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第62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重庆国际博览中心 2024年11月15-17日
开展倒计时

2023产教融合研讨会在青岛举办

2023-10-19 16:56:59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https://heec.cahe.edu.cn

10月12日,2023产教融合研讨会在山东青岛顺利召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葛道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产教融合研究分会(简称产教融合分会)副理事长、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朱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校长周鹏出席研讨会并致辞。嘉兴学院副校长张琦等专家作主题报告。产教融合分会秘书长陈伟主持会议。

葛道凯致辞

葛道凯在致辞中表示,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把产教融合发展为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赋予产教融合新的内涵。针对如何推进产教融合,他提出三点建议:一要塑造深度融合的行业文化。产教融合最深层的动力源泉来自产业和教育共同的文化基础,需要在文化认同上寻求契合点,引领产教融合持续深化。二要健全深度融合的制度机制。围绕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教学与工作建立互需互求的动力机制,协同合作的互动机制,多元双赢的共赢机制和科学规范的评价机制,保障产教融合取得实效。三要发展深度融合的模式和方法。发挥好企业作为经济主体、学校作为教育主体的互补作用,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实际需求和行业标准融入我们教育教学之中。

朱宏致辞

朱宏指出,充分调动高校和企业积极性,加快贯通教育链和产业链,以产业和技术发展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是今天讨论的重点。基于此,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聚焦服务国家战略,打造校企联合培养平台;二是聚焦助力产业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强化典型经验推广,树立典型案例。

周鹏致辞

周鹏认为,深化产教融合,实质上就是要统筹教育系统与产业系统实现一体化融合发展。他分享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方面开展的工作,总结了学校在聚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聚焦服务国家能源战略、聚焦服务行业产业发展方面的成效。

张琦作报告

张琦作题为“集群发展·产教融合·校地共生:地方应用型高校办学模式的构建和实践”的报告。她分享了嘉兴学院应用型办学模式构建的经验,学院从专业群、师资队伍及应用导向跨学科平台建设三方面入手,构建政产学研育人平台,创新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并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安海龙作报告

河北工业大学创新研究院教授安海龙作题为“敦睦校政企关系 荟聚高校资源 推进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报告。他认为,国内产教融合或校政企合作存在短板,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没有解决,基于产教融合中出现的问题,河北工业大学整合出一套实施路径,加强校企之间的沟通协作,侧重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输送,为企业提供有针对的智库支撑,同时推进有步骤的学术生态繁荣。

陈民武作报告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陈民武作题为“产教、科教双融合下高等工程教育创新实践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的报告。他介绍了西南交通大学概况及学校在探索行业特色高校双创体系建设方面的成果,分享了学校双创人才培养方面的典型案例。他提出,学校坚持培养面向未来具有领导力的行业领军人才,并提出五新举措:思政改革的新方法、培养质量的新标准、课程体系的新架构、教学方法的新途径及实践体系的新平台。

刘益安作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益安作题为“集成电路产教融合——成电方案”的报告。他表示,电子科技大学共采取了以下措施推进产教融合:第一,构建1+N产教融合协同生态,培养高层次工程型人才,加速突破“卡脖子”技术,立足成渝,服务西南、辐射全国;第二,建立特色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开展“三个一工程教育”实践、校企协同育人、校内新工科育人及成电“强芯铸魂”特别行动计划;第三,形成完整的集成电路创新链、技术链,协同培养学术创新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第四,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第五,成立行业校友会,用好校友资源;第六,深化校地融合,服务地方经济。

程建华作报告

哈尔滨工程大学龙江工程师学院院长程建华作题为“多主体协同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的报告。他呼吁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力争建设国内一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为制造强国和工业强省战略提供支撑。学校从创新管理形式、科研先行牵引、改革培养模式等方面入手,先后与中电科49所重大项目牵引产学研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基地。

会上还举行了山东省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产教融合共同体发布仪式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产教融合研究分会新会员单位授牌仪式。

陈伟 主持研讨会

山东省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产教融合 共同体发布仪式

产教融合研究分会新会员单位 授牌仪式

产教融合研究分会新会员单位 授牌仪式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产教融合研究分会、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和国药励展展览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承办。研讨会聚焦“产教融通、科教融汇,服务教育强国建设”,旨在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促进学科专业链、人才链、科技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紧密对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