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学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若干举措
黑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 李君明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为了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黑龙江省努力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实践地。黑龙江大学作为一所延安走出来的红色高校,始终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和龙江社会发展为己任,紧紧抓住宝贵历史机遇,重点聚焦新能源、新材料、功能性食品与未来生物、智慧农业、智能控制与传感器、人工智能与创意设计六个领域,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全力以赴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成立了黑龙江省首家新质生产力研究院,谋划实施新质生产力科创示范园建设,探索组建新质生产力产业联盟,加快构建“一院一区一盟”的发展格局,助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将其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聚焦面与着力点,作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以质量效益为导向,优化政策保障和资源配置,为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资源基础。
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制度保障和资源支撑,面对数字经济时代对新质生产力的迫切需要,学校着眼于汇聚校内外创新资源,积极探模式、建机制、优配置、配设置,努力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矩阵的引力场,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一)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学校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创新创业指导委员会以及独立的学院,形成齐抓共管的机制。二是注重改革创新,作为首批全国试点院校,学校经过长期探索实力,在原有融入式创新创业模式基础上,创新构建各项赛、服、转全价值的育人体制。通过课堂教育、项目研究、竞赛实训、成果转化、创业孵化等一条龙服务体系,推动创业链、人才链、产业链、价值链融合发展。三是制定完善课程教育、学分管理、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制度,出台了关于鼓励本科生用创新创业成果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指导意见。设立了财务一级科目,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经费年度预算不低于学校预算2%,建成1万多平米的专用场地,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服务的保障机制。
(二)推动学科交叉融合
学校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在新一轮内设机构调整中,将原教育学、心理学两个本科专业,教育学、教育硕士、信用心理学等三个硕士点并入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全力打造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特色的教育学学科。
(三)推动校企共建共享,强化产教协同育人
学校与科大讯飞等单位协同建立了6个产业学院,其中讯飞数字产业学院获批黑龙江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院校,创意设计产业学院创业园获评黑龙江省创意设计与双创融合示范基地。建成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76个。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49所等单位共建实习基地228个,促进学校高质量充分就业,成功举办黑龙江大学双创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大会,与黑龙江省19个县区和40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设立新质生产力发展基金,打造互利共赢的政校企发展共同体。
二、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力量之源,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创造主体。学校紧紧围绕服务国家和省里“4567”的产业体系,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一)深化课程改革
学校2024年首批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选修课,作为首届国家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首届高等教育学会创业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单位,先后参与起草了教育部《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文件》以及《创业基础示范教材》。学校根据自身特点,积极构建分层分类、梯度进阶的课程育人体系,形成多元化的课程资源,系统推进双创教育从重视理念和模式向重视课程内容的转变。学校共开设创业课程148门,编写教材19本,其中5门课程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参编《大学生创新创业导论》省属示范教材荣获国家首届教材建设奖。
(二)抓好竞赛实践,深入实施课赛一体化
2020年以来,共组织3万余人次学生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等创新创业大赛,5801人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获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双料金奖1项,实现了省属高校主赛道的突破,获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大赛、设计大赛特等奖1项,挑战杯专项赛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份最佳创意项目奖1项。竞赛方面,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三)提升师资水平
建立学业、科研、创业三位一体的导师制,截至目前学校共有创业导师162名,校外导师占比72.5%,专门设置了创新创业教研室,拥有专职教师8人,其中4人入选了教育部万名双创导师、1人获黑龙江省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2人获黑龙江就业创业教学大赛一等奖。
三、坚持以成果产出为导向,强化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一)鼓励学生开展项目研究
依托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按照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原则,大力构建国家、省、校三级训练体系,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学习成果申报课题。2020年以来,共计近1.1万人次学生参加2300余项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其中国家级137项,省级634项,学生在科技与创新、现代经济信息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39篇,获批专利103项。
(二)发挥文化赋能的带动作用
建立学生创业协会,积极开展企业家论坛、星光论坛、创科活动周等品牌活动,组建学生科创团体26个,吸引3300余人次参与。学生创业协会连续6年蝉联共青团中央全国10佳KAB创业俱乐部的称号。
(三)推动成果转化与创业孵化
加强学生创业园、大学科技园、双创训练基地、校企创业工厂、师生创客空间、黑大创业园等双创平台建设。2020年以来,共有2600多名学生组建近400支创业团队,创办了174家企业,直接或间接带动2200余人就业。经过20余年的教育实践,学校的创业创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获教育部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等荣誉。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原部长袁部长先后到我校视察,并给予充分肯定。原高教司张司长曾表示,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思想来源于黑龙江大学。
砥砺奋进正当时,风劲扬帆再出发,面向未来,黑龙江大学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为导向,我们下一步努力打造“五创”融合的发展模式。以思创融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专创融合推进课程教学新资源的开发,以科创融合推进学科专业的新布局,以产创融合推进实践育人新模式、新范式的创建,以赛创融合推进知识应用新途径的拓展。奋力开创黑大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新格局,为国家发展、龙江振兴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