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企业主导的校企协同创新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
执行副主任委员 雷朝滋
高等教育机构,必须深入思考“深化企业引领的校企合作创新,培育新兴生产力以促进高质量发展”这一议题,在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我们应采取何种策略,我们的主要战场又将位于何处?我们必须认识到,校企合作不仅仅是教育与产业的简单结合,而是一种深层次的、战略性的伙伴关系。这种合作模式能够将企业的实际需求与高校的科研优势相结合,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从而培育出能够适应未来市场需求的新兴生产力。在这个过程中,高等教育机构需要发挥其在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核心作用,同时也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调整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以确保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满足未来职场的需求。因此,我们必须审慎地规划我们的教育策略,明确我们的主要战场,以便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一、高等教育机构应构建其科技供给体系
作为国家战略性资源供给的关键组成部分,高等教育机构必须深入探讨其应向国家和社会提供的科技支持类型,尤其是高质量的科技产出。我国高等教育机构数量近3000所,因此,审视这些机构能够开展哪些科研工作以及它们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关注每所高校的大多数研究人员从事的科研活动类型及其科研成果的贡献同样不可或缺。简而言之,高等教育机构的科技工作可概括为“顶天立地”四个字。所谓“顶天”,意指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然而,过去我们形成了一种不良的理念和文化,似乎将基础研究等同于论文发表,将高水平研究等同于实验。但这种高水平的实验是否真正代表了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它们是否真正满足了国家和社会的需求?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深化对高等教育机构科技工作的认识,确保科研活动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结合。高等教育机构应积极担当起国家科技创新的重任,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推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深入发展。同时,我们应坚决摒弃那些陈旧的观念,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确保科研成果能够转化为国家和社会的实际需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高校何时能有重大原创突破、如何支撑产业发展?
在2035年实现科技强国和世界强国的宏伟蓝图,其核心挑战在于创新的深度和广度。正如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所指出,我们必须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和赛道,实现跨越式发展,这需要我们在科学和技术上取得重大原创性突破,而不仅仅是追求在《细胞》、《自然》、《科学》等顶级学术期刊上的发表。从高等教育机构的角度审视,超过90%的中国高校并不专注于技术研究,且技术研究的目标不应局限于顶级期刊的发表。实际上,高校应更多地致力于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以及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然而,高校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是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实际应用。我们对高校有两大期待:首先,何时能取得重大的原创性突破?这是支撑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关键,没有这样的突破,我们如何证明强国建设的成功?其次,高校如何支持产业发展。当前,经济发展正面临许多技术瓶颈,这些问题亟待我们深入思考。我之前提到,追求顶尖学术成就意味着发表论文,追求顶级期刊的认可。而立足实际的工作,则应聚焦于应用研究,目标是获得国家级奖项,或者至少是省部级奖项。在理念、思路和实践方法上,我们都需要有全新的思考。
在探讨我国高等教育机构与美国高等院校在科研责任与使命方面的异同时,我们应当深入思考。二十届三中全会针对科技体制改革提出了全面的策略与部署。本文旨在阐述,改革并非终极目标,而应以促进科技事业的持续发展为根本宗旨。这些策略与部署的实施,旨在加速科技事业的优质与高效发展。因此,在未来,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在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制定相关政策时,必须审慎考量这些政策是否真正有利于科技事业的优质与高效发展。这应成为我们追求的核心目标,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改革本身。或许在关注改革的具体措施时,我们更应关注其预期效果与终极目的。
三、强化校企科研合作,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
我国长期以来对校企合作及产学研结合的重视程度,体现了基于国家特定国情和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以华为公司为例,美国拥有多家在技术创新和基础研究领域均表现出色的企业,而在中国寻找与华为相匹敌的企业则颇具挑战。美国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基础研究方面均展现出显著优势。然而,在中国,类似华为这样的企业屈指可数,其独立培养了800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化学家。面对如此国情和产业挑战,若不深化校企间的产学研合作,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将面临严峻考验。因此,这一问题亟需我们进行深入思考。
四、加强企业主导产学研深度融合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了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性,其中“企业主导”这一概念尤为关键。首先,企业主导强调的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正如家俊会长所言,我们需从学科导向转向需求导向,而企业主导正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这意味着必须围绕市场需求进行工作,根据市场所需来确定研发方向,这一点至关重要。其次,企业需增加研发投入,真正成为创新活动的主体,这一过程涉及三个阶段:首先是作为投入主体的角色,其次是作为成果应用主体的角色,最终成为创新主体。第三,市场主导意味着企业应主动寻求合作。对于企业愿意投资并积极参与的项目,我们应给予耐心等待和坚定支持。这样,成果的转化问题将不复存在,因为成果本身即具有价值,无需额外的转化过程。因此,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五、高校合作要从资源导向转为以服务求知识、求发展
在产学研合作体系中,高等教育机构应实现从资源导向向服务导向的转变,重视并发挥其在国家及产业发展中的独特优势,超越单一的经济利益追求,更加注重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的深化。高等教育机构与企业间的合作应聚焦于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主旨,而非仅仅局限于经济收益的追求。企业作为创新活动的主体,应增加其投入力度,而高等教育机构则需优化评价机制,降低对量化指标的过度依赖。双方应充分利用高等教育机构的科研潜力和人才储备,根据企业具体需求开展合作,以提升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和产业化水平。高等教育机构的研究活动应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确保研究成果能够得到实际应用和转化,进而更有效地满足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