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面向移动云计算的节能传输方法及中间件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移动云计算的节能传输方法及相应的中 间件系统,利用云端托管请求管理模块接收并处理移动端的镜像托管 请求,云端应用镜像数据管理模块管理移动应用镜像的数据更新与删 除,云端-移动端数据传输模块实现云平台和移动端之间的节能数据传 输,移动端数据存储与分发模块保存云端传输的数据并且分发给不同 移动应用,移动端应用请求分析模块分析移动应用的数据请求,并且 从存储模块返回相应的数据。本发明能很好地降低无线网络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滤波器组多载波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滤波器组多载波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属于滤波器组多载波通信领域,利用与导频相邻的多个辅助导频符号抵消导频受到的虚部干扰并且通过编码可以发送额外数据。解决了滤波器组多载波系统中导频符号会受到虚部干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计算导频受到的虚部干扰步骤、计算编码矩阵步骤、设计导频周围的辅助导频符号步骤、发送及接收数据步骤、信道估计及均衡步骤、数据恢复步骤。本发明能够在保证良好信道估计性能的情况下,显著降低用于抵消虚部干扰的能量。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基于MEMS传感器和VLC定位融合的单卡尔曼滤波导航装置和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MEMS传感器和VLC定位融合的单卡尔曼滤波导航装置和方法,包括MEMS传感器、INS模块、VLC定位模块、PDR定位模块和测姿定位单卡尔曼滤波器模块;本发明基于INS惯导机械编排的误差方程作为融合滤波器的系统方程,观测方程包括VLC定位信息更新、PDR定位信息更新和磁力计观测量更新。融合滤波器输出VLC接收器的姿态给VLC定位模块,输出PDR设备的姿态给PDR定位模块以校正姿态的影响。首次在VLC定位领域使用融合测姿准确估计VLC接收器的姿态信息,主要解决了VLC定位容易受设备姿态影响以及在光信号被遮挡情况下定位不连续的问题。
东南大学 2021-04-11
基于MEMS传感器和VLC定位融合的双卡尔曼滤波导航装置和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MEMS传感器和VLC定位融合的双卡尔曼滤波导航装置和方法,包括MEMS传感器、INS模块、PDR定位模块、VLC定位模块以及测姿定位双卡尔曼滤波器;对于测姿滤波器,基于惯导机械编排的误差方程作为系统方程,观测方程包括加速度计观测量更新和磁力计观测量更新,输出姿态信息给VLC定位模块和PDR定位模块以校正姿态的影响。对于定位滤波器,二维平面的位置信息作为系统状态向量,基于行人航位推算的误差方程作为系统方程,而VLC的定位结果为观测方程。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VLC定位容易受设备姿态影响以及在光信号被遮挡情况下定位不连续的问题,消除姿态对VLC定位的影响。
东南大学 2021-04-11
双边LC网络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恒流输出的参数设置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双边LC网络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恒流输出的参数设置方法,属于无线电能传输的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高频全桥逆变电路、原边LC补偿网络、松耦合变压器、副边LC补偿网络、全桥整流滤波电路,通过调整原边补偿网络的LC参数使其输出负载所需的的恒流,通过调整副边补偿网络LC参数,使其同时实现电路近似零无功环流和开关器件的软开关,提高效率,减小器件应力。
东南大学 2021-04-11
低精度ADC与混合预编码结合的毫米波传输方法及通信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低精度模数转换(ADC)与混合预编码结合的毫米波传输方法及通信系统,其中基站和用户在波束扫描阶段采用电子开关在低精度模数转换器和混合预编码模块间切换,在精确信道估计和数据传输阶段均采用混合预编码模块。具体步骤:1、波束扫描阶段基站选通混合预编码模块,将波束训练数据模拟预编码后进行波束扫描;2、用户选通低精度模数转换器模块,从接收数据中估计角度信息;3、用户选通混合预编码模块,将波束训练数据模拟预编码后进行波束扫描或向基站反馈角度信息;4、基站选通低精度模数转换器模块,从接收数据中获取角度信息;5、精确信道估计和数据传输阶段基站和用户选通混合预编码模块,进行精确信道估计和数据传输。
东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DCO-OFDM可见光通信传输系统的实现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DCO?OFDM可见光通信传输系统的实现方法。本发明在采用DCO?OFDM系统新型传输方案的基础上,通过求解优化问题,给出了信号转换形式函数中的斜率和直流点参数的最优取值,再根据最优取值建立传输系统。本发明中给出所有变量的初始点和初始罚因子,然后求解线性约束问题,利用最速下降法得到极大值点,经过几次迭代计算之后最终得到优化问题的最优取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更具有理论完整性,并提出了复杂度较低的实现方案。
东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半双工多径协作系统的虚拟全双工中继传输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半双工多径协作系统的虚拟全双工中继 传输方法,属于无线协作通信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通过在信源 S 和信宿 D 之间加入 N 个中继节点建立多径中继信道,在所有能够成功 解码源信号的中继节点中,通过相应算法选择一个信道条件最好的中 继节点对解码后的信号进行转发,同时,信源产生新的信号,并将其 传输给剩余的中继节点。这样,在每一个时隙,信源都能够传输一个 新信号,而无需等到上一时隙的信号被中继转发,从而实现了虚拟的 全双工中继传输。本发明通过对中断性能进行仿真分析,与传统的多 径中继信道相比,本发明在保证了分集增益的同时,也提高了多径中 继信道的频谱利用率,从而提升了整个系统的性能。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无尾家电金属异物检测与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无尾家电金属异物检测: 当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能量交换区中混入金属时,由于涡流效应金属温度会 急剧升高,进而产生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对混入能量传输区域金属的检测需 亟待解决。本项目组经过多年的研究,积累了丰富金属检测经验,提出了基于 混沌理论和改进平衡线圈技术的检测方法。基于该技术,2013-2014年项目组与 海尔公司合作开发了“无尾家电金属异物检测”系统,成功应用于700W无尾搅拌 器系统中,实验证明系统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抗干扰性,可实现金属异物检测 精度小于5mm,确保了家电的安全性。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自从200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Marin Soljacic教授等人利用磁耦合谐 振技术成功地在2m外点亮一只60W的灯泡,无线电能传输技术(WPT)迅速成为 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磁耦合谐振原理是目前电能传输的最好方式,可 实现大功率、高效率、远距离的电能传输,克服有线供电取电不灵活问题。基 于该原理,本项目组成功开发了样机系统,其最大功率10kW,整体传输效率85% 以上,垂直传输距离达200mm,水平自由度100mm,具备金属异物检测功能。 能量传输平台采用扁平化设计,使该系统占用空间体积更小,可非常方便地应 用于家电无尾传输、汽车无线充电、AVG车、机器人等领域。
山东大学 2021-04-13
一种 SDN 环境下的源端可控组播数据传输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 SDN 环境下的源端可控组播数据传输方法及 系统。本发明包括:发送端执行数据发送,自主指定接收端主机的集 合,更灵活地控制数据传输,提高了数据接收的安全性;控制器完成 数据控制服务,基于全局网络拓扑视图,对数据转发路径生成、数据 传输等过程,进行集中控制;接收端完成数据接收,不同于传统网络 中的组播成员程序,不需要与网络中间设备进行频繁的通告,只与控 制器进行至多 2 次简单通信,其他时间只是等待或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 8 9
  • ...
  • 541 54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