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重庆大学副校长 卢义玉
重庆大学,自1929年成立以来,历经沧桑,始终站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前列。我们是中国高校中唯一一个自建校以来没有更换过校址和校名的大学,这既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坚守。近年来,重庆大学在“211工程”、“985工程”以及“双一流”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就,始终保持在中国高校的第一方阵。
在人才培养方面,重庆大学全面推进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和大类管理,将专业整合为数学与物理类、环化与健康类、工程与能源类、电气与信息类、管理与经济类六大板块,涵盖90个分流专业,旨在通过通识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知识视野和更坚实的学科基础。去年,我们对专业进行了优化调整,缩减了部分专业,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为了重塑高质量的本科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我们坚持思政引领,围绕“五育并举”优化公共课和通识课程体系,同时面“集成化、国际化、智能化”的要求,全面重塑课程体系。我们聚焦“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中推广项目引领式课程改革,推进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转变。
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我们构建了多元化的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弘深学院、储能平台、UC学院、明月班、医学院等多个平台,通过本硕贯通培养、多导师跨学科指导、校企联动长周期实习等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我们打破了唯绩点推免的弊端,通过设立拔尖班,为优秀学生提供更多深造的机会。同时,学校构建了双向驱动、跨界融合的创新创业的体系并取得良好成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在资源能源领域,重庆大学资源与安全学院作为国内领先的学院之一,拥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强大的师资队伍。我们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和双碳目标。通过优化专业结构、教学组织重组、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等改革措施,我们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同时,我们也面临一些挑战,如采矿等传统专业招生困难、学生就业意愿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通过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本研贯通培养打通学生的升学通道、通过国家专项和高校专项吸引优秀学生等。
重庆大学将继续致力于构建自强卓越的人才培养体系,着力造就资源能源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为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我相信,在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我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