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人工智能创新教育
产品详细介绍 应用价值 •对教师:提升科学素养,成为AI教学专家 •对社会:凸显教育本质,构建人才培养摇 实验室建设以“营造科技氛围,满足教学需求”为核心,根据场地特点打造含AI文化展示区、AI应用体验区、AI教学实践区在内的个性化方案。 课程体系构建从通识教育、体验教育、实践教育三个层次进行开展,将深奥的人工智能技术原理与生活实际问题相结合,采用案例式讲授、体验式教学、项目式学习的方式由浅入深进行授课,并着重培养学生协作、实践、创新、分享的能力。 3. 根据一线教师教学需求,教师队伍建设以校内教师培养和企业专家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培养AI教学专家。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人工智能专业培养方案
本在线专业培养项目,旨在坚持立德树人的基础上,培养在“人工智能+X”方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与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和掌握产业应用基本技能的专门人才。 课程体系设置上体现“融”与“新”,突出“人工智能+X”的学科融合,力争将科研成果、产业应用现状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强调人工智能专业知识与各行业领域的交叉与融合,注重知识累积的循序渐进,既强调基础理论课程的系统性,又突出学科最新交叉应用成果和发展动向,课程力求内容新颖,能够激发广大青年学习者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1-02-09
人工智能实验室
优化人工智能学科布局,加快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 密切关注人工智能领域前沿技术,将技术及资源引入到人才培养。 部署完整的人工智能实验环境、实验资源、课程体系和教学全流程平台。 搭建完整的专业框架,全面支撑高校人工智能方向的教学与科研。 培养具备深度学习算法设计开发的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
青软创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2-07-06
青少年人工智能资源与创新平台
青少年人工智能资源与创新平台为激发青少年利用原创算法解决真实复杂问题的兴趣,面向全国中小学发布覆盖人工智能主要技术领域的研究问题,设立相应选题。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技术分析 主要功能: 资源中心。资源中心包含各个名师人工智能课程及应用案例,还包含各类精品开源软硬件资源的汇聚。 资讯通知。公告元卓计划工作的最新动态及行业内的最新消息。 直播频道。邀请专家进行直播互动。 在线编程。可以在网页页面中直接编写代码和运行代码。 互动论坛。注册用户可以在网站论坛讨论课题。
北京师范大学 2022-07-28
人工智能&机器人 入门/进阶教学平台Yanshee
Yanshee 机器人采用Raspberry Pi + STM32 开放式的硬件平台架构,有丰富的开源资源持。具有17 个自由度的高度拟人设计,并支持模块化拆装;支持AI 语音/ 视觉技术;支持多传感器及通信模块,并兼容多种开源传感器包;提供自研工具软件并适配专业开源软件,支持Python、Java、C/C++、BLockly 等多种编程语言及多种AI 应用的学习和开发。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2-01
人工智能药物筛选、药物设计
技术分析(创新性、先进性、独占性) 本项目已经具备具有200个CPU集群辅助计算,目前已建立了国际上领先的万个化学药物的化合物库和六万多种中药单体化合物库、利用国际一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Schrodinger, Discovery Studio, MOE等)进行大规模化合物数据库的虚拟筛选,并根据REOS预测、ADME/T性质的理论预测,结构聚类等,剔除成药性差的化合物。 目前已经针对多个靶点和药物做了国际创新性研究工作,相关成果在药学领域相关SCI期刊上共发表论文17篇,平均影响因子>4.5,他引460余次。
苏州大学 2021-05-11
人工智能与机器视觉定位
一、项目简介 由于众多工业企业存在工作环境噪音大、粉尘多、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均不同程度面临着招工难的问题,生产规模很难扩大。同时,由于长时间重复机械工作,容易出现漏检和误检,整体工作效率不高。对于已上线成套设备的企业,其集成度仍较低,自动化程度及性能都亟待提高,很难满足市场的迫切需求。因此,机器换人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而机器视觉是模拟人工操作的关键,综合利用视觉检测、模式识别、优化调度和综合信息管理等技术和方法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极为重要。 二、前期研究基础 项目组已与惠州高视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机器视觉定位平台开发与技术服务,2018.3-2019.3,50万元”,并联合厦门大学自动化系与高视科技有限公司建立“视觉定位联合实验室”,与厦门市自动化学会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建立“人工智能-机器视觉联合实验室”。研究了视觉对位平台如何实现两个目标物之间的精确对准。视觉系统需要对两个目标物分别进行拍摄,选择Mark点或者目标物的边或角的特征信息。利用视觉对位技术,实现两个目标物物理坐标之间的在X、Y轴和角度坐标的偏差,通过驱动相关运动平台,引导平台运动到贴合位置,实现视觉引导精确对位。 三、应用技术成果 开发了鞋模喷胶系统,采用传送带传送鞋模,利用工业相机采集图像,经图像处理算法检测鞋模边缘,再将处理过的边缘坐标数据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喷胶器对鞋模进行喷胶。 开发了自动贴盖机系统,基于传送带传送产品,利用工业相机采集传送带上的产品图像,再通过图像处理算法定位到模板图像在采集图像中的准确位置,从而通过坐标转换将图像中的坐标转换到世界坐标,然后将数据通过串口通信传送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会控制机械手在定位到的位置坐标贴上产品标签或者封盖。 四、合作企业 惠州高视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机器视觉应用领域设备、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解决方案研发的高科技现代化企业。公司的机器视觉产品广泛应用于液晶、电子、新能源、金属加工等行业公司秉承以人为本、合作共赢的管理理念,以技术开发为中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致力于成为在机器视觉检测、测量、图像识别领域杰出的系统解决方案及设备供应商。拥有11项软件著作权和5项实用新型专利。
厦门大学 2021-04-11
人工智能语音识别芯片转让
人工智能物联网时代要求语音交互有非常好的体验感,室内环境下,当距离超过两米后,通过墙壁的反射造成的混响、音响设备的回声及其他环境噪声对语音识别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基于麦阵的声音采集与处理模块成为物联网时代的最佳人机交互采集模块。目前成熟的麦克风阵列语音信号采集与前端处理模块尚未出现,市面上仅有少数国外厂家如科胜讯提供双麦降噪芯片。同时,语音识别应用还需要配合降噪处理,目前的方案全部采用分离设计,一颗降噪芯片+一颗语音识别芯片。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挖掘,基于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开始在语音识别领域进行推广运用,相对于传统的GMM模型,识别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然而神经网络计算量非常巨大,需要采用GPU或CPU阵列的方式来进行运算,并且需要外加语音阵列降噪模块,其方案成本高,体积和功耗大。因此市场上对一款同时支持远场语音麦阵降噪和神经网络识别,具备高性价比的单芯片需求极大,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和竞争力。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AI人工智能综合实验箱
产品简介: CES-AIoT339 是软/硬件一体的面向 AI 人工智能方向的实训系统,融合边缘计算,人脸识别,机器视觉,文本/证件识别,语音识别诸多 AI 技术,同时引入物联网传感器,无线网络知识点,是一套 AI 人工智能+物联网综合型实验系统。 该款实验箱由具有边缘计算能力的单板计算机,高清晰画质视频采集器,拾音器,本地显示器,操控端口,物联网基础部件组成,完整布署在实验箱里,配套实验教程和实训所需的辅件。 该款实验箱是针对新工科“人工智能”专业研发的,具备创新,先进,实践性强等特点,适用于人工智能,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等相关专业。 产品特点: 该系统引入科大讯飞语音技术,百度 AI OCR 技术,可运行在边缘计算机上实现通用文字识别,证件/票据识别,语音识别等 AI 应用,比如身份证识别,户照,银行卡,营业执照,车牌,驾驶证/行驶证的识别。 AI 人工智能+ 物联网“双核”组合 提供物联网传感器,无线网络模块,NB-IoT 模块,与边缘计算机,AI 人工智能部件,构成 AI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融合,且支持与阿里云的链接,支持使用者进行 AI 人工智能物联网的应用扩展开发。 基于安卓系统的 AI 人脸识别技术 提供人脸识别的开源安卓工程包,实现静态,动态下的人脸特征采集,特征分析,对比等人脸识别功能。 AI 人工智能+ 物联网“双核”组合 基于 ARM 架构 Cotex-A72 六核处理器,内建强大视频处理引擎 Mail-T864 GPU, 完美支持H.265/H.264 视频解码,支持大数据处理,流畅运行 AI 应用软件。 硬件一体化设计,高度集成,易于设备的维护实验所用到的硬件,均布署在实验主板上,一对 N 供电模式,各单元相互独立,模块化设计。
深圳市海天雄电子有限公司 2021-12-08
人工智能科研管理与实践系统
系统主要应用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机器视觉等领域, 针对各团队常见的数据管理困难、科研进度难协同等问题, 通过搭建私有云服务器,提供可视化虚拟系统镜像, 并开发科研管理软件,实现团队管理的高效与智能化。
湖南睿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311 31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