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O型口蹄疫VP1基因的多价混合DNA疫苗
各种病毒性疫病在世界各地 不断爆发,造成了惨重的损失, 并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由于病毒的快速变异,一般的疫 苗会丧失保护作用。
中山大学 2021-04-10
SPR生物传感器及其对DNA的检测分析
    sPR(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用于分析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一项技术。这种检测手段与传统方法比较,具有样品不需要纯化、标记,并且可以实时、动态、高灵敏检测等优点,因此SPR传感器在很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疫苗研制、疾病诊断、疾病治疗、药物靶标、药物开发、基因测序、案件侦破、环境检测、食品安检以及兴奋剂检测等。本项目的目的是研制一种基于SPR技术的光机电一体化系统。    技术原理:    SPR生物传感系统利用光在全反射时入射光与金属表面的等离子发生共振的原理探测生物分子之间是否发生相互作用以及结合的动力学参数,是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有机结合的产物。    工艺流程    传感器制作、敏感膜制备、光学子系统构建、测试子系统构建、分析软件开发。    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系统灵敏度为9681度/RIU,分辨率为3.59×104RIU,可检测DNA分子相互作用引起的折射率变化范围为1.00~143RIU    技术水平及用途    所开发的试验系统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2004年通过省级技术鉴定。申请专利两项:1.专利(申请)号:2004100940901:2专利(授权)号:2L2004200562763产品化后,可以用于疫苗研制、疾病诊断、疾病治疗、药物靶标、药物开发、基因测序案件侦破、环境检测、食品安检以及兴奋剂检测等。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3
极小量细胞DNA蛋白相互作用捕获技术
1.痛点问题 细胞中蛋白和DNA相互作用对于细胞个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在极小量细胞样本中检测DNA蛋白相互作用的方法手段尚不成熟;而相关方法的升级可以极大地推动相关生命科学和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的发展,诸如早期胚胎发育、肿瘤免疫、神经生物学等。 2.解决方案 本项成果基于ChIC手段,通过改造后的可以识别抗体的融合转座蛋白,特异性识别和标记基因组上对应蛋白的结合位点,并通过PCR扩增和二代测序,继而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取相应蛋白的DNA结合信息。 3.合作需求 寻找合适的应用场景,重点包括基于进一步样品小量化,例如单细胞情况下应用该方法。
清华大学 2022-10-11
双链DNA上的脱碱基位点的损伤修复
脱碱基位点(abasic site)是最常见的一种DNA损伤。据估计,人体的每个细胞每天能产生5000到10000个脱碱基位点。没有及时修复的脱碱基位点会阻碍RNA聚合酶的转录和DNA聚合酶的复制功能,从而可能导致进一步的突变,造成基因组的不稳定性,甚至癌症的发生。 此前的研究主要针对双链DNA上的脱碱基位点的损伤修复。最近,HMCES蛋白及其同源蛋白yedK被发现可以保护单链DNA上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发现细胞膜的DNA感受器促进肿瘤肝转移
中性粒细胞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肿瘤的远处器官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既往多项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在各种细胞因子、病原微生物或PMA、LPS等化合物刺激下,会将自身的核酸以及蛋白等物质释放出来,形成以DNA为骨架,镶嵌着弹性蛋白酶、髓过氧化物酶等颗粒蛋白的网状样结构,称为中性粒细胞胞外捕获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最初的研究发现,NETs可以捕获病原体,并通过局部高浓度的抗菌蛋白消灭病原体。近年来人们也发现,NETs里面的DNA成分即NET-DNA也参与了肿瘤的远处转移。但之前的研究更多的是集中在动物模型,NET-DNA在肿瘤患者远处器官转移的作用以及临床意义仍不明确。此外,NET-DNA促进肿瘤转移的机制也未得到详细的阐述。       该课题组从临床标本出发,发现NETs主要浸润在乳腺癌、结肠癌患者的肝转移组织,且血清NETs可以预测早期乳腺癌患者肝转移的发生,提示在肿瘤发生肝转移前,NETs可能浸润于肝组织并促进肿瘤肝转移的发生。 在机制方面,该课题组发现NET-DNA可以充当趋化肿瘤细胞运动的趋化因子,在不同小鼠模型中,发现肝脏或者肺组织中的NETs可吸引肿瘤细胞导致远处转移的发生。进一步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膜上存在NET-DNA受体CCDC25,CCDC25通过识别胞外的NET-DNA,激活ILK-β-parvin细胞骨架信号通路,增强肿瘤细胞的运动。既往研究认为DNA感受器主要位于胞内,该研究首次发现存在细胞膜上的DNA感受器。       尚未有研究深入探讨CCDC25在肿瘤细胞中的作用,该蛋白是否可以成为治疗靶点更是不为人知。该课题组通过多种模型进行验证:1.在乳腺癌自发成瘤鼠(MMTV-PyMT)中敲除CCDC25; 2.乳腺癌细胞株以及原代乳腺癌细胞敲除CCDC25后接种于小鼠;3.在接种乳腺癌细胞株的小鼠腹腔注射中和抗体。实验结果显示:靶向CCDC25可以减少乳腺癌远处器官转移的发生。因此,该研究为乳腺癌患者远处器官转移提供新的靶点及治疗策略。
中山大学 2021-04-13
早期胃腺癌原代细胞单链 DNA 适配子及制备方法
胃癌在世界范围内和我国均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世界 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统计报告[1],全球新发胃癌 98,9000 例,发病率 为 17.6/10 万人,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早期胃癌是病灶局限于胃黏 膜和黏膜下层,不考虑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因无明显症状和局部体征, 常不足以引起患者和医师的足够重视而发生误诊或漏诊。 目前,制备肿瘤细胞单链 DNA 适配子的方法主要涉及到随机单 链 DNA 文库和引物的构建、聚合酶
兰州大学 2021-04-14
开发含硒DNA编码化合物库的合成方法
DNA编码化合物库的设计及筛选是当前新药发现领域最前沿的技术之一,这种筛选是将目标靶点蛋白和整个DNA编码化合物库(亿级)进行筛选。筛选体系中,数量巨大的化合物对同一靶标蛋白竞争性结合,而非传统的单个化合物逐一筛选,因此这样的筛选方式在速度和成本上具有显著的优势;其次,DNA编码化合物库具有非常大的库容量(百万到数百亿数量级),可以涵盖更为广泛的化学空间,对于一些用传统方法难以筛选的靶点,如蛋白-蛋白相互作用靶点,DEL技术已经显示出巨大的潜力。目前DEL技术凭借其库容量大、筛选速度快的特点,已成为化合物筛选的主流方法之一。当前,大型跨国制药公司都已采用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进行药物发现的研究。众多基于该技术的新兴生物科技公司/平台涌现出来,如Ensemble therapeutics、X-Chem、DiCE Molecule、NuEvolution、Philochem、先导药业、劲宇生物和药明康德(DEL平台)等。  硒是一种非金属化学元素,位于化学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VI A族(第34号元素)。硒在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分为两种:无机硒和植物活性硒。无机硒一般指亚硒酸钠和硒酸钠,从金属矿藏的副产品中获得;植物活性硒是由硒通过生物转化与氨基酸结合而成,一般以硒蛋氨酸的形式存在。硒可用作光敏材料和电解锰行业催化剂,也是动物体必需的营养元素和植物有益的营养元素等。作为一种多功能的生命营养素,硒常常用于肿瘤癌症克山病大骨节病、心血管病、糖尿病、肝病、前列腺病、心脏病、癌症等40多种疾病,广泛运用于癌症、手术、放化疗等。
上海科技大学 2021-04-11
一种DNA标记用荧光探针及其合成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DNA标记用荧光探针及其合成方法和用途,该方法步骤为以乙醇为溶剂,加入摩尔比为1.05~2:1的N-(4-丁磺酸基)-4-甲基喹啉内盐和3-甲酰基-6-(4-乙烯基吡啶)-9-乙基咔唑以及催化量的哌啶,加热回流4-8小时;反应完毕,减压蒸馏除去溶剂,用硅胶柱层析得到荧光探针。本发明的DNA标记用荧光探针与双链DNA(ds26)有强烈的相互作用,在抗肿瘤药物合成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发明的DNA标记用荧光探针具有荧光背景低、与双链DNA(ds26)结合特异性强、制备简单和结构稳定等特点。
天津城建大学 2021-04-11
无需抗体的酶辅助化学标记N6-甲基腺嘌呤(m6A)测序技术
随着首个RNA修饰N6-甲基腺嘌呤(m6A)的去修饰酶FTO的发现,RNA表观遗传学/表观转录组学开始兴起并成为表观遗传学新的研究热点。m6A作为首个被发现的可逆RNA修饰,广泛存在于mRNA,依赖修饰酶、去修饰酶和结合蛋白发挥调控功能。已发现m6A具有调控mRNA剪接、出核、稳定性和蛋白翻译等功能,可以参与发育、配子发生、细胞重编程、生物节律、疾病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的功能调控。为了更好地研究m6A生物功能和临床病理研究,开发m6A高通量测序技术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现有m6A测序技术主要依赖于m6A抗体富集技术,包括低分辨率的m6A-seq/MeRIP-seq和联用iCLIP或PAR-CLIP技术的高分辨率m6A测序技术miCLIP 或PA-m6A-seq。抗体存在对特定RNA序列或结构的潜在非特异性结合,为了解决抗体方法的种种问题,研究者们做出了各种尝试,近期开发了两类无需抗体的m6A测序技术,一类为利用对特定甲基化序列(m6ACA)敏感的RNA核酸内切酶MazF辅助的测序方法(m6A-REF-seq or MAZTER-seq),此类方法只能检测16~25%的m6A位点;另一种是在细胞内表达融合m6A-binding domain(YTH)与胞嘧啶脱氨酶(APOBEC1)的融合蛋白实现的m6A测序(DART-seq),但该方法依赖于细胞转染效率且受限于体外样品的使用。 贾桂芳课题组一直致力于开发和利用核酸化学生物学技术研究RNA化学修饰在动植物中的生物功能研究。在本课题中,贾桂芳课题组巧妙地利用m6A的去甲基酶FTO蛋白作为催化剂,将mRNA上化学惰性的m6A转化为高反应活性的中间态产物N6-羟甲基腺嘌呤(hm6A),然后利用二硫苏糖醇(DTT)的巯基与hm6A发生亚胺1,2加成反应,将不稳定的hm6A转化为更稳定的巯基加成产物dm6A。dm6A上的自由巯基可以与甲烷硫代磺酸(methanethiosulfonate,MTSEA)快速反应,实现在mRNA上m6A的位置标记生物素Biotin,最终可被链霉亲和素珠捕获,从而富集含有m6A修饰的RNA片段供后续高通量测序使用。
北京大学 2021-04-11
一种改进的海洋泥样微生物总DNA提取方法
本技术方法提取的DNA质量 高,产率达0.4ug DNA/g湿土,适 合进一步纯化以构建宏基因组文 库。
中山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268 26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