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第62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重庆国际博览中心 2024年11月15-17日
开展倒计时

【关注】教育大数据创新发展学术论坛

2024-11-11 09:51:58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https://heec.cahe.edu.cn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重庆邮电大学拟于第62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期间,围绕教育大数据理论与技术的内涵和外延,举办“教育大数据创新发展学术论坛”。本次论坛将于2024年11月15日下午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行,重点探讨教育大数据治理、教育大数据分析、教育大数据安全、教育大数据政策等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参加!

论坛主席

高新波

重庆邮电大学校长、重庆市教育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

高新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重庆邮电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国家级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科技委委员、教指委委员,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IEEE Fellow, IET Fellow,中国电子学会会士、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子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合作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协会会长。主要研究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等。近年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陕西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曾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6项。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

熊   余

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党委书记、重庆市教育大数据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熊余,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党委书记,人工智能与智慧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重庆市教育大数据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兼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智慧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重庆高校教学信息化教指委秘书长、重庆教育信息化专家、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主要研究人工智能与智慧教育、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教育大数据挖掘分析等。近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重庆市“人工智能”重点研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改重大/重点项目、重庆市教委科技重大项目等省部级及以上项目20余项;曾获重庆市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技一等奖1项。

特邀报告

刘三女牙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1、报告题目

教育大模型创新探索

2、报告摘要

发展教育大模型核心技术,推动“人工智能+教育”深度融合,是当前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国际学术前沿。教育场景开放复杂、主体状态内隐、数据模态多样,且教育重在启发,不仅要求模型会“答”,更要会“教”。当前基于微调范式构建的垂类大模型,往往聚焦于书本化抽象知识学习,缺乏实践性教学经验积累,难以满足教育领域的现实需要。深度结合教育领域特点,基于经典教育理论“经验之塔”,提出一种包含“基座架构-知识注入-行为增强-具身进化”四阶段的教育大模型“塔式构建法”,在增强基座模型多模态能力的基础上,分别建立知识链、行为链与进化链方法,使大模型充分吸收教育领域的抽象经验、观察经验与实践经验,实现模型既读万卷书、又行万里路,真正地“懂教育”。

3、报告人简介

刘三女牙,教授,博导,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国家级人才,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长期从事大数据、人工智能、教育技术等领域研究,承担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湖北省技术创新重大项目、湖北省自科基金创新群体等各类项目,在中国科学、教育研究、Nature Computational Science、ACM/IEEE Trans等高水平刊物发表系列论文,荣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高等教育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系列奖励。

黄昌勤

浙江大学教授

1、报告题目

人工智能赋能下孤独症儿童教育研究与实践

2、报告摘要

孤独症康复被公认为是世界难题。随着孤独症儿童人群急剧攀升,孤独症儿童教育已成为全球共同高度关注、体现国家教育公平的重要议题;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其赋能带来了新机遇。本报告从理论、技术与实践角度聚焦人工智能赋能下孤独症儿童教育。首先介绍了孤独症儿童教育特征及AI赋能理论思考,接着分析了赋能孤独症儿童教育的AI关键技术,最后结合团队工作,介绍了孤独症儿童行为感知下课堂教学、面向孤独症儿童的具身体验学习、社会活动中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等方面研究与实践。

3、报告人简介

黄昌勤,浙江大学教授,博导(CS、ET),Nature子刊HSSC副主编/编委、IEEE TLT副主编、“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入选者,省部级人才,浙江省智能教育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智能教育研究与教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一代人工智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等国家项目8项、省社科/自科重大项目6项。在TPAMI、C&E、TIP、TKDE、TCYB、TNNLS、CHB、BJET、JCAL等期刊以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近200篇,13篇入选全球ESI高引或热点。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三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奖(高教本科)一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省哲社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

田   锋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1、报告题目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案例

2、报告摘要

西安交通大学跨学科、跨院处团队历经23年实践与研究,提出云网数算用的多层次数智校园解决方案;即提出情景理解技术,精准刻画场景依赖的学生外显和内隐特性;创建了知识森林的智能导学技术,破解学习迷航难题;发明了人机交互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综合评价方法,克服传统评价指标僵化的难题;应用覆盖全校,提质增效,切实贯彻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赋能高等教育创新发展。该成果入选教育部首批“人工智能+智慧教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全国18件)。

3、报告人简介

田锋,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天地网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大数据算法与分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大数据算法测试与示范应用中心主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第四届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智慧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研究方向:人工智能与智慧教育、大数据挖掘应用。承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科技部课题2项等纵横向课题20多项。已在IEEE TKDE、AAAI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会议发表论文百余篇;成果已经在教育和税务等领域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陕西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1项、CCF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等。

周爱民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1、报告题目

教育大模型与教育创新实践

2、报告摘要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给包括教育在内的众多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挑战。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培养人、发展人,已经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以教育大模型研究为突破口,研发了EduChat教育大模型。基于EduChat设计了一系列智能教育工具平台,并开展了教育实证研究。报告将介绍我们团队在这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3、报告人简介

周爱民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院长、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智能教育实验室副主任、上海市智能教育IV类高峰学科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演化优化与学习、智能教育等。发表SCI一区/CCF A类期刊会议学术论文60余篇,相关成果谷歌学术累计引用10000余次。担任SWEVO、CAIS、CJE、计算机教育等期刊副编或编委。参与创办演化计算与优化(ECOLE)研讨会并担任2016、2024年会议主席。获爱思唯尔2020-2023年度中国高被引学者、2022年上海市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本科教育)二等奖、2022-2023年度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励、2024年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奖项。

嵩   天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1、报告题目

在线开放课程大数据分析与高质量评测发展

2、报告摘要

报告以在线开放课程高质量发展为研究目标,全面汇总分析2013年至今在线开放课程相关数据,从多个维度开展针对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运行及效果分析,构建高质量评测体系,展示教育大数据应用于在线开放课程领域的研究进展及评价前景,为教育政策、教学效果评估提供参考建议。

3、报告人简介

嵩天,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教授,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教育学、网络空间安全博士生导师,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责任教授组组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社会治理智联网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智慧教育研究分会秘书长。主要从事互联网隐匿传输、智慧教育等方向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7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建设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累计在线学习者超过830万。作为技术负责人,主持建设教育部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刘   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1、报告题目

基于认知诊断的学习者自适应测试技术

2、报告摘要

自适应测试根据被试者的反应数据不断优化调整测试题目,帮助实现从“千人一测”的传统测试到“千人千测”的因人施测,测试过程即是针对被试者(学习者)的认知诊断过程,因此能够有效提升测试效率以及用户体验,在教育、体育、医疗、大模型评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本报告将简要汇报面向大规模测试场景的多维度认知诊断、自适应测试等的发展历程、前沿技术以及实践案例等。

3、报告人简介

刘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副院长,认知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导,教育部教育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以及中科院青促会优秀会员。主要研究数据分析与认知智能(认知诊断、自适应学习等),机器学习方法及其应用(智能教育、智慧医疗、AI4Science等)。相关成果获得过IEEE ICDM 2011最佳研究论文奖、ACM KDD 2018最佳学生论文奖、CIKM 2023最佳论文候选等,个人论文已被引超14000次,H-index 62。还曾获中科院院长特别奖和中科院优博、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阿里巴巴达摩院青橙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Big Data, NeuroComput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Learning Technologies,《中国科学:信息科学》、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等期刊编委或青年编委。

刘子韬

暨南大学教授

1、报告题目

新一代人工智能赋能教与学的研发与实践

2、报告摘要

本报告将探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重点介绍如何通过AI赋能教学和学习过程。我们将展示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际案例,包括个性化学习系统、智能辅导平台和自动评估工具等。报告还将分析这些技术对教育质量提升和教学效率优化的影响,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旨在为教育工作者、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有价值的洞见和实用建议,以推动教育创新和变革。

3、报告人简介

刘子韬博士,现任暨南大学广东智慧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场景的应用。在NeurIPS等人工智能领域顶级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刘子韬博士主持和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等多项科研工作。同时,刘子韬博士担任国际人工智能教育协会执行委员和第25届国际人工智能教育大会(AIED 2024)程序主席,其研究成果获得了包含CCTV新闻联播、CCTV正点财经、人民网、新华网等多家新闻媒体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