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第四届中国城市与高校发展大会在青岛市红岛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桂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管培俊、青岛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赵燕出席会议并致辞。山东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术才,厦门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宗益作主旨报告。苏州科技大学原副校长施琴芬,浙江大学高端智库教育学院分中心执行主任、无锡太湖学院副校长阙明坤等专家作主题发言。山东大学校长助理、青岛校区党工委书记邢占军主持会议。
王桂英致辞
王桂英在致辞中指出,高校兴则区域兴,高校强则区域强。当前,高校与区域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下,第四届中国城市与高校发展大会的召开具有更加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山东省重视发挥高等教育对城市发展的支撑作用,大力实施“科教强鲁、人才兴鲁”战略,将持续为高校发展提供保障。希望与会嘉宾畅所欲言,积极探索城校融合发展新路径,为山东高等教育发展建言献策,为促进高校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城市作出更大贡献。
管培俊致辞
管培俊在致辞中祝愿山东省、青岛市和山东大学等高校继续深化校地融合,进一步做好典型示范。他围绕校城融合的主题,分享了三点思考。一是推动校城融合,勇担教育强国新使命。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二是深化校城融合,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推进科教融汇、职普融通、产教融合。三是坚持协同共进,开创校城融合发展新格局。坚持系统性思维,推进校城融合科学发展;强化创新驱动,推进校城融合协同发展;聚焦文化引领,推进校城融合和谐发展。城市与高校双向赋能,教育、科技、人才系统集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赵燕致辞
赵燕在致辞中表示,城市孕育大学,大学滋养城市。近年来,青岛市推出在青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等一系列实招、硬招,初步形成了类型多样、特色鲜明、校地协同的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在青高校也主动拥抱青岛城市发展,积极融入城市建设,为青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未来,青岛将以促进校地深度融合为主线,实施平台机制建设、产教融合示范学科专业建设、高校重点项目建设等三项工程,推动形成具有青岛特色、开放创新、充满活力的高等教育校地融合发展格局,为青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李术才作主旨报告
李术才以“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为题作主旨报告。他分析了党和国家对校地融合发展的要求与形势,分享了山东大学服务山东的探索与实践,并对未来校地合作提出展望。他认为,加快推动城市与高校在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中实现同频共振、深度融合,是城市与高校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未来,山东大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足校地合作新发展阶段,将山东大学建设成为助力城市与产业发展的引擎,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山大力量。
张宗益作主旨报告
张宗益以“构建‘名城+名校’命运共同体,携手奋进高质量发展之路”为题作主旨报告。他认为,依托城市、融入城市、引领城市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他结合厦大与厦门市融合发展的探索与实践谈了四点认识。一是大学的成长与城市的发展双向赋能。城市孕育大学,大学反哺城市。二是大学的创新与城市的转型相互牵引。三是大学的优势与城市的区位互利共生,城市是大学的“发展源”。四是大学的开放与城市的包容同频共振,城市国际化是大学国际化必备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大学国际化是城市国际化重要的品牌和标识。
施琴芬作主题发言
施琴芬以“城市创新生态评价的指数构建与应用研究”为题发言,介绍了城市创新生态评价指数,分享了2020年至2023年“中国100城”城市创新生态指数报告,为城市创新发展提供具有前瞻性的有效数据支撑。
阙明坤作主题发言
阙明坤以“名城引进名校——新型大学组织与经济发达城市共生发展之路”为题发言,介绍了我国新型大学组织的主要样态、基本特征,与经济发达城市的共生发展机制,并就新型大学组织的发展提供相应政策建议。
分论坛一:胶东经济圈产教融合与高质量发展
分论坛二:数字时代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胶东经济圈产教融合联盟成立 启动仪式
邢占军 主持会议
大会同期举办“胶东经济圈产教融合与高质量发展”“数字时代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两场分论坛,并成立了胶东经济圈产教融合联盟,发布联盟倡议书。
本次大会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青岛市教育局、山东大学、国药励展展览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承办,以“融合·共进·创新·赋能”为主题,聚焦城市与高校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理念、新机制,着力促进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动城市与高校在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中实现同频共振、深度融合、共建共赢。来自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山东省政府办公厅、教育厅,相关地市教育部门及国内外高校的领导、知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媒体代表等300余人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