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RXDent-L190 桌面级树脂3D打印机
RXDent-L系列是瑞通推出的一款高效率打印机,也是针对批量生产打造的一款桌面级3D打印机。精致的外观设计与良好的交互体验,使数字化生产更便捷、更高效,为实现生产数字化转型提供最优解决方案。   行业应用 · 口腔正畸   · 文创与个性化定制
广州瑞通增材科技有限公司 2022-10-19
F370 F123系列 3D打印机
产品详细介绍
广州造维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Objet500 Connex3 全彩3D打印机
产品详细介绍
广州造维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CSY-2000D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台
CSY-2000D系列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台由主控台、三源板(振动源、温度源、转动源)、传感器和相应的实验模板、数据采集卡及处理软件、实验台桌六部分组成。涵盖:温度、位移、压力、光电、振动、转动、电磁感应等多种传感器。可完成应变、差动、涡流、霍尔传感器等40项实验。
浙江高联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2021-02-01
LD-003大尺寸光固化3D打印机
深圳市创想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XM-D003视觉传导瞳孔对光反射电动模型
XM-D003视觉传导瞳孔对光反射电动模型   XM-D003视觉传导瞳孔对光反射电动模型是为了适应医学院,中等医护职业学校、医院临床教学的需要而研制的,显示正常瞳孔对光反射、视神经、视交叉及动眼神经损伤的神经兴奋传导路径,附以灯光演示的技术要求来进行设计和制作。 一、显示内容: ■ 视觉传导通路 ■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 视神经损伤通路 ■ 视束损伤通路 ■ 视交叉损伤通路 ■ 视交叉外侧损伤通路 ■ 视神经损伤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 动眼神经损伤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二、技术参数: ■ 尺寸:51×23×86cm ■ 材质:PVC材料+木框 三、标准配置: ■ XM-D003视觉传导瞳孔对光反射电动模型:1台 ■ 电源线:1根 ■ 说明书:1册 ■ 保修卡合格证:1张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XM-D004头面部自主神经分布电动模型
XM-D004头面部自主神经分布电动模型   XM-D004头面部自主神经分布电动模型显示头面部副交感神经的传导路、脑干中的动眼神经副核、上泌涎核和下泌涎核,脊髓断面上的灰质侧角等传导通路。   一、显示内容: ■ 副交感部低级中枢 ■ 动眼神经副核 ■ 上泌涎核 ■ 下泌涎核 ■ 脊髓灰质侧角   二、技术参数: ■ 尺寸:49×23×65cm ■ 材质:PVC材料+木框   三、标准配置: ■ XM-D004头面部自主神经分布电动模型:1台 ■ 电源线:1根 ■ 说明书:1册 ■ 保修卡合格证:1张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一种锂、铈、钽共掺铌酸铋钙基压电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铈、钽共掺铌酸铋钙基压电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点是该压电陶瓷材料由通式Ca1-x(Li, Ce)x/2Bi2Nb2-yTayO9表示,0.02≤x≤0.15,0.01≤y≤0.3,其中X表示A位锂、铈元素的摩尔分数,Y表示B位钽元素的摩尔分数。采用固相法制备A位锂、铈(Li,Ce),B位钽(Ta)不同掺杂量的铌酸铋钙(CBN)陶瓷粉体材料;再通过造粒、压片、排胶、烧结、被银、极化的工艺制备锂、铈、钽共掺杂CBN基压电陶瓷材料。结果表明在较低的烧结温度(~1100)℃下制备得到的锂、铈、钽共掺杂CBN基压电陶瓷材料,其晶粒比较致密、晶粒均匀,提高了烧结活性及陶瓷的致密性,使得烧结效果更好;压电性能大大提高,并降低其介电损耗。
四川大学 2021-04-11
一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与超级电容器集成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与超级电容器集成件及制 备方法,其包括超级电容器和两块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超级电容器 包括表面印刷有碳电极的导电基底,导电基底夹在两块太阳能电池组 中间,并由固态电解质层隔离;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包括多个串联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太阳能电池单元包括导电基底、光阳极、钙钛矿层 和碳电极,其中,位于左端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碳电极既作为钙钛矿 太阳能电池组的正极,又作为超级电容器的正极,位于右端的太阳能 电池单元的导电基底与超级电容器的导电基底相连,使光照产生的电 子传输于超级电容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聚噻吩/酞菁纳米复合材料用作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高效空穴传输材料
能源与环境问题是目前人类面临的两个重大危机,也是科研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领域。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以其独特的物理性质、醒目的光电转化效率和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等特点,被认为是一种拥有巨大解决能源问题潜力的光伏器件。但其电池效率衰减(稳定性)等问题是其走向工业化应用急待解决的课题。现行钙钛矿电池比较普遍使用的空穴传输材料是一种比较昂贵的螺二芴结构化合物(spiro-OMeTAD),需要通过掺杂锂盐以提高电池的性能,但这同时加剧了钙钛矿电池的不稳定性。所以一直以来研究人员希望寻找更加廉价和稳定的空穴传输材料来替代传统材料。 酞菁铜是一种具有优异光电特性的廉价小分子半导体材料。但其有机溶解性比较差,不利于廉价液相工艺规模制备光电器件。许宗祥课题组从分子设计层面出发,开发八甲基取代的酞菁铜并制备纳米材料,通过酞菁纳米材料与廉价商业化的高分子材料聚噻吩复合,开发出了具备更高载流子迁移速率及环境稳定性的空穴传输材料,实现溶液法制备出光电转换效率为16.61%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高于传统商业化的螺二芴结构化合物(spiro-OMeTAD)。同时器件的稳定性大幅度提高。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2 43 44
  • ...
  • 61 6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