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C.I. 颜料蓝 60 颜料化制备新技术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该颜料在化学结构上与还原蓝 RS(染料)相同,属还原颜料类。与酞菁蓝 相比有较强红光蓝的优点,不含任何金属离子及联苯类致癌物,有益于环境保护 和人身健康。该颜料具有鲜艳的红光蓝色和优异的耐候、耐溶剂性能,均超过酞 菁蓝。耐晒达 8 级,耐热 200℃。C.I. 颜料蓝 60 作为颜料主要使用于高级轿车 的面漆中,此外还用于高档塑料工业、合成纤维原浆着色。具有较鲜艳的红光蓝 色,有良好的耐热、耐罩漆性能和优异的耐久性能。由碱熔缩合法得到的还原蓝 RS(染料)在晶型、颗粒大小及分布、粒子表面状态等方面无法满足颜料直接 使用要求,不能直接用作颜料,必须进行颜料化处理。国内目前尚未有 C.I. 颜 料蓝 60 商品生产。国内所用 C.I. 颜料蓝 60 为从国外进口,因此该产品投产既 可满足内销需求,也可批量出口。该方法立足于国内易得原料,勿需高温高压, 操作简单,三废少,适宜于批量生产。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23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24 本技术以染料还原蓝 RS(国内有大量生产)为原料,通过酸溶、稀释、过 滤,然后将滤饼在有机溶剂中调整晶型并经特殊表面处理,最终可制备与国外品 牌特性相近的 C.I. 颜料蓝 60 颜料。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 现国内尚无该产品的批量生产厂家,国内市场需求完全由进口解决。有国 外公司从我国进口原染料还原蓝 RS,然后加工为 C.I. 颜料蓝 60 销售或返销回 中国。也经常有国外公司向中国寻求 C.I. 颜料蓝 60 商品的订单,因此,若该颜 料生产,既可保证市场,又有可观效益。 主要原料成本约 16 万元/吨,售价在 30 万元/吨以上,以年产 50 吨计,增 值可保证 700 万元以上。其中主要原料成本为还原蓝 RS,占总成本近 90%,若 能降低该原料价格,则可进一步增加经济效益。 应用领域:汽车漆、塑料、印钞、有机颜料、涂料。 技术转化条件(包括:原料、设备、厂房面积的要求及投资规模): 生产规模及产量:年产 50 吨 C.I. 颜料蓝 60。 所需厂房面积:300m2。 主要设备:主要设备为常压的搪瓷搅拌反应釜、压滤机、烘干器、热交换器、 高位槽等。 主要原材料及来源:还原蓝 RS、硫酸、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均为国产。 主要设备投资:100 万元。 总投资:依生产厂具体情况而定。 合作方式及条件:面议.
天津大学 2021-04-11
C.I. 颜料蓝60 颜料化制备新技术
该颜料在化学结构上与还原蓝RS(染料)相同,属还原颜料类。与酞菁蓝相比有较强红光蓝的优点,不含任何金属离子及联苯类致癌物,有益于环境保护和人身健康。该颜料具有鲜艳的红光蓝色和优异的耐候、耐溶剂性能,均超过酞菁蓝。耐晒达8级,耐热200℃。C.I. 颜料蓝60 作为颜料主要使用于高级轿车的面漆中,此外还用于高档塑料工业、合成纤维原浆着色。具有较鲜艳的红光蓝色,有良好的耐热、耐罩漆性能和优异的耐久性能。由碱熔缩合法得到的还原蓝RS(染料)在晶型、颗粒大小及分布、粒子表面状态等方面无法满足颜料直接使用要求,不能直接用作颜料,必须进行颜料化处理。国内目前尚未有C.I. 颜料蓝60商品生产。国内所用C.I. 颜料蓝60为从国外进口,因此该产品投产既可满足内销需求,也可批量出口。该方法立足于国内易得原料,勿需高温高压,操作简单,三废少,适宜于批量生产
天津大学 2023-05-10
袋装粉料自动上料系统
我国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等三次采油已经开始广泛采用聚丙烯酰胺驱油技术。国内外的聚丙烯酰胺上料都是由人工来完成的,工人的劳动强度大,粉尘飞扬,需戴口罩,帽子等才能工作,当吸收的PAM大于5000PPM时因肠胃粘膜对营养的吸收被粘阻而有害。 本项目应用现代机械、电气、气压传动和PLC控制技术集成设计制作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切袋倒料装置;并采取多项措施保证人与粉尘的隔离;基于PLC开发了自动控制系统;并应用皮带输送、螺旋输送和负压输送等多种输送方式构建了聚丙烯酰胺干粉的自动上料系统。 本项目解决了袋装粉料上料时的粉尘污染,有效预防尘肺、呼吸道等职业病的发生,填补了国内聚丙烯酰胺干粉自动上料系统技术空白;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本项目已在胜利油田得到了推广应用。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1-04-10
畜禽预混料、 浓缩料和全价料
已有样品/n该成果针对当前国内外动物营养学与畜禽饲料配方中急需解决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通过猪回肠末端“桥”式瘘管和”回直肠吻合”以及“鸡去盲肠”新技术分别测定了常用畜禽饲料的有效养分;对饲料养分尤其是氨基酸在动物消化道不同部位的消化代谢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畜禽有效氨基酸需要量标准和“按有效氨基酸(AAA)需要量配制饲料的新方法”。据国内同行专家鉴定,成果达到国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该成果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次。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技术生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立体易FDM i2C大尺寸工业级3D打印机
产品详细介绍
广州市网能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2021-08-23
I CODE SLI卡
产品详细介绍I CODE SLI卡(PHILIPS): 芯片类型:Philips I CODE SLI 存储容量:1024 bit,64bit唯一ID序列号 工作频率:13.56MHz 读写距离:2.5~10cm 读写时间:1~2ms 工作温度:-20℃~55℃ 擦写寿命:>100,000次 数据保存:>10年 封装工艺:PVC层压 尺寸:ISO标准卡/异型卡/圆币卡 执行标准:ISO15693 典型应用:企业一卡通、图书馆、学校管理、公交储值卡、停车场、小区管理等 ==正华智能卡产品== 另有:EM4100/4102,TK4100,T5567,Mifare S50、S70,          Ultralight,FM11RF08,Ti2048......智能卡供应.
深圳市正华智能卡有限公司 2021-08-23
珠光色母料
小试阶段/n本项目采用高速混炼挤出技术,以热塑性高分子材料为载体,添加高质量的珠光色粉、分散剂、热稳定剂制备高质量的珠光母粒,珠光色粉含量3-50wt.%,主要用于免喷涂家电共挤PVC异型材、免喷涂注塑ABS等产品,如高银白家电时尚系列产品。该项目是家电产品表面喷涂的一次技术革命,实现了环保、节能、降耗,工艺技术先进,生产成本2.8万元/吨,售价4.0万元/吨,具有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主要技术指标:拉伸强度≥ 50 Mpa,断裂伸长率≥40 Mpa,弯曲强度≥65 Mpa,弯曲模量≥2100 Mp
湖北工业大学 2021-01-12
CMS-I抗过敏性哮喘中药I类新药
高校科技成果尽在科转云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0
输液管上料机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液管上料机构,设置在输液管组装生产线上,用于实现输液管原料管体的自动上料,包括装载输液管管体的上料组件和抓取上料组件上的输液管管体并输送到下一工序工位上的输送组件,上料组件包括可移动的送料架,其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容置输液管管体的沟槽;输送组件包括可移动的支架,其下端安装有多个气爪,用于抓取移动送料架上的输液管管体;该可移动支架带动抓取有输液管管体的气爪移动以输送到下一工序的工位,实现自动上料。本发明的上料机构通过利用可移动式送料架,解决了管与管之间容易缠绕的问题,使操作更加便利;采用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防火泥防火堵料
产品详细介绍 (一)、有机防火堵料形态似泥状口语叫“防火泥”也称为柔性或塑性防火堵料。其主要特点是具有常期的可塑性、柔韧性,长久不固化,耐火极限高,耐油,耐水,耐热,耐寒,耐腐蚀,耐老化。与金属、橡胶、塑料、油漆、木材、陶瓷等有良好的粘合性,施工维修时比较方便能防鼠咬,有良好的阻火堵烟性能,可以任意地进行封堵,并具有可拆性、重复施工性等特点。可与WFD型无机防火堵料、PFB型系列阻火包、WNB型无机电缆耐火隔板配合使用。经国家公安部防火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按GA161-1997标准检验,其防火性能达到并超过国家一级耐火标准。  (二)、应用范围:有机防火堵料,广泛应用于电厂、输变电、冶炼业,工矿企业、地铁、医院、高层建筑、通迅、船舶、核电站等重要场所的各种发、供、配电设备系统中,及通风气管、油管、防火墙板和门窗的密封材料,有显著的阻止火势和烟气蔓延的功能。用于电线、电缆通迅光缆的孔洞防火封堵,以防止电线、电缆、光缆发生火灾而由孔洞向邻室蔓延,减少火灾损失。主要避免事故的扩大,有阻烟、防火、防尘等功能。  (三)、技术参数:  1.理化性能:(1)外观:固体状,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合格。(2)、耐水性能:在水中浸泡3后天堵料无溶胀,合格。(3)、耐油性能:在油中浸泡3天后堵料无溶胀,合格。(4)、腐蚀性能:试验7天后无腐蚀,合格。  2.耐火性能:耐火试验进行180分钟堵料背火面无焰穿出,未产生裂缝,未丧失完整性;堵料背火面最高温41.8℃,贯穿物背火端距堵料25mm处表面最高温度94.7℃,未失去隔热性能。耐火极限达到并高于180分钟,合格。 
郑州有机防火堵料有限公司 2021-08-23
1 2 3 4 5 6
  • ...
  • 43 4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