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利用转炉 LT 灰制备氧化铁红(α-Fe 2 O 3 )
LT 灰中主要含有铁氧化物(磁铁矿与赤铁矿)和硅酸盐(铁橄榄石和钙铁辉石、透辉石),它们物性差异较大,比磁化率在不同量级,利用其物性差异通过强磁场将铁氧化物和硅酸盐等杂质分离,实现氧化铁的富集与提取。提取后的氧化物再经过低温改性,即可制备α-Fe 2 O 3 产品。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一种电催化氧化处理三嗪酮废水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药工业生产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催化氧化处理三嗪酮废水的方法。所述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三嗪酮生产废水中加入复合菌剂,厌氧培养,得到降解后的三嗪酮生产废水;(2)将降解后的三嗪酮生产废水加热,搅拌条件下蒸出馏分,得到蒸馏后的废水;(3)使用紫外光结合电催化将蒸馏后的废水进行电催化氧化,得到含特戊酸的废水;(4)在25‑30℃条件下,向含特戊酸的废水加入萃取液,得到萃取液层和水层;(5)水层用液碱调pH至中性,减压蒸馏,得到回收水;将萃取液层减压蒸馏,冷凝回收萃取液,同时得到含特戊酸的釜残剩余。本发明的处理方法可以降低COD和氨氮的量,同时提高特戊酸回收率。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催化苯乙烯环氧化制备苯乙烷的新型催化剂
环氧苯乙烷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中间体被广泛应用于化工与医药生产等众多领域,传统的制备方法——卤醇法在生产过程中环境污染严重、对原料的利用率不高,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随着整个社会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化学日益受到重视。在催化苯乙烯环氧化反应的研究过程中,开发高效、低污染、低能耗、环境友好的催化剂一直是研究的主要方向。虽然在许多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催化剂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是现有的催化剂还存在着一些缺陷,新型高效催化剂的研发仍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我们发现将普鲁士蓝类配合物用于催化苯乙烯环氧化制备环氧苯乙烷,具有合成方法简单、催化活性高(苯乙烯转化率97%,环氧苯乙烷选择性64%)、稳定性强以及分离容易等特点,有非常好的实际工业应用的价值,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兰州大学 2021-01-12
基于金属氧化物的复合半导体光催化剂
将纳米级尺寸石墨烯量子点修饰到超薄ZnO纳米片表面,同样可大大提高ZnO纳米片的光催化性能,结果如下图所示,这主要归因于石墨烯量子点与ZnO纳米片形成p-n结,促进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 此外,将 N 掺杂石墨烯量子点与 TiO2 纳米片复合,构筑高效可见光催化剂, 可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二氧化碳相变页岩气增产技术及装备
页岩气是指赋存于富有机质泥岩及其夹层中,以吸附或游离状态为主要 存在方式的非常规天然气,成分以甲烷为主。近几年来,美国页岩气勘探开发 技术突破,产量快速增长,实现其“天然气革命”,对国际天然气市场及世界能源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极大的改写了世界能源格局。但是页岩层岩石具有结构致密、坚硬、超低渗透率等特性,因而页岩气开发非常困难。 目前世界上开发页岩气井初步造缝较为成熟的技术方案是在铺设的水平 油管井中用聚能射孔器作为初步造缝的装置来击穿油管和岩石,形成页岩层岩 石的初步造缝。其原理是用电缆将射孔器送到套管要射孔的部位,由电雷管引爆 射孔子弹。子弹是高效火药压制成聚能的致密锥形体,外包以铜皮。火药爆燃沿 锥形面的中心,瞬间以每秒8000米的高速和2000°C以上高温的喷射流,射穿套 管壁和水泥层,在地层中再穿透300-500毫米。每个射孔枪向四周沿螺旋线装 置多发子弹,每米长度射孔密度不少于15〜20个孔,以保证出油的裸露面 积。高效力的射孔,有时再加上油层的压裂措施,使射孔完井在完井方法中占 主导地位。 二氧化碳相变页岩气增产技术及装备提供一种能够适应各类页岩层、能 够替代聚能射孔弹的页岩气初步造缝装置,是一种基于临界C02相变来对页岩 层岩石初步造缝的电缆射孔器,其射孔器是一种可以调节压力、爆破速度、造 缝能力强、安全可靠的低温射孔器,具有根据不同地区的页岩气层岩石的致密程 度调节岩石欲裂时爆破压力和爆破速度、提高了页岩气层的开采率、安全可靠特点。
重庆大学 2021-04-11
SC-0175馏分燃料油氧化安定性测定仪
仪器概述 本仪器是根据中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SH/T0175《馏分燃料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设计制造的。适用于用加速法测定馏分燃料油的氧化安定性能。用加速氧化法测定中间馏分燃料油的固有安定性能,是油品开采、生产、使用单位,各相关院校、科研部门等测试馏分燃料油氧化安定性能首选的一种自动化仪器。 技术参数 1、工作电源:AC220V±10% 50Hz 2、显示方式:电脑触摸屏控制 3、恒温精度:95℃±0.2℃ 4、氧化计时:16h±0.2h 5、工作方式:自动加温,自动控温 6、氧 化 管:硼硅玻璃材质,符合SH/T0175标准 7、氧气流量:50±5ml/min 8、冷却计时:≤4h 9、试样数量:6路,同时可作6个试样 10、 氧化稳压阀:在流量计前配有稳压阀 性能特点 1、彩色触摸屏显示,单片机控制系统,控制全过程,启动开始实验后,免看守。 2、仪器由加热水浴,冷却暗箱,流量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组成。 3、控温精准,温度范围可达到 100℃,温度控制稳定精准,可达到 0.1℃。 4、温度控制安全方面,设有超温断电装置。具有故障自动诊断,自动报警。 5、流量计可测量 3±0.3 L/H 氧气,每个流量计配一套氧化装置,而且在流量计前配有稳压阀。 6、智能化控制,试样氧化时间自动控制,到时系统报警提示。 7、流量控制由流量计等组成。可直观方便的调节氧气流量达到试验要求。 8、配备的暗箱可以实现氧化管的冷却要求,可直接放入其中,进行室温冷却。 9、恒温浴全不锈钢材质,耐腐蚀,整机呈落地款式,底部装有活动支脚,搬移方便。 网址链接 http://www.csscyq.com/proshow.asp?id=749
长沙思辰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2021-12-23
SC-0193润滑油氧化安定性测定仪
仪器概述 本仪器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SH/T0193《润滑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旋转氧弹法)》所规定的要求设计制造的,采用工业计算机自动控制。适用于测定具有相同组成的(基础油和添加剂)新的和使用中汽轮机油的氧化安定性,也可以用来评定含有2,6-二叔丁基对甲酚的新矿物绝缘油,作为其氧化安定性的快速评定方法的首先仪器。 技术参数 1、工作电源:AC220、±10%v、50HZ 2、加热管功率:2500W 3、压力传感器量程:0~1.6MPa,精度:±2‰ 4、油浴控温范围:室温~200.0℃连续可调 5、控温精度:±0.1℃ 6、试验形式:两弹,可同时做两个试样 7、旋转机构转速:100±5r/min 8、氧弹与水平面夹角:30° 9、油浴容积:30L; 10、显示及控制方式:10.2寸彩色液晶触摸显示屏 性能特点 1、本仪器设计制造符合SH/T0193标准,强大的软件数据处理系统。 2、可以自动对被测油样进行压力检测、数据记录、氧化时间计算、并能自动结束试验。 3、仪器的整个试验过程自动进行,操作简单。自动判断压力拐点,并自动结束试验 4、自动记录测试过程中的数据和测试结果。并对历史记录进行查询、比对,并打印出压力变化曲线。 5、原装进口旋转装置,转速稳定且噪音小。 网址链接 http://www.csscyq.com/proshow.asp?id=788
长沙思辰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2021-12-21
一种双层循环系统的灌注式生物反应器及其应用方法
本技术成果涉及医疗器械中的生物反应器技术领域,研发了一种 双层循环系统的灌注式生物反应器及其应用方法。
中山大学 2021-04-10
一种适用于蠕虫生物反应器的喂料预备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蠕虫生物反应器的喂料预备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括自动控制仪、主流水线及若干辅流水线,所述的主流水线包括初始原料收集池、第一流量计、第一物料输送机、第一有机废弃物分拣破碎机、原料调节池、第二流量计等设备,所述的辅流水线包括初始辅料收集池、第四流量计、第四物料输送机等设备,本发明可按照蠕虫喂料的要求,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将多种有机废弃物进行大规模、标准化地快速预备处理,大幅提高蠕虫生物反应器喂料预备流水线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显著降低蠕虫生物反应器预备喂料环节人工需求;同时大幅改善蠕虫喂料的加工精度,确保蠕虫喂料养分、水分、粘度及透气度等各项指标保持在最佳水平。
浙江大学 2021-04-11
平板气升环流式养藻光合反应器及其进行微藻养殖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物质能利用技术,旨在提供平板气升环流式养藻光合反应器及其进行微藻养殖的方法。该平板气升环流式养藻光合反应器为箱型结构,箱型结构的顶部有一个直径为3cm的开孔,内部通过隔板分隔成三块区域,分别为中心流上升区和两个两侧流下降区;该进行微藻养殖的方法包括步骤:接种微藻液体至平板气升环流式养藻光合反应器中,在平板气升环流式养藻光合反应器的一侧设置光源,用气泵向平板气升环流式养藻光合反应器中送入的空气或工业烟气。本发明能形成一个旋转的交替更迭的大涡流动,加强了气液搅拌和物质传递,能够明显改善藻液流场和促进闪光效应,有利于提高微藻光合作用和生物质产量。
浙江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8 49 50
  • ...
  • 82 8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