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系列活动——教育数字化创新发展学术活动在电子科技大学举行。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孔令讲出席并致辞,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党委书记沈火明等专家作主题报告。活动由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陈益凯主持。
孔令讲致辞
孔令讲指出,当前数字化正引领教育变革和创新的新浪潮,催生了数字教育新业态。近年来,电子科技大学积极探索教育数字化新路径,逐步形成和完善了三级智慧教育平台体系,实现了一体化线上教学,云中成电建设取得重要成效。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教育数字化,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要求,以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高质量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推动教学智能化,不断探索教育数字化的新路径和新模式,为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沈火明作主旨报告
沈火明教授作题为“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与智慧教学创新实践”的主旨报告。他提到,目前教育数字化是我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应当推动数字技术全方位赋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他指出,高校应从构建智慧校园环境、培育师生素质、研制智能教学工具、数字赋能教学与学习以及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等五个方面让数字赋能教育教学。他通过介绍所在教学团队持续推动数字化教学转型的实际案例与成果,说明了当前及未来教育创新的重要方向,例如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课程建设、AI技术赋能课程教学全场景,以及虚拟教师和新一代数字教材的开发等。他希望通过技术赋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为教育的未来发展做出贡献。
王晓虹作学术报告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党委副书记王晓虹以“拥抱AI,赋能科教——信息高铁AI科教工作台”为题,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及其广泛应用。她围绕“用AI、训AI、学AI”三个主题,结合案例分享了通过提供低成本算力和低门槛开发工具,简化从数据准备到模型训练、部署和监控的全过程,展示了如何利用平台促进科研创新、教学支持和行业应用,并强调了平台在培养AI人才、加速科研成果转换以及推动开源AI生态社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她认为,新时代高校师生应积极拥抱AI,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可用的系统,以赋能社会并推动科技进步。
龚晖作学术报告
国家教学名师、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龚晖教授作题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技术逻辑和教学范式”的报告。他深刻剖析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同时从转型的技术逻辑出发,分析了教育数字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并据此预测了转型的主要方向,例如课堂教学、课后作业和教学实验的数字化,创造性地提出了“去课程化”“去作业本化”和“虚实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技术层面,他介绍了支撑转型的两大技术突破:树状资源架构和虚拟作业本技术。在实践层面,他分享了在理工科课程中实施智慧教学的案例。此外,他强调了教学管理模式必须与教学模式改革同步,以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顺利进行。
何锋作学术报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何锋副教授作题为“基于知识图谱的数字电路与系统教学实践”的主题报告。他首先提出了智能时代对教育的新要求,强调在数字化时代,教育重点应转向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教学改革实践方面,他以北航数字电路课程的改革为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实现从电路到系统的系统观培养。在科教融合方面,他分享了将科研背景和实际工程案例融入教学的经验,强调了这种融合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系统问题能力中的重要性,深刻阐述了在智能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教学改革和科教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系统思维能力,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教学改革经验和启示。
本次活动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指导,电子科技大学主办,电子科技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和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同组织。来自全国高校的250余位高等教育数字化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智慧教学创新实践、AI赋能科教等前沿话题,分享成功案例,交流宝贵经验,为高校教学创新开拓了新思路,为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数字化变革、支撑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启发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