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和建设“五题联动”工作机制 落实企业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要求
国铁集团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党校(职工培训基地)
副校长 陈慕恒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合成单独章节进行专题论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阐明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的具体方向。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职教培训工作,聚焦“精准培训”和“从真学真练真考到真会”的新工作目标,构建了“现场问题-科研课题-教学专题-演练习题-考评试题”“五题联动”,产、教、研融合“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一、“五题联动”工作机制探索和建设须解决的困难
一是师资的专业教学与生产实践联系还不够紧密。虽然校内不少师资基础素质较高,但对生产现场教学需求的准确掌握缺乏深度。
二是培训管理模式与教学要求不够匹配。纵向的岗位资格性培训项目与横向的适应性培训项目,在教学模式构建方法还不够清晰。
三是师资与专业教学借助先进教学模式的助力不够。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听得多看得多而用得少,先进的科研方法和手段与课程开发形成合力不足。
二、“五题联动”工作机制探索和建设的目标任务
建设“五题联动”工作机制,旨在探索落实产教研一体化要求在职教师资的具体工作模式和教学操作层中的实用性办法,切实解决企业职教师资在教学、科研、实习等师资岗位工作方面存在问题,突破教学管理人员当前能力短板,以“内练队伍能力、外出职教精品”为总体要求,以“四个一”为目标探索和建设“五题联动”工作机制,即:探索一种具备我校特色的职教专业工作新模式;出产一批经得起现场检验的职教教学及科研成果;培养一届适应职教培训当前要求和未来发展趋势的专业师资队伍;锻炼一支精通职教专业管理的干部队伍。
三、“五题联动”工作机制探索和建设的工作要点
1.五题联动工作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五题联动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原则,聚焦我校职教教学科研实际问题,着力解决:课程开发对生产现场的适应性不强、现场实习质量不高、科研能力不掌握、精品课程和优质课件品质不高、现代职教教学设计理念缺失、理论与实作的结合不到位、培训质量考评没有形成有效闭环等突出问题和长期积弊。
2.五题联动工作模块的基本结构。
五题联动工作按开展顺序分为:现场问题、科研课题、教学专题、演练习题、考评试题五个工作模块。
3.五题联动工作运行的闭环机制。
五题联动工作运行实施,分为三个层次的闭环:一是教学专题、演练习题和考评试题形成第一层次的教学闭环。二是大教学环节与科研课题形成第二层次的教研闭环。三是教学闭环、教研闭环,与现场生产问题组成第三层次的产教研闭环。最终以教育培训、科研咨询等专业工作角度,实现运输生产现场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
4.五题联动工作产生的具体作用。
通过五题联动工作的探索建设,聚焦四方面问题的解决。一是对学员和送培单位,努力实现“包教包会”;二是对师资成长,使之全面掌握教学科研产品高质量开发的具体工作技能;三是对学校职教管理,使从事教学管理的中层干部全面获取现代教学科研管理经验;四是找到我校产教研一体化推进必要且可行的工作路径。
四、“五题联动”工作机制探索和建设的实施原则
1.小切口立项。聚焦解决国铁集团、成铁集团在安全管理、运输经营、铁路建设等铁道专业领域内的重要技术和管理问题,以小问题切口立项,在四新技术、应急处置、设备改进、标准化作业、管理制度等具体技能培训问题上立项深耕、久久为功。
2.全链条覆盖。通过专业指导和重点训练等方式,健全并提升受训师资在现场调研学习、理论教学、实作教学、科研、题库开发等方面的岗位胜任力,实现对师资专业工作的全链条覆盖。
3.一体化联动。严格按照现代职教培训“现场问题-科研课题-教学专题-演练习题-考评试题”新型专业工作模式的发展规律,一体化联动顺次推进,系统建设我校新型职教培训工作机制,形成产教研训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4.相关项兼容。五题联动工作所开展业务内容与工作成果,与集团公司和学校在专业建设、标准化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资源开发、教学研究活动、科研资政、群众性创新大赛等工作相融合,相关工作内容在符合五题联动工作机制要求前提下,同样可纳入此项工作。
5.分步骤参与。按照专业教研部引领探索、全面参与,各培训部教务室推荐参与的模式,分阶段实施推进。2024年以培养我校铁路专业师资“第二梯队”为主要任务,2025年巩固第二梯队并将建设范围扩大至“第三梯队”。
五、“五题联动”工作机制探索和建设的推进过程
(一)务实求真,精选现场问题
学校综合现场调研、资料查询、咨询专家等方式,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对集团公司在劳动安全管理、标准化作业、服务意识、经营技能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地调研,选定了师资准备长期研究并发挥作用的特定领域,作为本次探索建设工作的现场问题。
(二)努力尝试,完成科研课题
学校针对前期确定的现场问题,对标硕士研究生科研论文要求,开展文献研究、设计试验、收集数据、分析案例、修订结构、调整表述范式等工作,每人撰写了一篇不低于2.5万字的研究报告,并在后期不断修正报告内容。
(三)扎实训练,开发教学专题
学校从科研课题转为更精准更高质量的教学专题,形成精品课程与优质课件,一是加大力度,根据前期科研课题的成果,对标高端培训班级课程需求,进行了教学专题的系统化、小切口式的筛选。二是制定系统练习计划,校领导亲自听课,对全体师资开展了不低于10次的授课练习,对课程的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教学方法进行了全过程把关。三是邀请地方院校领导和专家,对教学专题阶段开发的精品课程进行了专业指导和严格验收。
(四)科学推进,精选演练习题
学校组织骨干力量,重新推演教学专题理论课程与实作演练习题之间的逻辑关系,遵循认知科学原理明确了教学专题与演练习题之间的具体关联,参与师资根据新理念将演练习题开发分为两类:一类是根据教学重难点开展的课堂演练,另一类是根据课程所要求必知必会内容开发的课后练习,演练习题得以科学系统地开发生成。
(五)回溯源头,规范考评试题
在演练习题形成期间,围绕切实解决现场实际问题,实现受培学员“真会”的教学目标,在演练习题基础上,参与师资开发了题量适当、题目对标准确的考评试题库,呼应前端工作起点,回溯现场问题源头。
六、“五题联动”工作机制探索和建设的初期成果
本次探索建设工作,学校共开发职教精品课程11门,制作优质课件11个,形成科研论文11篇,开发演练习题库11个,考评试题库11个。其中,可直接投入技能英才班等高端和重要班次,进行教学运用的课程有6门。
(一)课程开发对接生产现场更加精准
一是为技能英才班学员开发的课程精准对接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更加实用适用。二是师资对关键岗位脱产轮训班的实作授课更具信心。三是资格性培训项目中,我校师资教学可以稳步进入到专业核心课程的精深领域。
(二)专业师资初步掌握科研工作方法
科研论文撰写过程中,师资对所研究领域内容的认识进一步深入,对现场问题根源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对解决方案的考量进一步拓展。同时,师资对科研选题、立项、撰写、结项等程序工作,特别是科研工作自洽、他洽和续洽的认识原则有了全过程了解,掌握了直接经验。
(三)教学改革践行现代职教理念
教学专题设计过程中,要求所有五题联动课程开发引进加拿大BOPPPS教学理念,融入在课程结构与教学进程中。同时,学习理实一体化教学工作模式,对所有课程加入了课堂演练环节和课后练习环节,落实了对职教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的现代化教学改革。
(四)培训链条构建完整闭环机制
通过认真设计培训考评题库,实现了考评试题聚焦教学内容,且与教学、演练环节一脉相承的教学闭环构建。同时,考评试题的评价尺度在精细调整后,实现了以教学渠道对运输生产现场问题的闭环式交付。
七、“五题联动”工作机制探索和建设的下一步打算
(一)整改关键问题,明确工作方向
通过本次探索建设工作,认识到五题联动工作更高效开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站在企业的定位上选对、选准、选精现场问题。现场问题既应是专业管理层面关心关注的急难老重问题,同时,根据现场开发出的课程,又是培训组织中会用到、能用到的教学课程。所以在订立现场问题时,不仅要考虑参与师资个人的专业积累和调研成果,还要与企业的专业管理部门做充分沟通,开发落实现场问题解决的教学课程,能够实现培训项目中实际运用。
(二)整理工作经验,提升建设品质
根据五题联动工作当前探索建设得到的主要经验,该项工作重点是“五题”,要点在“联动”。从现场问题到科研课题的转化,科研数据和方法是关键联结点。从科研课题到教学专题的开发,全篇目转制大课、小切口精制中课、推广式开发小课是重要途径。从教学专题到演练习题、考评试题的高质量开发,核心要义在于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在不同环节保持一致性和贯通性。
(三)整合多方力量,稳步推行改革
一是我校继续与生产业务部门做好对接,实现专项适应性培训班的课程定制化开发。二是稳健扩大参与规模,遴选具备专业能力和基本教学经验的教师,重点打造第二梯队师资。通过五题联动工作赋予教学科研能力,着力营造专业优质的学术风气和努力上进的工作氛围,切实有力地推进企业职教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既是产教研协同创新机制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又是我国当前企业改革发展须克服的关键瓶颈制约,也是企业内设培训机构现代化成长须长期深入研究并主动积极实践的改革破局之道。所以我校探索建设的五题联动工作机制,就是在国家、行业、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大潮中乘风破浪的产教研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