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第62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重庆国际博览中心 2024年11月15-17日
开展倒计时

高校心理健康创新发展学术活动在福州举办

2024-05-14 10:49:40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https://heec.cahe.edu.cn

4月15日,高校心理健康创新发展学术活动在福州召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姜恩来出席学术活动并致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俞国良,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党委书记乔志宏,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秘书处负责人、中教华影大学生在线发展部主任郑骊君,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章劲元,北京心灵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守东等专家作主题报告。洛阳理工学院校长丁梧秀,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杨勇,天津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宋雪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产教融合研究分会副理事长、北京广慧金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焦殿成,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特聘专家委员会委员、学银通融(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马若龙出席活动。活动由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执行主任赵锋主持。

姜恩来致辞

姜恩来在致辞中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特别是强调要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教育部也将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行动作为六个专项行动之首来推动。他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是建设教育强国、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是党中央关心、人民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是牢固树立并践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二是充分发挥心理健康专家的专业力量;三是要高度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引领。他希望专家们能在构建心理健康的“中国模式”“中国方案”工作中做出积极贡献。

俞国良作报告

俞国良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效能有待大力提升”为题作主题报告。他首先介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基础建设情况,并结合数据分析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效能现状。他指出,很多高校在课堂教育、实践活动、心理咨询、制度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效能明显不足的情况。他强调,要将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看成是发展系统、生态系统、复杂系统,要多领域、多群体综合治理,以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乔志宏作报告

乔志宏以“大学生心理危机特点及干预策略”为题作主题报告。他表示,现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变得越来越易发,且呈现出复杂性和隐蔽性,其中低劣的心理素质和巨大的环境压力是导致心理危机的主要原因。他强调,在危机干预上要注重三个原则:以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抗挫折抗压力为基本目标;整合多方资源,提供专业支持,避免反向力量;提高危机敏感度,尽早发现,恰当转介。

郑骊君作报告

郑骊君以“数字赋能 精准施策 助力高校心理育人工作提质增效”为题作主题报告。她从精准思政要求数字赋能、20年实践奠定数字赋能基础、有效发挥心理育人引领作用三个方面介绍了中教华影在专业化服务体系、权威性的测评平台和科学研究园地的建设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潘守东作报告

潘守东以“心理健康‘一站式’平台建设实践探索”为题作主题报告。他介绍了心灵通科技承建教育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动态分析与会商指导信息化平台以及为高校开发的校本全流程、‘一站式’心理健康管理平台,展示了心理健康相关的数字化资源内容、硬件设备和环境建设。他表示,通过‘一站式’平台功能的开发可以更好地管理业务功能,管理专家资源、课程资源和硬件资源,从而更好地服务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章劲元作报告

章劲元围绕“打造‘四位一体’心理微课 共筑大学生心理危机防火墙”内容作主题报告。他从强化问题导向,把准心理工作需求;对症应激主因,加强家校协同育人;适应学习特点,创新宣传教育形式;聚焦关键保证,提升心理育人能力四个方面对如何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进行了讲解。他强调,心理育人工作一定是“组合拳”,要把学生、老师,尤其是导师、辅导员和家长各个方面工作做好才能够构筑心理危机的防火墙。

徐凯文作报告

大儒心理创始人徐凯文围绕“两种心理学——心理学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内容作主题报告。他指出,心理疾病已成为全球性、时代性疾病,并已成为本世纪最主要疾病。心理学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而如何突破心理信息茧房,勇于理论和实践创新,需要开始一场心理学的自我革命。心理学的发展不仅要向西方学习,更要走中国道路,探索对国家有更大贡献,对人民有更大贡献的中国模式。

李旭珊作报告

北京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李旭珊,吉林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主任朱丽雅,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南方医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赵静波,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韩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申健,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心理中心主任桑小洲作分享交流。

李旭珊围绕“六级联动 五育并举 科技赋能 推进心理育人工作实效”内容作了分享。她首先分析了造成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多重因素,以及心理健康工作面临的挑战,分享了学校“六级联动”的工作体系,从德、智、体、美、劳不同方面针对性制订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模式,用以强化学生心理能力塑造,用科技手段识别潜在风险和重点关注人群,加强对咨询师、辅导员、新入职教师的专业培训。通过以上举措可以实现育心资源汇聚,信息流通共享,从而提升协同育心的实效。

朱丽雅作报告

朱丽雅围绕“打造健康第一生态体系,促进多维协同育心格局”内容作了分享。她认为,要想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课程方面,要注意第一和第二课堂的融合;在协同方面,要进行跨部门的合作,并在学院、专业方面做整合探索和研究;在精准定位方面,借助数字赋能进行心理健康监测;在服务社会方面,开展大中小幼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模式建构实践探索,充分发挥高校心理育人辐射性、示范性、引领性作用。

赵静波作报告

赵静波分享的主题是“基于叙事理念的‘4+X’结构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她从叙事疗法的理念出发,介绍了如何将叙事理念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阐述了以故事为载体,倾听故事、理解故事、诉说故事和创造故事的结构化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韩丹作报告

韩丹分享的主题是“深职大'幸福+工程'的创新与实践”。她首先分享了深职大幸福体验馆的建设理念及建设成效,并介绍“幸福+工程”最重要的目标是要传播幸福的理念和知识,成就幸福教师,培育幸福学生,打造幸福课堂。她从深职幸福课程和自主研发的教具包,以积极心理学模型为理论指导延伸出来的心理健康活动,全方位多样化的心理咨询服务支持,构建“四纵四横四协同”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积极心理学研究与应用平台五个方面介绍了深职大心理健康教育建设的心得和成效。

申健作报告

申健围绕“五育并举、融合育心——积极构建心理育人工作新格局”为题作了分享。他提出“五育并举 融合育心”要做到坚持实践探索,坚持协作机制,同时要有制度、队伍和硬件的支撑,并在教师教学能力、软件服务平台、心理健康活动、教师科研能力四个方面不断进行提升。他强调,要结合“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学生工作全过程,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学生成长各环节。

桑小洲作报告

桑小洲分享的主题是“‘四个聚焦’全面提升心理育人工作质量”。她介绍了学校创建的PET心理育人新模式,以预防为主,重在教育,校社协同新模式,并建立心理工作专班,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创新性的提出了“四横四纵、多措并举”的心理队伍建设体系,实现多层次、全覆盖心理育人。心理中心还与社区、小学、康复中心、医院等机构合作,建立心理育人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她希望,通过以上举措可以更加扎实、有效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让学生更加健康、阳光,让校园成为快乐成才的沃土。

赵锋主持

作为第61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的学术活动之一,此次学术活动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北京心灵通科技有限公司、国药励展承办。来自全国985、211及省属重点高校、地方应用型本科、职业院校、民办高校等分管心理健康工作的领导和心理中心教师140余人现场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