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天然气水合物的磁共振成像(MRI)可视化检测及分析技术
天然气水合物存在于高压、低温的环境中,传统的实验室可视化检测需要配以耐高压透明视窗,不但降低了压力容器的耐压范围并且可视化效果也不理想。采用非光源性的可视化检测技术——磁共振成像解决了这一难题。并且通过对天然气水合物生成 / 分解过程图像亮度的变化分析得到被测样品中自由水的含量以及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能够对被测样品中所包含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进行评价。技术指标如下,样品管压力 15MPa ;温度控制范围:常温~ -15 ℃;样品尺寸:φ 15mm ;图像分辨率: 0.125mm /pixel 。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4-13
人才需求:化工、高分子材料等领域,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人才。
化工、高分子材料等领域,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人才。
山东兄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31
技术需求:多方位锻造、近净锻造,外形结构复杂、多方位锻造成型
多方位锻造、近净锻造,外形结构复杂、多方位锻造成型
山东时正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技术需求:编制焊接工艺作业指导书,审核验证新品开发焊接方案
编制焊接工艺作业指导书,审核验证新品开发焊接方案;及时对公司内的焊接作业指导书进行跟踪、指导及改进,工程机械类相关专业
山东东宇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2021-08-19
技术需求:非金属软材料3D工件加工,比如毛毡、软汽车内饰件等
非金属软材料3D工件加工,比如毛毡、软汽车内饰件等 高速智能复合材料的五轴联动精密加工设备
诺伯特智能装备(山东)有限公司 2021-08-30
第二届科创中国·高等学校技术交易大会在重庆成功召开
4月9日,由中国科协和重庆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联合重庆市级相关部门共同举办,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三所高校参与承办的第二届科创中国·高等学校技术交易大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顺利召开。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3-04-10
(R)-硫辛酸手性中间体的绿色酶法不对称合成技术
(R)-硫辛酸是一种能消除老化与致病的类似维他命的物质,可以去除机体自由基,促进机体利用葡萄糖合成维生素C,能有效去除黑色素,还可协助辅酶进行有利于机体免疫力的生理代谢,是一种万能抗氧化剂药物,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脏病、糖尿病及老年痴呆症。而近年来欧美国家开始将其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及化妆品,应用范围的扩展为其市场增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目前 (R)-硫辛酸的生产主要是通过化学拆分法合成 (化学拆分法合成途径) ,即先通过化学法合成混旋硫辛酸,再利用苯乙胺作为拆分剂对其进行拆分,得到的右旋硫辛酸苯乙胺盐,经盐酸脱盐得到 (R)-硫辛酸粗品,精制后即可得到合格的 (R)-硫辛酸。但由于该法工艺复杂,需要多次结晶,成本高、理论得率仅为50%。 本技术利用酶法不对称还原8-氯-6-羰基辛酸乙酯制备 (S)-8-氯-6-羟基辛酸乙酯,再结合化学法合成 (R)-硫辛酸的工艺路线 (化学-酶法合成途径) ,可使 (R)-硫辛酸的合成步骤由化学-拆分法的9步缩减到化学-酶法的6步、产品收率提高40%、生产成本降低20%,而且也显著地减少了原料消耗和废物排放,是典型的环境友好的绿色合成工艺。合成的最终产品 (R)-硫辛酸的光学纯度在99%以上,其产业化更具有经济效益、更符合绿色技术的要求。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ΔTK/ΔgE基因缺失标志活疫苗及制备技术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俗称红鼻子病,是由牛疱疹病毒1型(BHV-1)引起的一种牛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引起呼吸道和生殖道疾病。该病的发生极大地降低了奶牛的产奶量、公牛的繁殖力及役用牛的使役力,并产生呼吸道感染还容易继发牛的细菌性肺炎,疫苗是防制该病的关键。 该项目所用的材料是牛疱疹病毒1型BHV-1临床分离株,具有全部的毒力因子和其他免疫原性很好的抗原。因此,以该病毒为基础构建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ΔTK/ΔgE基因缺失标志菌株所制备的基因工程疫苗对牛免疫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α疱疹病毒成员的主要毒力基因TK基因和牛疱疹病毒1型的十个囊膜糖蛋白之一gE基因的缺失疫苗相较只缺失TK或gE基因的缺失的疫苗更安全可靠,更方便实际操作。 目前国内尚无商品化的IBR疫苗和试剂盒上市。该项目通过开展诊断方法研究与疫苗免疫效果评价,制定相对应的综合防控技术措施,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有望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缺失标记疫苗和快速诊断试剂盒,可以保障肉牛业和奶牛业的健康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畜禽产业链的运行,稳定牛肉牛奶供应,产生较大的社会经济发展作用,具有在全国推广应用的价值,推广前景看好。 转化条件:具有GMP车间,实现规模化生产。 成果完成时间:2016年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微生物——植物联合原位生态修复技术处理中低浓度 石油污染土壤
针对我国油田区域土壤不同浓度、不同原油物性、不同土壤环境的石油污染,开发物理化学—生物耦合技术以及微生物—植物联合生态修复的分类集成技术,并建立相应的示范工程。在着重开展技术创新与集成的同时,尝试建立油田区污染土壤的修复理论体系、技术规范和评价体系,建设油田区典型石油污染土壤生态修复集成技术的示范工程,同时为在我国大面积开展石油污染土壤修复工作建立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引领作用的技术研发平台,为我国油田区污染土壤生态功能恢复和环境质量改善提供技术支撑。
南开大学 2021-04-13
喹乙醇在食品动物的代谢残留规律与食品安全管控技术研究
该项目针对现行国家认定的喹乙醇残留标示物3-甲基喹噁啉-2-羧酸,首次制出标准品,研究制订了畜禽和水产动物可食性组织及产品中残留检测方法标准2种,在国内外首次研制出基于抗体的ELISA试剂盒及试纸条3种。这些方法标准及产品已纳入国家兽药残留监控计划,在全国得到广泛应用。采用放射性示踪和液质联用技术,在国内外首次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喹乙醇在大鼠、猪、鸡和鱼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规律,发现了9种新代谢产物,重新确定了喹乙醇在猪、鸡和鱼体内的残留标示物为脱二氧喹乙醇,残留靶组织为肾脏。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合成了6种新的喹乙醇主要残留物和残留标示物标准品,建立了喹乙醇及其主要残留物的化学定量分析技术,研制成功了新残留标示物的单克隆抗体,组装了ELISA检测试剂盒。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残留标示物与靶组织的确定奠定了喹乙醇残留监控的理论基础,标准品合成与检测技术的建立解决了喹乙醇残留监控的技术难题。该项目对解决兽药残留与食品安全意义重大。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成果完成时间:2015年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74 675 676
  • ...
  • 732 73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