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生态文明与绿色低碳人才培养论坛在重庆召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副秘书长、《中国高教研究》杂志主编王小梅,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田成川,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重庆邮电大学党委书记李林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尹伟伦,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温铁军等专家学者作主题报告。论坛由重庆三峡学院校长张伟和副校长付川主持。
王小梅致辞
王小梅在致辞中强调,要着力加强新时代高素质的绿色低碳人才培养,为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和知识支撑。关于新时代高素质的绿色低碳人才培养,她提出三点建议:一是面向国家战略,加强绿色低碳教育。要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绿色低碳发展实践,全面提升学生绿色低碳发展的知识水平,使大学生群体成为未来推动国家绿色低碳发展的中坚力量。二是面向发展亟需,加快紧缺人才培养。要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加快完善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高质量推动人才供给侧改革。三是面向人类未来,加深对外开放合作。要深化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合作交流,推动相关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广领域持续迈进。
田成川致辞
田成川在致辞中指出,解决人才支撑不足问题,已成为打好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当务之急。他希望高等教育界要不断深化对绿色低碳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一要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紧跟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优化完善绿色低碳学科设置;二要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优化人才培养布局结构,分类培养研究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三要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大量培养环境保护技能型人才;四要加强生态文明知识培训,服务社会现实需求;五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李林致辞
李林在致辞中介绍了重庆市高等教育助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培养高素质绿色低碳人才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工作。他表示,重庆市将接续奋斗,为加快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为建设美丽中国,铸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贡献重庆高等教育力量。二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育人全过程,着力培养更多素质过硬、勇担重任的绿色低碳人才。三是找准重庆高等教育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中的战略地位,汇聚富民兴渝磅礴力量,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新重庆,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尹伟伦在线作报告
会议期间,尹伟伦以“新农科建设与农林职业教育改革”为题作线上主题报告。他认为,新农科要以融入全球新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为发端,以服务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问题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基础,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从知识体系、专业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组织体系和治理体系等维度,发展和重构面向新时代的农科高等教育体系。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与实践要厘清思路、找准目标、把好定位,加快培养一批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卓越农业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温铁军作报告
温铁军以“生态文明新阶段与教育创新”为题作主题报告,从中国式现代化与乡村振兴同步推进下的教育深化改革、如何贯彻“三新”思想推进教育深化改革、新农科的重点问题等三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表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包括教育在内的各领域认真贯彻“三新”思想,推进教育深化改革从工业阶段的知识结构向生态化的知识创新过渡,生态化转型要以“三新”思想推进知识结构调整。具体来讲,“两山”是新理念的核心;“三化”是新格局的路径。农业、金融两大供给侧改革,须进一步与学科为主的教育供给侧改革相结合,应对全球化挑战,主动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报告现场
张伟介绍了重庆三峡学院厚植绿色教育理念、优化绿色育人环境、做实绿色人才培养三方面的做法与经验。四川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江霞分享了四川大学在碳中和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和人才方面的创新做法,包括组建碳中和技术概念的虚拟教研室,本科通识课程设计、教材编写,交叉学科博士培养计划等。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副院长杨永川分享了重大环境生态专业的培养特色,以及水生态理工融合、实验室+野外试验、国际化培养、思政教育融入等创新举措。国储林项目研究设计和资源整合利用专家王泽福,介绍了国家国储林战略联盟平台、生态修复项目和人才能力培养的做法与经验。此外,重庆工商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王星敏,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重庆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杨延梅,重庆三峡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重庆绿色生态工程学院)副院长林俊杰,分别介绍了“双碳”目标下的创新人才培养的建设思路和举措。
本次论坛以“生态文明与绿色低碳人才培养”为主题,来自教育界、产业界的专家学者300余人参会,深入探讨新时代高素质的绿色低碳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教育改革实践方法论和成果,交流成功经验,探索未来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