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第63届高等教育博览会
中铁·长春东北亚国际博览中心 2025年5月23-25日
图标 图标
开展倒计时
5
4

专家报告荟萃㉗ | 西南科技大学原党委书记董发勤:践行两山论,探索资源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协同培养,服务行业区域高质量发展

2025-02-17 09:19:34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https://heec.cahe.edu.cn

践行两山论,探索资源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协同培养,服务行业区域高质量发展

西南科技大学原党委书记 董发勤

新时代背景下,资源类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如何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理念融入资源类人才培养,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西南科技大学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西部高校之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探索资源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旨在服务行业区域高质量发展。今天我报告的题目是《践行两山论,探索资源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协同培养,服务行业区域高质量发展》,我将从两山论的理论基础出发,对我们资源能源领域的人才培养进行改革实践,服务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和目前的新质生产力的建设的情况做个汇报:

一、深悟“两山论”,瞄定新型资源类人才的现实需求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这一背景下,资源类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生态文明建设意识与能力薄弱等问题日益凸显。同时,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也对新型资源类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我们以资源绿色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主线,培养具有跨学科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基于以上需求,西南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西部高校共同实施了新的教育教学改革。把“绿色生态贯通育人“理念融入资源类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根植“两山论”,新时代资源类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式

针对新时代资源类人才的需求变化,我们明确了跨学科培养资源类复合型人才的交集与核心目标,即以地球系统生态观为指导,合理开发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培养目标上,我们致力于培养具有较高生态文明素养、能解决复杂资源类工程问题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培养方式上,一是以资源类学科为先导,构建融合以地质、矿产为主干的学科群,兼顾现在专业人才的需求类型与专业培养标准,在培养模块和课程上进行重构和改造。通过前置生态保护类通识课程、增加生态环境评价内容、专业学科一体融合等方式,构建服务生态文明的资源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二是明确用人单位需求,加强资源类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三是通过科教产深度融合,激活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三方的融合创新活力,强化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链条短板。建设一批重要的科教产融合创新基地,加快形成科教产深度融合的良好局面。四是以联合体为依托,产业需求为导向,建设以校内教师为主体、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单位专家为补充、“产-教-研”协同互动的“三结合”“双师型”教师队伍。依托“双师型”教师队伍。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培养学生知识储备和综合能力素养。五是以学生为中心,再造地矿环教学实施过程。

三、践行“两山论”,资源类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成效

在实践中,我们坚持理念引领,将“两山论”贯穿资源类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开设相关课程、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增强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同时,我们突出顶层设计,聚焦培养“厚基础、跨学科、强能力、有担当”的复合型人才。在教学方法上,我们推动开放教学,通过教学过程“四延伸”实现学生能力的“四增强”。在协同育人方面,我们深化专业协同、学科协同、高校协同以及校企协同,形成多方联动、资源共享的育人机制。此外,我们还强化“三元融合”,坚定资源类专业学生扎根西部的价值取向。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与实践,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专业建设成效显著,“四有”老师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思政教育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果;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赞誉;教学成果形成有效辐射,改革成效广受社会关注;同时,我们也切实推进了校地、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

四、善用“两山论”,服务行业区域高质量发展

我们不仅要培养高素质的资源类复合型人才,更要善用这些人才服务行业区域高质量发展。西部地区在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是我们的重要使命。因此,我们要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探索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新路径,增强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还要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为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