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第62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重庆国际博览中心 2024年11月15-17日
开展倒计时

全国秘书学专业建设与理论发展学术活动在福州举办

2024-05-14 16:25:24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https://heec.cahe.edu.cn

4月16日,全国秘书学专业建设与理论发展学术活动在福州召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行政顾问、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张文忠,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宋军出席并致辞。学会秘书学专业委员会(简称“专委会”)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胡鸿杰,专委会秘书长、首都师范大学秘书学系主任张轶楠,专委会副理事长兼常务副秘书长、《办公室业务》杂志社社长顾松林分别主持。

张文忠致辞

张文忠在致辞中表示,秘书学专业作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秘书学专业建设,一是要突出创新驱动,提高秘书人才的培养质量,结合实际需求创新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研究范式,培养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化秘书人才。二是要加强交叉互鉴,拓展秘书学专业的深度和广度,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丰富秘书学理论体系和实践路径。三是深化产教融合,加强秘书学专业的实践能力,与政府、企业等实践部门合作,搭建实践教学平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四是坚持对外交流,促进秘书学研究的国际化,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秘书学专业的国际影响力。

宋军致辞

宋军在致辞中指出,秘书学专业建设需要围绕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对此他谈了三点思考。第一,积极探索发展新路,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教育内容与行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进一步发展校企协同育人。第二,全面整合资源要素,切实推进科教融合,不仅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参与创新,也要以科研与技术反哺教育,促进产教协同发展。第三,把准定位、站位方向,多方凝聚强大合力,以本次学术活动为契机,为广大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合作交流提供平台,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秘书人才。

胡鸿杰作报告

胡鸿杰就“秘书学的研究思路与专业发展”作主题报告,从文本研究、职业研究和学科研究三个方面介绍了秘书学的研究路径,指出了秘书学学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专业教育变革的举措。

王逊作报告

扬州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王逊以“秘书学一流专业建设的探索和思考”为题作报告,介绍了扬州大学秘书学专业的发展概况,并结合社会环境的新要求阐述了专业建设的思路和建设举措,以及以江苏省教学评估为契机对秘书学专业建设的反推,为其他高校提供了借鉴。

郝银奎作报告

秘书学专业委员会原秘书长郝银奎以“秘书学专业委员会创建与发展历程”为题作报告,回顾了专委会的初创与改革,并列举了专委会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包括学科体系建设、系列教材编写、开展学术年会、组织课题科研等。

伍茂国作报告

河南大学教授、秘书学专业硕士点负责人伍茂国以“秘书学专业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探索”为题作报告,分析了目前国内秘书学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并通过对比分析和介绍各高校的招生课程设置,指出跨学科研究是新时代秘书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为秘书学研究生培养提供了新思路。

端传妹作报告

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端传妹以“应用文体学的学术研究空间”为题作报告,介绍了南京师范大学应用文体学专业的基本情况和“一体两翼”的学科研究模式,结合专业培养实践经验介绍了应用文体学的学术研究空间。

毛娟作报告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毛娟以“秘书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四川师范大学的实践与思考”为题作报告,介绍了四川师范大学秘书学专业的发展历史、思路定位、优势特色。她指出,新时代语境下秘书学专业的未来发展需重点思考,应力图在“大思政”背景下秘书学的课程思政,数字赋能提升秘书学专业的数字素养,新文科背景下秘书学专业的建设思维、资源融合、编写数字化教材、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协同育人体系等方面努力作为。

圆桌沙龙

圆桌沙龙环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编审、秘书学专业委员会监事长易新,铜仁学院秘书学教研室主任郭征帆,北京航新永志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郭彦军,中创慧文(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向阳围绕“产学研结合,职普融通”展开了热烈讨论,为秘书学学界、教育界与产业界的合作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作为第61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的学术活动之一,本次活动以“融合共赢,提高当代秘书学教育水平”为主题,聚焦秘书学专业建设的经验和秘书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助力秘书学职业发展、专业教育、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