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凯米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凯米特公司是集高档建筑铝材、装饰铝材、工业铝材、全屋全铝定制家居及系统门窗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大型企业,位于“绿色工业平台”——全国物流之都山东省临沂市,现在高新区和费县建有两个生产基地,共占地1000余亩,具备年产20万吨的铝材生产能力和50万平方米的产品定制和深加工能力,为全国一线铝型材加工制造企业。 公司产品线齐全,优势产品包括阳极氧化、电泳涂漆(有光和消光)、粉末喷涂、氟碳漆喷涂、水性漆喷涂、木纹转印、立体木纹、3D/4D手感立体木纹、隔热(穿条式、浇注式和填充式)等建筑及工业型材,广泛应用于建筑门窗工程、大型幕墙、高档装饰及工业制造等领域。高端定制“米克尔”门窗幕墙系统,被国家质量认证中心认证为“中国节能产品”,并被纳入国家节能产品采购清单。 公司坚持“贯注创新,驱动市场”,内设专门研发及应用设计机构,外与经销商专家、知名高校及行业研究机构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及专利共享体系,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并拥有“隔热型材工程研究中心”称号。公司重点引进行业国际先进设备,遵循纯铝工艺,国家标准。技术性能领先,工艺节能环保,生产坚持“品质至上”,全过程采用精益化管理,科学规划订单,保障产品交期,立志做行业生产管理标杆。     公司的快速稳健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及部门的肯定,先后获得众多荣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建筑铝型材二十强企业”、“中国房地产建筑隔热铝型材首选实力品牌”、“中国铝行业十大匠心品牌”、“中国铝型材行业十大影响力品牌”、“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山东名牌”、“山东省著名商标”、“山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市长质量奖”等,并连续被评选为省市建设工业产品协会、门窗幕墙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凯米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2021-09-02
山东三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化工新材料的技术研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医药中间体、化妆品添加剂、催化剂(不含危险化学品)研发、  生产、销售;化工产品及原料(不含危险化学品)、I医疗器械、I医疗器械、Ⅲ医疗器械化学制剂(不含危险化学品)、机械设备、及配件、仪器仪表、实验设备、橡胶制品销售;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公司经营的货物或技术除外。
山东三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2021-09-08
济宁市安鸿新材料有限公司
济宁市安鸿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08-04,法定代表人为汤兴利,注册资本为600万元人民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370829349078361B,企业地址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嘉祥经济开发区新民路南首路西、新焦满线路北,所属行业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经营范围包含:阻燃剂、有机硅树脂、粘合剂、氧化锆、水镁石的加工、销售.化工产品(不含危化品)、电线电缆、塑料制品销售。
济宁市安鸿新材料有限公司 2021-09-08
广东柏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BSMC柏胜于2000年3月在广州成立,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成为集研发、制造、营销、代理、工程施工、技术支持于一体的体育设施全产业链服务智造商。 柏胜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产品专业和环保理念一直引领着行业发展!我们具有国际领先的“单组份硅PU”运动场健康跑道、球场面层产品系统;拥有世界领先的智能化集成生产基地,在2015年引进德国西门子PLC自动化控制系统,台湾KI阀门及国内最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致力于工业4.0标准智能制造!在研发、生产、品控、物控、营销、客服等全系统严格执行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产品全系列均符合GB36246-2018新国家标准、CQTA品质验证标准、及ISO14025国际环境标志等多项认证;并均通过国际权威专业测试机构-法国Labo sport surfacing testing-Research And analysis实验室的严格测试,产品均符合国际田径联合会(IAAF)、国际篮球运动联合会(FIAB)、国际网球运动联合会(ITF)认证标准。 2004年柏胜参建广州大学城十所运动场建设,2006年柏胜全面开拓国际市场,2014年柏胜组建清远智造中心,2016年为了更好体验跑道材料柏胜成立公益跑团,2019年柏胜成立马拉松俱乐部,发展国内国际马拉松精英选手,当年取得国内20场中国田协主办的马拉松赛事冠军。  
广东柏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2021-01-15
苏州博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博理科技是国际领先的3D打印全产业链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数字化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博理以高分子材料与3D打印装备研发为核心,以数据设计、数据应用、软件自动化、工业智能化等技术研发为支撑,专注于数字化智能制造与数字化应用服务。形成了面向多产业的综合应用解决方案,取得了3D打印技术应用的突破性成果,开创了以增材制造(3D打印)为基础的“设计即产品”的新制造模式,助力多行业生产制造的数字化改革与创新发展。  企业使命:让制造更简单,以数字化柔性制造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 企业愿景:成为全球高分子材料3D打印智能制造的领军企业 
苏州博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2022-03-15
超大直径难变形材料环件碾压技术
本项目所研究的超大直径难变形环件主要应用于大型机械、船舶、石 油化工、航空航天、原子能、核能等国家重大装备制造行业。在航空航天领域, 环形件是发动机及火箭的关键零件,广泛应用在航空发动机的压气机机匣、涡 轮机匣、结合环、安装边、封严环、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储箱结构框等重要部 位。随着国家航空航天、原子能、核电能等的发展需要,对环件尺寸要求越来 越大,精度、强度、刚度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超大直径难变形材料环 件的研究对于提升我国重大装备制造行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1 超大直径难变形环件的辗压成形工艺可显著降低环件产品内部的残余 应力水平,以满足后续机械加工的要求。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超大规格难变形 材料巨型环件的历史,对发展我国航天科技工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可以解决我国大飞机项目中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的生 产,保证我国大飞机项目的顺利实施; 3 本项目所展开的超大直径难变形环件的研究可以保证满足原子能等部 门对大型环的需要,结束我国对国外相关技术的依赖,对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 发展具有全面而长远的意义; 4 超大直径难变形环件的生产,可以满足核电反应堆容器环件的要求, 解决核能发展的瓶颈问题,有效改善我国的能源供应结构,有利于保障国家能 源安全和经济安全。
重庆大学 2021-04-11
LED用高导热材料与散热结构优化技术
针对大功率led散热难题,研制了高导热的陶瓷金属复合基板、金属铝基板、 导热硅脂,其中,覆铜A1N基板热导率五200W/m.K;热膨胀系数W7. 42X10-6/K; 金属基板热阻W2K/W;并对水下等密闭环境下LED的散热结构进行了优化。研制 的导热材料和提出的散热技术方案为3家企业采用,应用于实际生产,解决了生 产中的实际问题。近3年来,研制的铝基板、导热硅脂和导热垫片等高导热材料 应用于企业生产的100W、120W、150W、180W等大功率LED工矿灯、路灯、隧道 灯等大功率LED灯1万余件,产值约2000万元,节约成本约200万元,同时, 在节能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实施条件:生产陶瓷金属复合基板,有两条技术途径:热压敷接工艺;化学镀, 前者设备投入较大,工业控制复杂,但产品质量更易控制;后者设备投入少,但 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不如前者。因此,低端产品可以采用化学镀,高端的,产品质 量要求严格的检测采用控制热压敷接方法。 预算:化学镀技术,投入30-50万;热压敷接:设备投入100万左右,随处理的 量和基板的尺寸而变。
重庆大学 2021-04-11
一种原位合成纳米金刚石增强铁镍基复合材料的方法及其所得材料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合成纳米金刚石增强铁镍合金基复合材料的方法,所述复合材料由碳纳米管和铁镍合金粉末作为原材料所制成,制备工艺为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碳纳米管在铁镍合金粉末的催化和放电等离子烧结的直流脉冲电场作用下部分相变为纳米金刚石,转变比例为50?80%,碳纳米管和纳米金刚石在复合材料中起到纤维增强和颗粒强化的协同增强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协同增强的强韧化效果更加优异,本发明所得到的铁镍合金基复合材料具有比纯铁镍合金更高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能而且具有更低的热膨胀系数,可以广泛应用于精密仪器和高新技术领域。
东南大学 2021-04-11
材料与物理学院教师陈亚鑫、鞠治成在炭材料及储能应用方面取得进展
针对高缺陷炭负极电化学储钾容量与稳定性难以兼顾的问题,报道一种原位缺陷选择性调变与导电骨架搭建策略,通过热力学与动力学双重调控,提高缺陷炭负极电化学储钾综合性能。
中国矿业大学 2022-06-01
人才需求: 高分子材料专业人员,对高分子材料改性有工作经验的最好。
1、 高分子材料专业人员,对高分子材料改性有工作经验的最好。2、 设备自动化或智能化面的专业人员,提高传统生产线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减少对人员的依赖性,提高设备的综合技术水平。
肥城联谊工程塑料有限公司 2021-09-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6 77 78
  • ...
  • 190 19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