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基于水性树脂的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的含浸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性树脂的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的含浸方法。首先将固含量为20~50%的水性耐碱水解型聚氨酯乳液100份,固含量30~40%的碱溶性丙烯酸及其酯共聚物乳液40-100份,水0~250份,增稠剂0.6~3份混合均匀,制得水性含浸浆料;然后将超细纤维纤无纺布浸渍于水性含浸浆料中,然后干燥5~20min;接着用5~15%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进行碱减量处理,减量温度为80~95℃,减量时间为30~120min,丙烯酸及其酯共聚物水解溶出,从而在超细纤维合成革中形成泡孔结构;碱减量后的基布进行水洗、烘干,最后经后整理得到超细纤维合成革。
四川大学 2017-12-2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竹节的多级纤维构造解析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运用多尺度成像和多模态力学性能研究的协同策略,系统分析并明确了竹节的空间多级次纤维组装结构,提出了三种纤维增强结构的设计方案,为今后开展仿生纤维复合结构材料的创制研究提供最优的设计方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2-10-17
吉林大学聚醚醚酮特种纤维制备技术亮相首届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大会
5月21-23日,首届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大会于第56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期间在山东青岛举办。大会以“激活科技创新 打造齐鲁样板”为主题,由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云上高博会工作组、中国教育在线承办。
吉林大学 2021-05-27
过模拟生物受体的空腔特征,合成了一对空腔内具有氢键位点的手性大环主体
手性分子识别是生命功能的基础,这源于生物受体对手性底物的高选择性识别。但对于合成受体来说,水相手性识别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该课题组通过模拟生物受体的空腔特征,合成了一对空腔内具有氢键位点的手性大环主体(图1)。该大环主体在水中实现了手性分子的选择性识别。同时,该大环主体也可用于非手性环境污染物—二恶烷的光谱检测和手性化合物ee值的光谱测定。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燕山站/资环学院肖康团队在污水处理工艺的技术经济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该研究采用污水处理厂改造前后的运行数据,对传统活性污泥法和膜生物反应器(MBR)两种污水处理工艺进行技术经济上的严格配对比较研究,对比分析污水处理厂采用两种工艺时的成本能耗、净利润和技术效率,采用敏感性分析评价计算结果的可靠性,为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和应用提供技术经济方面的理性参考。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2-06-01
一种具有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活性的环己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由以下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以及解析的对映异构体与纯化的非对映体,其中:R1是H或C1-12烷基;R2是H,-C(O)R1a,-C(O)OR1a或-S(O)2R1b,其中R1a是H或C1-6烷基,R1b是选自H或C1-6烷基,卤代烷烃,苯基或芳基的基团;R3是可选被C1-4烷基取代的氨基,卤素,羟基,巯基,胍基,硝基或氰基;以及R4是-(CH2)nCO2H,-(CH2)nP(O)(OH)2,-(CH2)nCO2R1a,-(CH2)nP(O)(OR1a)2,其中R1a是H或C1-6烷基,n是0到4的整数,或以上基团的盐。本发明还提供了新的通式I表示的环己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以及它们作为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在用于制备预防或治疗流感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中山大学 2021-04-1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姚义清教授在煤厌氧生物制氢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近期,机电学院姚义清教授课题组在煤厌氧生物制氢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Hydrogen production via anaerobic digestion of coal modified by white-rot fungi and its application benefits analysis”为题发表在《Renewable&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2-10-13
一种绿色催化制备14-芳基-14H-二苯并[a,j]氧杂蒽类衍生物的方法
(专利号:ZL 201410351149.4)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绿色制备14-芳基-14H-二苯并[a,j]氧杂蒽类衍生物的方法,属于化学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该制备反应中芳香醛与2-萘酚的摩尔比为1:2,催化剂的摩尔量是所用芳香醛的3~5%,反应温度为110℃,反应时间为10~30min,反应结束后加入水冷却,有大量固体析出,碾碎固体,静置,抽滤,所得滤渣水洗、干燥后用95%乙醇水溶液重结晶,真空干燥后得到纯14-芳基-14H-二苯并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1-12
基于天然纤维素制备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三维阳极材料研究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s)是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氧化化学物质并释放电子,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电化学装置。MFCs由于具有去污和产电双重功能,是一种“绿色”能源。其最具潜能的应用是污水处理,即利用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并将转化为可用的电能。且整处理过程不用曝气,可节省大量的耗能。目前,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发展和应用中最大的障碍是材料的成本和性能。 本研究利用低成本的天然木质纤维素为原料,采用直接碳化的方法来制备三维大孔碳材料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阳极材料,并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关系列研究结果2012年分别发表在Journal Material Chemistry, ChemSusChem 以及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等国际权威杂志上。特别地,基于天然纤维制备的波纹层状三维碳阳极,阳极电流密度提高了10倍,达到了200 A m-2,该结果2012年已发表在能源环境领域顶级杂志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上,影响因子9.61. 该研究成果制备的材料成本低,性能优异。该研究成果结合我们的阴极氧气还原催化剂的研究成果,以及后续的隔膜研究成果,将可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在污水处理中的规模化应用。
江西师范大学 2021-05-05
天然纤维素蒸汽闪爆改性及其在新型溶剂中溶解与绿色湿纺技术
Ø 项目针对目前粘胶纤维工业生产过程存在的污染严重问题,采用自行设计的高压热蒸汽闪爆(Steam Explosion,简称SE)技术,在超分子水平实现对天然木纤维素快速、安全可靠、低污染物理改性并固化其构象,同时利用环保、廉价的新型纤维素溶剂体系,实现温和条件下纤维素的溶解,通过真空脱泡、充氮、喷丝、凝固等工艺的优化获得了纤维素纤维的绿色湿纺技术,丝性能达到或超过粘胶丝。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5 66 67 68 69 7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