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
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 天津市教委
  • 0 高校采购信息
  • 0 科技成果项目
  • 0 创新创业项目
  • 0 高校项目需求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软件和信息服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构建研究与实践

2025-05-16 15:31:15
云上高博会 https://heec.cahe.edu.cn

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以下简称“天软”)作为政府引导下的政产学研用多元投入软件人才培养基地,自建设之初便承载着为区域及全国培养高技能、创新性、适用性软件人才的重要使命,成为区域营商环境和产业人才“蓄水池”等职能。

天软在全国率先提出“教学与产业相融,学校与企业互动”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理念,围绕“资源共享、实习实训、创新创业、就业服务”四大功能,扎实推进“三融”(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落地落实,实现“三多”(多企业、多高校、多层次)互动成长,建设“三共”(共商、共建、共享)的产教责任共同体,形成了“三深”(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需求深度契合,培养过程、学习评价与企业对员工的能力要求深度契合,培养环境与企业环境深度契合)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将“四链”(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有机串联,打造了从工程实践到创新创业的软件人才培养生态系统,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软件人才培养新路。目前已经成为聚集150余家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全市高校并辐射全国79所高校的全国最大的开放共享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一)搭建特色载体

天软坚持“面向行业需求,紧跟技术前沿”,以引企驻校、校企一体等方式,吸引优势企业与学院共同构建集实训、培训、研发、服务和创新孵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实践教育平台,包括实训平台“E起实践吧”专注于工程实训,构建专业实验室、企业工作室和项目实训室;一站式学生社区专注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构建以聚光讲堂、一问到底、共享功能室、红色文化展廊为核心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双创平台“天软·创魔方”专注于创新创业型人才孵化,聚集了一大批城市智能化、数字媒体、虚拟现实企业,使产业优势与双创企业引入方向和双创人才孵化方向高度融合,促进区域内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高效组合。

(二)创建校企合作机制

依托特色载体,天软已聚集百余家协同育人企业,联合培养电子信息类本硕博人才。为有效平衡各方利益,制定了校企共治共管的产学合作管理办法、校企共利共赢的目标考核责任书,通过精准匹配,满足“企业为自己培养人”的诉求,大幅提高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动力和可持续性,激发企业参与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实习实训等人才培养环节的力度和深度。从而创建了“资源集约共享、需求传导明确、校企高效协同”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协同百余家企业持续向学校提供人才培养所需的产业创新资源。“引企入校”“引企入教”的天软方案助力现代产业学院、产教融合若干意见等相关国家政策出台,实现了毕业即就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天软以产业发展方向引导专业方向建设、与企业共建面向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发挥“产教责任共同体”建设的主导与核心作用,全新设计并实践了产学研用贯通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身临其境地增强专业和岗位认知,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管理能力和职业人精神,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打通了学生从理论知识到实际工作能力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实现毕业即就业。

2012年9月就已启动“协同创新计划”,把生产场景搬进校园,建立了产学研协同攻关、校企协同研发、校企协同开发三个层次的协同创新支撑体系和链条式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即:产学研协同攻关即持续引入行业技术领先企业,为高校青年教师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致力于行业前沿技术的创新突破,科技企业孵化;校企协同研发即紧密结合企业技术发展方向,为在读研究生及本科高年级学生搭建研发中心,致力于促进企业技术升级,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科技成果转化;校企协同开发即企业将真实项目引入到实践体系中,为本科在读学生提供实训项目及指导工程师,致力于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应用成果培育。

建院10余年来,天软一直致力于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打造育人新生态,培养高质量软件工程人才,与天津市及外地高校联合培养信息技术类专业本科层次及以上学生,满足京津冀区域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人才急需,累计为十万余名大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和就业服务。育人项目学生在校期间100%带薪进入企业实习,年均就业率91%,年均85%的毕业生到本行业(领域)就业;用友等101家用人单位认为天软毕业生在综合素质、创新开发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具有优势。近四年毕业生在京津冀地区就业占比达到74.2%,毕业生留津率达到57.5%,高于全市高校毕业生留津率平均值1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