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球型及圆柱型油罐内部清洗机器人
一种用于球型和圆拄型油罐和农药罐等各种密闭容器的清理修补机器人。本项目针对石化等行业目前存在的球型及圆柱型两种主要的油罐容器类型,研究开发了极坐标及圆柱坐标油罐清洗机器人。这两种机器人工作空间完全适合直径5米左右的球型及圆柱型油罐的内部形状,通过电脑编程可适应更多的内部型腔;在机器人手臂末端的夹持器上可更换液体喷头或旋转刷头,从而实现化学清洗或机械刷洗或修补;机器人本体采用开伸缩式折叠结构,收缩可适应罐顶人孔口径(500mm),进入油罐内部后,可展开(工作直径达5000mm),刷头工作接触压力和清洗空间半径可进行调节。 机器人特点:机构小巧灵活、清洗效果好效率高、成本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3
1GSP—200 型旋耕复合作业型水田平整机
该机型由中型拖拉机配套,麦收后秸秆全部铺匀放田,放水沤田 2 天,由本机型实施带水旋耕、灭茬、起浆、水田平整一次性作业,即可得出符合机械化中小苗插秧的水田,彻底改变了原水田耕作工艺先耕地后碎土,再平田是我三次作业法,省工、省时、节本、降耗。且能做到麦秸秆的全量还田。
扬州大学 2021-04-14
YOCQz450 型大功率调速型液力偶合器
1、成果简介:该型号是结合本课题为用户研发的第一种样机,最大传递功率5200kW,额定转差率≤3%,调速型液力偶合器最高效率≥97%,总机最高效率≥95%。用于离心式工作机械时其调速范围1~1/5,用于恒扭矩工作机械时其调速范围1~1/3。结构形式为前增速高转速型,主要由箱体、输入端增速齿轮轴、液力偶合器、调速勺管、电动执行器、输出轴等组成。前置一对增速齿轮,以提高偶合器的输入转速,提高传递功率的能力,并降低液力偶合器有效直径的规格,适应在高转速机械上应用。主要用于发电厂大功率风机和水泵的调速运行以
吉林大学 2021-04-14
实训用V型铁V型架-钳工划线平台-铸铁平板
产品详细介绍实训用V型铁V型架-钳工划线平台-铸铁平板铸铁平板(铸铁平台)相关的分类:根据用途可把铸铁平台平板分为以下几类。检验平台平板、划线平台平板、测量平台平板,校正平台平板,装配平台平板,火工平台平板,试验平台平板,基础平台平板,T型槽平台平板,焊接平台平板,铆焊平台平板,校管平台平板,圆平台平板,研磨平台平板。 铸铁平板(铸铁平台)相关的制造标准:按JB/T7974-1999标准制造,精度按国家标准计量检定规程JJG117-91执行。 铸铁平板(铸铁平台)的规格:100X100-4000X8000(mm) ,异型规格可订做,大于4000X8000(mm)可做拼接。 铸铁平板(铸铁平台)的材质:优质高强度灰铸铁HT200-250,硬度HB170-240。 铸铁平板(铸铁平台)的样式:筋板式。铸铁平板(铸铁平台)的精度:0级、1级、2级、3级、精刨,根据用途来区分精度。 铸铁平板(铸铁平台)的相关用途:铸铁平板平台用途广泛,在机床、科技、汽车、电机、造船等各个行业都广泛用到。 具体的可以用于各种检验工作:用于精度测量用的基准平面;用于机床、机械的检验测量基准;或检测精密零件的尺寸精度或行为偏差;并作精密划线,在机械制造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 铸铁平板(铸铁平台)的表面处理:工作面多采用人工铲刮工艺,工作面上可加工V型、T形、U形槽、燕尾槽、圆孔、长孔等。 铸铁平板(铸铁平台)的检验:检验时工作面应进行涂色对研检验。对研后任意25mm×25mm中的接触点数之间应不大于5点。若有争议,按接触点面积的比率为评定依据。
深圳市锦盛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一种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全碳超轻弹性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全碳超轻弹性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1)将1重量份的氧化石墨烯分散于10~4000重量份的水中形成氧化石墨烯分散液;(2)将1重量份碳纳米管分散于5~4000重量份的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得到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分散液;(3)将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分散液进行冷冻干燥或超临界干燥,得到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气凝胶;(4)将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气凝胶采用化学还原法还原或高温热还原法还原,得到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全碳超轻弹性气凝胶。本发明的工艺简单,过程绿色环保,所得到的全碳超轻气凝胶具有低密度、高导电率、高比表面积、弹性温度范围广等优点。
浙江大学 2021-04-11
一种立体复合多糖凝胶及其电化学 3D 打印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多糖凝胶及其电化学 3D 打印制备方法和应用。将 pH 敏感性多糖与温度敏 感性多糖分别配制成溶液,将两种溶液混合均匀后室温放置,形成复合多糖凝胶;将电化学阴极和阳极 一同插入复合多糖凝胶中,阴极固定在 3D 打印机的喷头上;对 3D 打印机设置打印速度、模板规模、 填充密度以及沉积时间,通过外接电源控制输出电信号,阴极在移动过程中沉积出复合多糖凝胶;将复 合多糖凝胶置于热水中加热,未沉积的复合多糖凝
武汉大学 2021-04-14
一种基于L型寄生条带的紧凑型超宽带天线
超宽带(UWB)技术具有高传输速率、合理的图像解析和高安全性等优点,在无线通信、微波成像和电子对抗等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超宽带天线是超宽带通信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其特性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性能。随着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批准将3.1—10.6GHz作为短距离无线通信频段,超宽带天线技术越发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人们对超宽带天线的设计,也并不拘泥于UWB频段,而是对于超宽带天线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超宽带天线的宽带化、小型化、平面化以及结构简单性等方面。目前,扩展紧凑型平面超宽带天
重庆大学 2021-04-14
水媒法提取植物油及副产物高效回收与利用
为克服压榨法提油率低、蛋白质变性严重及浸出法毛油精炼繁杂、油品安全质量低的问题,自上世纪50年代出现了以水为媒介提取植物油的研究,并发展出水代法和水酶法,但在大宗油料提油中始终难以工业化应用,其主要问题为水代法提油率低、水酶法用酶量大和缺乏油料亚细胞水平高效粉碎、多相体系大规模连续分离的技术与设备等。项目组自1988年开展以水为媒介的提油技术研究,在国家和省科技计划支持下,相关技术与装备研究取得突破,并实现产业化,其中2项鉴定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获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创新点: (1)革新水酶法提油工艺,大幅降低用酶量和生产成本。传统水酶法工艺会酶解油料中所有影响水酶法提油的组分,新工艺只酶解影响油脂释放和乳状液破除的组分。酶用量(对原料)由原来的1-2%降至0.15%,同时保护了花生等油料中大部分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性质。 (2)创新和拓展以水为媒介提油的研究思路,提出“水媒法提油技术”概念。在提取介质中加入部分食用乙醇,调节提取介质极性,减少乳状液形成和降低后续破乳与分离的难度,提高清油得率。项目组将此方法定义为乙醇水提法,在油茶籽油(山茶油)提取中实现产业化应用。2015年以来提出并完善水媒法提油技术概念,促进技术应用拓展。 (3)突破水媒法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实现工业化油料高效干法粉碎及多相体系连续分离。研发了油料亚细胞水平高效干法粉碎设备,花生经此设备一次粉碎后,平均粒径接近亚细胞级(21.82 μm),满足水媒法加工要求。该设备在茶籽仁和核桃仁粉碎中有同样效果。提出了“沉降+两次两相离心”的组合,研制了高效智能化多相连续沉降分离器,实现产业化生产线上油、乳状液、水和渣四相连续分离。解决了长期限制水媒法产业化的技术和装备问题。 (4)集成水媒法技术与装备,实现水媒法提油及副产物高效回收利用产业化。建立了日处理花生50吨的水酶法提取花生油和蛋白(肽)、年加工2000吨油茶籽的乙醇水提法提取油茶籽油和茶皂素及年加工1800吨核桃水代法提取核桃油和蛋白的生产线。油和蛋白提取率均分别达到92%和85%以上。水媒法花生油和油茶籽油的3-氯丙醇酯、缩水甘油酯和反式脂肪酸含量远低于市售品牌油脂。
江南大学 2021-05-11
南开大学科研人员为地球水起源提供新思路
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李含飞博士、董校副教授及其合作者对这个重要科学问题给出了新的思路。
南开大学 2022-01-25
制药用热泵蒸发纯水机(热压式蒸馏水机)成套产品
根据《中国药典》规定,注射用水必须采用蒸馏法进行生产,早期的蒸馏手段都是单效蒸发,假设以工业蒸汽为热源,理论上生产一吨蒸馏水需要消耗一吨蒸汽。目前普遍采用多效蒸发的手段生产注射用水,理论上讲,生产一吨蒸馏水的生蒸汽消耗量为效数的倒数,比如六效蒸发的理论蒸汽消耗量是 167 公斤,实际消耗量约为 220~230 公斤,目前制药用水普遍采用 4~7 效蒸发装置进行生产。理论上讲,增加效数会减少能量消耗,但效数超过 7 时,系统构成极为复杂、热力匹配非常困难,并且受到蒸汽热源压力制约。近年来,国外出现了基于蒸汽再压缩热泵技术(MVR)的热泵蒸发纯水机,也称热压式蒸馏水机产品,该系统本质上相当于单效蒸发,利用压缩机将二次蒸汽加压升温后送入热源侧,将二次蒸汽的冷凝热释放给待蒸发的水,依此循环往复维持系统工作。理论上讲该系统只需输入少量的压缩机机械功便可维持运行,相比于六效蒸发系统大约可产生 30%的节能效益。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1 42 43
  • ...
  • 173 17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