油池回收燃气中大部分焦油和木醋液等附加值产品,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冷却塔的热交换器利用气化气的高温可提供生活热水,进一步提高了能量的综合利用效率。 市场预期:该装置的“二塔合一、二塔联合”设计使可燃气净化装置小型化和集约化,制作成本较低,占地面积小;同时醋液焦油池可回收可用资源,能产生附加的经济效益,可广泛用于生物质资源丰富但资金薄弱的广大农村地区、小型气化站等,可实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此外,装置可根据燃气不同的净化处理量要求调整装置的大小,也可更换不同吸附剂来满足不同的净化需求,可实现多种净化用途。 成果完成时间:2016年6月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热致相分离聚丙烯中空纤维膜制备技术
技术简介: 聚丙烯是廉价易得的热塑性聚合物,具有耐溶剂和耐细菌降解的优良性能。通过热致相分离的方法可以将聚丙烯制备成孔径为 0.1~0.3μm 不同孔径的中空纤维微孔膜。热值相分离法制备的膜具有孔径分布窄、孔隙率高,强度高和耐有机溶剂的特点。可用于海水淡化预处理、水处理、空气净化、液体调味剂和液体饮料除浊、膜蒸馏、膜萃取等过程中。通过降低稀释剂含量和调整制膜工艺,可以生产血液氧合器(人工肺)用膜,替代进口。 应用前景分析: 水是人类生存最主要的物质,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用量增大、品质提高。膜法水处理是目前公认的成本最低的水处理技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课题组可以提供成熟的热致相分离聚丙烯中空纤维膜制备技术。 经济效益预测: 聚丙烯是最廉价的膜材料,由聚丙烯生产的膜成本低于聚偏氟乙烯、聚砜等膜材料生产的膜,聚丙烯膜的生产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成熟度:产业化项目
天津大学 2021-04-11
应用建筑热环境模拟技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公共建筑由于建筑各异,形状特别,热环境设计最初气流组织方案对比对设计方案的确定非常重要,研究团队曾进行十余项(世博国家馆、世博文化中心、光源工程储存环送风均匀性模拟、海航大厦等)建筑热环境模拟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如世博地区馆层高9m,空调面积24000m2,层高不算高,但跨度达百余米,研究团队通过顶送和侧送三种方案的热环境、速度场、舒适性指标等的比对后,确定了顶送气流组织方案;下图中还演示了一个地板送风的程控机房室内热环境问题,研究团队利用模拟技术找到了室内不均匀根源,通过送风系统改造解决了热不均匀问题;诸如此类利用模拟技术进行工程问题的有多项。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OM-300热变形,维卡软化点试验机
产品详细介绍
欧美奥兰仪器有限公司 2021-08-23
一种弹性车轮扭转刚度测量辅助夹具
成果描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弹性车轮扭转刚度测量辅助夹具,由机架(5)、可联接在机架(5)上的支撑框(6)、可联接在机架(5)上的两个夹紧块(4)构成的轮毂支承制动机构和由过盈轴(2)及加载臂3构成的轮芯加载机构所组成。本发明将轴与弹性车轮压装在一起使其过盈配合;将轴通环形槽与支撑框的圆形凹槽配合坐落在支撑框上,可绕轴的轴向转动,加载臂一端施加压力此时弹性车轮轮芯与轮毂之间仅有扭转变形,通过压力试验机的压力、行程、力臂长度测量弹性车轮的扭转刚度。市场前景分析:轨道交通移动设备技术领域。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技术先进,性价比较高。
西南交通大学 2021-04-10
人体三维测量与三维定制
项目简介: 目前,针对衣服和鞋子都推出个性定制,高端时尚领域也为之疯 狂。量体裁衣的难题在于设备昂贵、精确的测量与裁缝的经验不衔接、 服装放宽量大,需要更多的经验、服装式样起主导作用,尺寸的误差 对舒适度影响不大等等;量足制履的难题在于设备比较简单、脚与鞋 贴合紧密和高跟鞋型与脚型不匹配直接影响舒适度和足部健康等等。
南开大学 2021-04-11
声学与振动综合测量分析仪器
项目成果/简介:随着各种机械、交通、家电设备的广泛使用,噪声日益成为影响人居环境和身心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对上述领域产品的噪声要求不断提高,噪声指标逐渐成为产品的强制性生产标准,各类新型声学材料、降噪设备层出不穷。这些行业对声学测量仪器有着大量的需求,快速推动高端声学测量仪器市场的发展。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全世界每年对声学测量仪器的需求高达百亿美元,而高端市场只被前几名生产厂商垄断。 在国内,由于中国制造业的兴起,以及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航空航天、船舶、高铁、车辆、家电、声学材料、降噪设备等行业对声学测量仪器需求的细分市场高达数十亿美元,因此高端声学测量分析仪器在国内有着越来越广阔的市场。 经过近五年的努力,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与上海英波声学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高端声学与振动测量领域获得了较大的进步,在相关领域获得六项国家发明专利,研制了三款测量设备:GAC/500/600/700,进入量产阶段,面向全国销售。应用范围: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高铁、车辆、家电和电声等领域的噪声与振动的测量、分析。本项目所研发的声音与振动综合测量分析仪基本涵盖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标(GB)所涉及到的全部声学和振动测量指标。该分析仪具有精度高、速度快、功能全、体积小、操作简便的特点,是进行现场噪声与振动测量及分析的利器。项目阶段:批量生产效益分析:合作研发的声音与振动综合测量分析仪基本涵盖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标(GB)所涉及到的全部声学和振动测量指标。该系列采用数字化测量与分析技术,高度整合了当今的声学与振动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和信息通讯技术的成果,将传感器、采样卡、 计算机和数字仪器系统集成于一体,可直接得到目标量的测量结果,现场生成测试报告,并对测量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显著提高了测量的效率和精度和能力。测量仪器具有精度高、速度快、功能全、体积小、操作简便的特点,并具有良好的开放性。
同济大学 2021-04-10
高速大口径激光能量测量仪
短脉冲激光器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军事等领域,但是随着使用次数、时间的变化以及激光器本身性能的波动,造成输出性能下降,更多地体现在能量的变化。这样,就会造成与其配套设备性能的下降,甚至无法工作。如远距离激光测距机因激光能量的下降,造成测量距离变短等。传统的激光能量计,测量口径小、速度慢,无法满足特定环境、设备的需求。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粲重子衰变绝对分支比的首次测量
为了测量Ξ??0 衰变绝对分支比,班勇教授课题组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合作,利用位于日本筑波市的 Belle 实验收集的 772兆 B 介子对样本,对B− → Λ�−Ξ0衰变进行了单举和遍举测量。数据分析中,利用 ????Belle 实验中 B 介子总是成对产生的特性,在单举过程中,利用神经元网络的方 法使用了 1042 个衰变道首先进行一个B+介子标记,然后再通过Λ�− → p�??−??+,?? ̅ ?? 0 重 建 一 个 Λ� − 粒 子 。 在 标 记 的 B + 介 子 和 Λ� − 粒 子 的 反 冲 质 量 谱 上 观 测 到 了 清 楚??????的Ξ0 的信号,从而确定B− → Λ�−Ξ0 过程的存在并测量其衰变分支比B(B− → ??????Λ�−Ξ0)。在遍举过程中,不再标记信号B+介子,而是在重建Λ�−后,直接通过Ξ0 → ????????Ξ−π+,ΛK−π+和pK−K−π+重建Ξ??0粒子,测量得到以下三个连乘分支比:B(B− → Λ�−Ξ0)B(Ξ0 → Ξ−π+) , B(B− → Λ�−Ξ0)B(Ξ0 → ΛK−π+) 和 B(B− → Λ�−Ξ0)B(Ξ0 →?????? ?????? ?????? pK−K−π+)。结合单举和遍举的测量结果,首次给出了Ξ??0衰变绝对分支比:B(Ξ??0 →Ξ−π+) = (1.80 ± 0.50 ± 0.14)% , B(Ξ??0 → ΛK−π+) = (1.17 ± 0.37 ± 0.09)% 和 B(Ξ??0 → pK−K−π+) = (0.58 ± 0.23 ± 0.05)%。实验测量的结果将会被广泛应用 到和Ξ??0 衰变相关的测量中去。上述测量结果近期以“First Measurements of Absolute Branching Fractions of the Ξ??0 Baryon at Belle”为题在线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Phys. Rev. Lett. 122, 082001 (2019)】,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博士生李郁博为该论文的第一作 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沈成平教授为通讯作者。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留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 的资助。
北京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4 45 46
  • ...
  • 97 9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