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第63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中铁·长春东北亚国际博览中心 2025年5月
开展倒计时

专家报告荟萃⑨ | 刘林:深耕产教融合,构筑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

2024-12-17 09:41:46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https://heec.cahe.edu.cn

深耕产教融合,构筑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

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

党委副书记、董事长、副校长

刘林

近年来,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加速演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重庆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等国家战略重磅推出,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两大定位”,积极推进“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产教融合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在十多年办学实践中,精确对接企业人才需求,推动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为重庆乃至西南地区交通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培养了一批政治素质好、专业技能高、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发挥国企办学优势,促进产教一体双向奔赴

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充分发挥举办方作为交通运输行业龙头企业以及校企同根同源“黄金”体制优势,在交通运输产业特别是轨道交通全产业链上,打造一体化协同育人体系和服务平台,打通校企同进共赢路径,有效破解了育人体系和服务难题,形成了产教孪生、校企一体的新生态。今年初,学校作为唯一高职院校被遴选为重庆市轨道交通产业链名录服务保障类重点推荐单位。主要做了以下五方面工作。

1.“四链融合、互促共生”,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学校坚持产业需求导向与教育目标导向相统一,90%以上专业紧密围绕交通运输产业链设置,专业与交通行业及重庆重点产业匹配度达100%。建成了“通专复创”实践教学体系,有效满足“育训证赛研创”校企各方需求。与交通龙头企业共同打造专业共同体、师资共同体、资源共同体、管理共同体、培训共同体、文化育人共同体,实现了产教互促共生。

2.“聚智协同、创新赋能”,服务国家发展新战略。作为我市高职院校唯一理事单位参与了首个国家重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轨道交通装备产教融合共同体组建,牵头成立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轨道交通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加入了重庆高新区市域产教联合体、西部职教基地产教联合体等,携手科研机构、行业企业,集聚产教力量、汇聚产教要素,深入推进实施协同育人。共建智慧供应链、智慧交通等现代产业学院,打造产教实践中心,推动产教融合创新,开发了全国首个城市公交运营管理智能化培训系统,研发了跨座式单轨道岔控制国产化教学系统,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3.“嵌入培养、协同育人”,助力产业技能人才培养。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与国铁成都局集团、重庆轨道集团、重庆铁路集团等龙头企业联合开展定向培养,适配企业特定需求,创新全链条、浸润式协同育人模式,设立横跨校企的管委会、工作站等专门机构,推动实现了师资共享、人才共培、课程共研、教材共编,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企业需求契合度持续攀升。

4.“教随产出、产教同行”,打造职教出海新模式。发挥轨道交通类专业优势,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交通强国、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战略,连续实施了教育部教育援外项目、市长丝路奖学金项目、重庆市国际化特色项目,创建了“中国标准牵引、中外课程互认、中外文化交流、中外校企育人”的项目制国际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和中外校企四方协同育人机制,为我市智能交通等优质产能打入东南亚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建成了“留学重庆”智慧学习平台,接受了ISO21001教育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构建了泛交通领域“职教出海”开放办学体系,校企协同将传统的“产品”单一输出转型为“产品+技术培训服务+当地人才培养服务”新模式,形成了交通行业职业教育“走出去”国际名片。

5.“贯通培养、梯度衔接”,完善中高职一体培养链。重庆交通开投集团作为我市唯一同时举办高职和中职教育的国有企业,着力构建高质量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对高水平高职学校运输职院、优质中职学校交通技师学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运营管理和办学治校模式,采取五年一贯制、五年制、“3+3”等长学制,精准对接行业企业需求,推动了教学内容、实习实训、师资队伍、学生评价、校园文化等方面一体化建设,实现了中高职贯通培养目标、课程标准、素质培养、管理考核等方面有机衔接,全面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二、党建引领立德树人,产教融合培育“大国工匠”

产教融合作为推动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联动的有效途径,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也是当代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更是学校高质量发展重要路径。学校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环节,有力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1.党建引领铸匠魂。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扎实推动“一融双高”。实施了“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把新时代劳动工匠培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核心举措之一,深耕交通行业特色文化内涵,推进优秀交通文化传承创新,讲好中国交通故事,培育新时代交通精神,构建了铸魂立德、安全立命、服务立身、精技立业“四立”铸魂育人体系,开展了铸魂、培元、强技、提能“四项行动”,践行“人人有才、人人成才”教育理念,建立了“五维四阶”学生成长发展体系,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交通事业发展大局。设立了铁路校企合作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柔性引进企业技术能手、劳动模范等担任学生导师;邀请陪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果园港时中欧班列首发司机江彤,坚决守卫全车乘客安全列车司机杨勇烈士的师傅周健等担任德育辅导员,对学生而言,既是强技,更是铸魂。

2.精技立业育匠人。锚定“教为产用”目标,面向各专业实施了“岗课赛证”融合“1+7”五育并举教学方案,建成了职前职后融通的“四阶递进”课程体系,开设了数字应用能力提升课程群,增强了学校服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开办了轨道交通信号卓越班、卓越司机班、预备订单班等特色学徒制项目,建立了职业证书库,1+X证书通过率超90%。建立了“班院校省国”五级竞赛机制,做到了技能竞赛学生全员参与。近三年,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获国际级奖22个、国家级23个,其中,2023年轨道类竞赛实现全获奖。用人单位一致认为学校毕业生“综合素质高、知识技能强”。

3.知行合一践匠行。着力打造产教融合思政课程育人项目、产教融合思政实践育人品牌、青年发展思政评价育人体系。与国铁成都局集团共同探索“校企青马班”理论培养体系新机制,与重庆轨道集团联合开办“工匠精神”理论研学班。校企共同打造铁路春运暑运社会实践、铁路货运物流改革调研、“轨道红马甲”、“红岩”车站志愿服务等10余个精品实践育人项目,共同建设铁路文化博物馆暨爱国教育基地,成铁、轨道社会实践基地,法治教育基地等10余个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充分采集思政育人过程数据,建成智慧学工诊改系统,利用AI、数字模型等多元化网络技术,与企业共同开发评价育人系统,对学生成长各阶段进行立体化画像、分析记录,成为学生从入学到就业的行动指南。相关成果被遴选为重庆市首批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并在各高校予以推广。

三、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促进人才供给增值赋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重要部署,学校立足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成立了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心,将学生职业素质评价作为引导和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从教育内容、评价指标、项目共建、学生共评等方面推动产教融合,强化素质教育相关委员会专业力量。

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和相关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在探索中形成了“三向四元五维全程”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模式。在“三向”评价标准设计上突出“职业化”,在“四元”评价主体设计上突出“企业化”,在“五维”的评价内容设计上突出“任务化”,在“全程”评价方法设计上突出“信息化”。

例如,学校与国铁成都局集团共同研制的“2+1”定向培养方案,根据铁路企业对新入职员工的岗位素质要求,建立了“五个标准化”培养目标,设计了包含政治理论素养、安全素养、业务素质、体能水平、心理状态、规矩意识、团队意识七个方面培养内容,校企共同参与实施过程评价,通过信息化平台数据集成,对订单班学生生成素质画像,建立“一人一档”,直观、立体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和学校培养质量。国铁成都局集团对定向培养的工作创新予以高度认可,为学校进一步探索预备订单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建校以来,学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左右,为公交、轨道、铁路等企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40000余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1000余人,填补了重庆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铁道交通、智慧交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空白。

产教融合不仅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深化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不断创新产教融合模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