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
材料
项目成果/简介: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能将近红外光转换成可见光,并拥有诸多优点,如低毒性、高化学稳定性、优异的光稳定性、窄带发射和长的发光寿命等。特别是红外光作为激发光源带来了许多优势,如较深的光穿透深度、对生物组织几乎无损伤、生物组织不会发光(无背景荧光)等,因而在生物应用上倍受青睐,可以应用于生物标记、细胞成像、病变检测等。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1-12
高灵敏度检测纳米
材料
利用不同的高分子嵌段聚合物为模板,得到多孔及大孔的二氧化硅材料,分析化学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磁性核壳结构的多功能材料用于蛋白质组学分析。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纳米
材料
电催化性能研究
开发了多种结构的纳米复合催化材料,用于高性能的电解水制氢电极材料。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新型特种无机粘结增强工程
材料
研发了一种基于矿物改性磷酸盐基粘结增强工程材料,加水反应形成具有极强粘结性能和优良力学强度的无机晶体物,快速产生强度。该特种工程材料易于施工、粘结性能好、强度发展快、耐候、耐磨、耐火性好,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混凝土材料及结构的快速抢修、修补、增强与加固。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OLED
材料
研发及产业化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具有自发光,可弯曲,发光亮度高,响应速度快等特点,被人们极为重视,近年快速发展,目前已在手机上广泛使用,并且OLED电视也已面世,但技术的核心被韩国三星,LGD等企业的手里,为此国家在十二五和十三五计划中将OLED都作为重点攻关对象。本项目致力于有机电致发光材料(OLED材料)的合成研发,升华,材料性能评测(通过制作器件),并建设产业化生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OLED高纯有机
材料
技术集成
在对蓝光分子的设计与合成中,通过对LUMO轨道的空间限制,发现了窄光磷光发光效应,并且设计出红绿蓝三种窄光磷光材料。其中绿光现证明器件使用寿命在100cd/m2光强下可达70000小时,外量子效率25.8%。首次报道了高效率的超纯蓝光的器件,CIE (0.14,0.09),最高量子效率达17.6%。后续工作将在此基础之上,增加蓝光分子稳定性设计考虑,将能级降低0.1eV,并探索此类蓝光磷光分子的极限寿命或者稳定性。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氢气纯化膜
材料
与相关设备
钯膜具有超强氢分离能力且操作简单,已被广泛用于氢气与氢同位素的纯化。为克服传统轧制型钯膜所存在的贵金属消耗多、工艺复杂、能耗高、强度差等缺点,自主研发了负载型管式钯膜,膜厚度仅5μm左右,单位膜面积的高纯氢产量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负载型钯膜具有更高膜强度,安装和操作十分方便。除氢气纯化之外,钯膜还可以用于氢同位素的分离与纯化。基于高性能钯膜材料,我们开发了各种氢气纯化器,并将纯化器与电解氢气发生器相结合开发了高纯氢发生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有机光致变色
材料
产业化
南开大学孟继本、庞美丽课题组与天津孚信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以 产学研联合体的模式相结合,把光致变色材料推向军工和民生领域的 应用开发和生产。2013 年已建成我国第一条光致变色材料生产线和 应用实验基地,具有生产 5000KG 光致变色 MC 粉的能力。可以生产 十多个新品种,是世界上生产光致变色材料品种最多的基地。已在网 上和实体店开始销售光致变色材料产品和制品。 项目特色: 1)采用铜络合物作为中间体的新的合成工艺,合成了紫罗兰、 兰、紫、第一代紫品到第四代紫红、粉红等十几种新品种,产率由 20- 30%提高到 50-80%。 2)提高了产品的耐疲劳度,采用微胶囊技术、高分子纳米颗粒 技术、添加物技术等对光致变色材料进行保护,使耐疲劳度由 3000 次左右提高到 1 万次以上,产品性能和使用效果有显著变化。 3)建立了光致变色材料相互之间或与其他彩色体系的配色方法, 使眼色品种更加齐全,色彩更加丰富,总数量已超过 100 多种。 4)分子结构创新:生产光致变色产品大部分都是首次合成的新 化合物,并申请专利进行保护。
南开大学
2021-04-13
高强度高温无机粘结
材料
CFB 锅炉、垃圾焚烧炉等锅炉炉膛耐火材料磨损后的粘贴修补用胶黏剂。目前市场上尚没有同类产品,其粘结的标准耐火试块的抗拉强度稳定 > 10 MPa,抗折强度稳定 > 30 Mpa。而用磷酸二氢铝粘结的试块的抗拉强度 < 1 MPa,抗折强度 < 5 Mpa。本产品已进行过工业化实验,其修补的 CFB 锅炉稳定运行两年不出现修补料的剥落、起翘、脱落等异常情况。本胶黏剂直接进行成果转让,转让后交付配方并且进行施工工艺培训,保证粘贴材料两年内不起翘、开裂、剥落、磨损。
江南大学
2021-04-13
蓝藻基吸附
材料
的制备技术
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淡水水体富营养化愈演愈烈,有 65%以上的湖 泊和水库都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并且一些大型湖泊和水库都爆发过严重的蓝藻水 华。张胜文团队通过先进的处理技术,解决了蓝藻异味的问题,并通过简易的方 法,成功制备了明胶/蓝藻复合海绵。本研究解决了蓝藻废弃物处置的难题,使 其具有功能性,复合海绵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溶胀性能、吸附性能、可生物降 解性能,在污水处理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明胶/蓝藻复合 海绵对 Cr3+的吸附率高达 99%,且通过对复合海绵的改性研究,提高了复合海绵 对其他金属的吸附效率。 关键技术 1、通过先进技术解决了蓝藻的异味问题; 2、通过简易的方法制备了明胶/蓝藻复合海绵材料; 3、通过对复合材料的改性,提高了材料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效率。 获得成果 1、申请专利四项
江南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32
33
34
...
193
19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高校实验室分级分类管理平台
2
云上展厅已成功吸引1万余家企业入驻!
3
第62届高博会圆满落幕,明年春天相约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