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现场
11月16日,第五届高校教务处长论坛在重庆成功举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李楠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教育部机关服务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满开杰主持。
李楠致辞
满开杰主持
李楠在致辞中指出,人才培养始终是高等教育的第一生产力,是高等学校的第一职责,要正确理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科学内涵,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着力高质量人才培养,持续推进本科教学改革,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他强调,教学改革一直在路上,改到深处是课程,改到痛处是教师,改到实处是教材,改的动力是学习认知规律和社会人才需求。他就加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坚守教育教学规律,优化人才培养;二是加速人工智能赋能,推进教学管理创新;三是深化融通融合融汇,健全协同育人机制。
程晓亮主持
在上午的专家报告环节,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马陆亭,青岛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苗吉军,西南交通大学原副校长、国家教学名师、教育部跨学科课程教学创新改革虚拟教研室主任冯晓云,吉林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徐昊,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刘海波等专家,先后围绕高校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作专题报告。本环节由吉林师范大学教务处长程晓亮主持。
马陆亭作报告
苗吉军作报告
冯晓云作报告
徐昊作报告
刘海波作报告
专家作报告
马陆亭作了题为“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创新引领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国家强国发展”的报告,深度阐述了教育强国建设的逻辑、强国建设中的高质量发展、大学创新维度与高校分类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苗吉军作了题为“新时代土建类专业一流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新生态的推动、全要素的驱动、四课堂的联动”的报告,结合青岛理工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理念与实践,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冯晓云作了题为“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跨学科课程设计与创新案例研究”的报告,阐述了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开展跨学科课程的重要性,以及数字化进程对高等教育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徐昊作了题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卓越创新人才培养”的报告,阐述了对人工智能时代开展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几点思考,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已经改变了知识的传播与获取模式。
刘海波作了题为“哈尔滨工程大学新时代‘工学’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的报告,讲述了新时代“工学”人才培养的探索过程与实践成果,以及如何对人才培养准确定位和具体实施策略。
秦川主持
刘好汉主持
在下午的专家报告环节,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清华大学融合式教学指导专家组副组长马昱春,江苏金智教育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教务产品规划总监高杰麟,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处长、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卞佳丽,北京理工大学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北京理工大学工业与智能系统工程研究所副所长郝佳,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课程建设负责人余建波,渭南师范学院教务处处长孙宏恩等专家作精彩分享。本环节由吉林大学继续教育管理办公室主任秦川、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刘好汉先后主持。
马昱春作报告
高杰麟作报告
卞佳丽作报告
郝佳作报告
余建波作报告
孙宏恩作报告
专家作报告
马昱春作了题为“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中的应用”的报告,探讨了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中的必要性及时代性,以及如何在课程改革、培养方案、教学方法和未来学习变革等方面,引入计算思维、人工智能指导课程和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等新举措。
高杰麟作了题为“管培融通 数智赋能”的报告,阐述了作为校园信息化平台开发建设企业在数智赋能高校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践探索。
卞佳丽作了题为“人工智能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与实践探索”的报告,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对高等教育领域所带来的巨大变革,以及跨学科人才培养与教师角色转变的实施路径。
郝佳作了题为“本科专业知识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的报告,详细阐述了专业知识图谱作为一种专业知识体系的结构化、可视化、可演化新型载体的重要性。
余建波作了题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与管理”的报告,阐述了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与管理现状、存在问题与实践探索,并提供了相应的改革方案与管理策略。
孙宏恩作了题为“厚植情怀、强化能力、协同育人—地方高师院校师范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与实践”的报告,阐述了渭南师范学院如何通过提升学科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创新措施。
本次论坛作为“第62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同期学术活动之一,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主办、国药励展承办、江苏金智教育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对引导高校抓住教育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带来的新机遇,切实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来自全国高校分管教学的校领导、教务处长、副处长等教学管理人员400余位代表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