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大规模集成电路用引线框架
Cu
-Ni-Si系、
Cu
-Fe-P系合金
集成电路是微电子技术的核心,与国防和国民经济现代化,乃至人们的文化生活都息息相关。集成电路由芯片和框架经封装而成,其中框架既是骨架又是半导体芯片与外界的联接电路,是芯片的散热通道,又是连结电路板的桥梁,因此框架在集成电路器件和各组装程序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由于集成电路向高密度,高集成化方向发展,芯片的散热问题已成为突出矛盾。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的迅速推进,对集成电路框架及材料提出了高、精、尖、短、小、轻、薄的要求,过去广泛使用的铁镍42合金已不能满足要求。而铜合金框架材料,利用铜合金优良的传热性能,加入少量强化元素,通过固溶强化和弥散强化提高其强度,同时仅稍微损失导热性能。目前,铜合金框架已成为主体,形成了中强中导、高强中导、高强高导合金系列。以前,由于在合金的熔炼工艺、轧制和热处理工艺以及板型控制等关键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我国所使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引线框架材料长期以来都是依靠进口。目前,本课题组通过一系列研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u-Ni-Si系合金,并实现了Cu-Fe-P 系合金铜带和异型带的国产化大规模生产。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3
石墨
烯口罩
2020年2月7日,在东南大学孙立涛教授的建议下,其研发的“石墨烯基KN95口罩”联合合作单位近日将40万只以最快的速度直接发往武汉。这款石墨烯基KN95口罩由孙立涛教授研发。2016年,经第三方测试,这种口罩对PM2.5的去除率高达97.1%。 这款口罩将石墨烯复合物溶液喷涂于过滤网上,能够有效去除(干、湿)空气中的粉尘及PM2.5。目前市场上多数口罩是通过静电吸附微小颗粒物,但呼吸的水汽会让静电消失,配戴一个小时吸附效果就会显著下降而致吸附失效。石墨烯基口罩借助石墨烯超大的比表面积优势可实现对微小颗粒物的直接吸附,不存在遇水汽失效问题,可以长时间保持高效吸附率,其防护效果级别达到了2016年新标准规定的最高级别:A级。
东南大学
2021-04-10
石墨
烯口罩
这款口罩将石墨烯复合物溶液喷涂于过滤网上,能够有效去除(干、湿)空气中的粉尘及PM2.5。目前市场上多数口罩是通过静电吸附微小颗粒物,但呼吸的水汽会让静电消失,佩戴一个小时吸附效果就会显著下降而致吸附失效。石墨烯基口罩借助石墨烯超大的比表面积优势可实现对微小颗粒物的直接吸附,不存在遇水汽失效问题,可以长时间保持高效吸附率,其防护效果级别达到了2016年新标准规定的最高级别:A级。2016年,经第三方测试,这种口罩对PM2.5的去除率高达97.1[%]。因为此次肺炎疫情中的病毒目前主要通过飞沫或在空气中形成气凝胶传播,与通常的雾霾颗粒类似,所以石墨烯基口罩的防病毒功能很好。
东南大学
2021-04-11
基础医学院潘东宁团队揭示甲基转移酶KMT5
C
非催化性新功能
2025年2月10日,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代谢分子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潘东宁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发表了题为“Non-catalytic mechanisms of KMT5C regulating hepatic gluconeogenes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组蛋白甲基转移酶KMT5C通过非催化机制调控肝糖异生的全新作用模式。
复旦大学
2025-02-21
miR-34
c
在体外诱导骨骼肌细胞分化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miR-34c在体外诱导骨骼肌细胞分化中的应用。本发明首次发现一种新的促骨骼肌细胞分化因子—miR-34c,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miR-34c对成肌细胞分化的影响,从而确定miR-34c在骨骼肌发育中的作用,对预防和治疗骨骼肌相关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1
细胞色素
C
分子自组装纳米有序复合结构组装体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细胞色素C分子自组装纳米有序复合结构组装体及制法,以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为基本单元,在三维空间组装成纳米γ-氧化铝模板/羟基磷灰石纳米有序复合结构组装体(组装体1),然后与细胞色素C组装,得到细胞色素C/γ-氧化铝模板/羟基磷灰石纳米有序复合结构组装体,其细胞色素C平均表面含量为4.5×10
东北电力大学
2021-04-30
基于 LOX/HPL 途径的
C
6 醛类风味成分酶工程制备技术
项目受国家科技部 863 计划资助。对发生在植物组织内的脂肪氧合酶(LOX)/ 氢过氧化物裂解酶(HPL)途径进行开发,将其转化为天然食品风味成分的绿色、清洁生产技术。课题在酶的制备及稳定化技术、酶反应器和反应条件优化、以及反应产物分离纯化技术研究基础上获得稳定、可控的,基于 LOX/HPL 酶系统的清香型食品风味成分-己醛和己烯醛的制备技术路线和工艺条件;产率、转化率、单位产品酶消耗量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外同期先进水平。 创新要点 酶的制备及稳定化技术,包括较高纯度 LOX 的分离纯化方法以及 HPL 酶的稳定化方法;稳定平滑的 LOX/HPL 耦合工艺条件
江南大学
2021-04-11
抗 HIV-1 多肽
C
23,其编码序列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HIV-1的多肽C22、该多肽C22表达前体、编码多肽的 DNA序列、单体多肽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法。本发明的多肽C22用融合蛋白表达 得到多肽前体,酶切得到多肽C22,工艺简单,且可提高最终产率,适合于工业化生 产。
同济大学
2021-04-13
关于丰中子核16
C
的链状分子转动带的研究
不稳定原子核占有核素版图的绝大部分区域,近20多年来在实验室中逐步产生出来,表现出一系列新奇的结构和动力学性质,也带来新的应用前景。其中,丰中子原子核的特别奇异的线性链状分子结构已有多年理论预言,但实验发现十分困难,需用多种证据相互印证。此前多个实验组在14C中观察到链状分子态的个别证据(如北大组的前期工作[Phys. Rev. C 95, 021303R(2017) ])。 此次北大组在更加丰中子的16C中,通过反应Q值、能级、自旋、特征衰变纲图等多个观测量,完整确认了π2σ2构型的正宇称线性链状分子转动带的四个成员,成为这种结构研究的一项重要跨越。 此项研究的实验探测在我国的大科学装置兰州重离子加速器(HIRFL)上的RIBLL1放射性束流线上完成。实验采用每核子23.5 MeV的16C次级束流,通过非弹散射将16C激发到集团破裂阈值之上的高激发态。采用精密的零度粒子望远镜和多套大角度的探测器组合,精确测量末态全部三个粒子。通过全粒子能动量守恒关系逐事件推知入射粒子能量,避开了放射性次级束流能量扩散的缺陷,首次在弹核碎裂型次级束实验中得到分辨率很高的Q值谱,从而清晰的识别出16C的选择性衰变路径。分析过程并采用特殊方法区分了相邻硅微条信号的真假来源,大大提高了最终获得的多重关联真实事件数,从而在足够的统计下通过模型独立的角关联分析获得了分子转动带头号成员的自旋。实验最终确认了价中子处于π2σ2构型的正宇称线性链状分子转动带的四个成员:16.5 MeV(0+)、17.3 MeV(2+)、19.4 MeV(4+) 和21.6 MeV(6+)。图1概略显示了观察到的分子带成员及其衰变特性。实验还观察到一个可能的纯σ4构型的分子态(27.2 MeV),为后续实验提供了指引。
北京大学
2021-04-11
高纯油酸及
C
21 二元酸的产品开发
采用普通油酸生产高纯油酸及 C21 二元酸,高纯油酸能满足特殊的使用要求,C21 二元酸是一种新型表面活性剂,具有优良的表面化学性能及应用性能,应用于机械加工、润滑油等行业,同时去污性能好,用于超浓缩洗衣液(皂液),成本低于目前使用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江南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20
21
22
...
46
4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