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湖大学
西湖大学 浙江省教育厅
  • 0 高校采购信息
  • 4 科技成果项目
  • 0 创新创业项目
  • 0 高校项目需求

原始创新!西湖大学何睿华实验室发现首个光阴极“量子”材料

2023-03-10 10:26:28
云上高博会 https://heec.cahe.edu.cn

近期,西湖大学理学院何睿华课题组连同研究合作者一起,发现了世界首例具有本征相干性的光阴极量子材料,其性能远超传统的光阴极材料,且无法为现有理论所解释,为光阴极研发、应用与基础理论发展打开了新的天地。

3月8日,相关论文“Anomalous intense coherent secondary photoemission from a perovskite oxide”,已提前线上发表于Nature期刊。西湖大学博士研究生洪彩云、邹文俊和冉鹏旭为共同第一作者,西湖大学理学院长聘副教授何睿华为通讯作者。全部实验和理论工作都在西湖大学完成。

摄影师镜头下,首例具有本征相干性的光阴极量子材料:钛酸锶。

01、光阴极

辉煌的出身,沉寂的领域,现代科技的基石之一

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在实验中意外发现,紫外线照射到金属表面电极上会产生火花。1905年,爱因斯坦基于光的量子化猜想,提出了对该现象的理论解释。这标志着量子力学大门的正式开启,因为这个贡献,爱因斯坦于1921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由此,将“光”转化为“电”的“光电效应”,以及能够产生这个效应的“光阴极”材料,正式进入了人类的视野。

伴随着对光电效应理解的加深,人们后来发展出了更完善的理论,能够解释所有光阴极材料的基本性能,并成功预言了当时未知的光阴极材料。这些光阴极材料基本上都是传统金属和半导体材料,大多数在60年前被发现。它们已经成为当代粒子加速器、自由电子激光、超快电镜、高分辨电子谱仪等尖端科技装置的核心元件。这类高精尖设备除了常见于实验室,还被应用在大众生活中,如粒子加速器已被用于治疗癌症、杀灭细菌、开发包装材料、改进车辆的燃料注入等。简单说来,光阴极材料是否“好用”,直接关系着这类设备的性能。

然而,这些传统的光阴极材料存在固有的性能缺陷——它们所发射的电子束“相干性”太差,也就是电子束的发射角太大,其中的电子运动速度不均一。这样的“初始“电子束要想满足尖端科技应用的要求,必须依赖一系列材料工艺和电气工程技术来增强它的相干性,而这些特殊工艺和辅助技术的引入极大地增加了“电子枪”系统的复杂度,提高了建造要求和成本。

02、钛酸锶

量子材料之光,光阴极领域的潜在重启者

尽管基于光阴极的电子枪技术最近几十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它已渐渐无法跟上相关科技应用发展的步伐。许多前述尖端科技的升级换代呼唤初始电子束相干性在数量级上的提升,而这已经不是一般的光阴极性能优化所能实现的了,只能寄望于在材料和理论层面上的源头创新。

长期深耕材料物理性质研究的西湖大学理学院何睿华团队,意外在一个同类物理实验室中“常见”的身影——钛酸锶上实现了突破。

近年来兴起的一大类新的材料——量子材料,以其复杂多变的性质和丰富多样的功能而著称。具有钙钛矿结构的钛酸锶(SrTiO3)是这类材料的重要代表之一。被誉为“钛酸锶之父”、高温超导发现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K. A. Muller教授称钛酸锶为“固体物理中的果蝇”,因为很多重要的固体物理现象都是首先从该材料上发现的,其中还包括许多尚未被理解的现象。

然而,以钛酸锶为首的氧化物量子材料研究,其主流是将这些材料当作硅基半导体的潜在替代材料来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它们独特的电子学相关性质。但何睿华团队却在实验中发现,这些熟悉的材料竟然同样承载着触发新奇光电效应的能力——它有着远超于现有光阴极材料的光阴极关键性能:相干性(见图1说明),从而极大地弥补了现有光阴极材料的缺憾。

图1. 钛酸锶和其他材料的初始电子束能谱分析对比。前者具有更高的初始电子束相干性,具体体现为:电子发射动能能量发散度小于0.01 eV(a),发散角小于2°(b),相比普通材料的约0.5 eV和20°有了数量级上的提升。

Nature论文匿名审稿人指出:“与类似实验条件下的其他现有光阴极相比,钛酸锶光阴极最重要的性质是它所发射的初始电子束所具有的相干性有了数量级上的提升。这种性能上的巨大飞跃允许(人们)完整获得具有本征相干性的电子束,而无需为了提高相干性而牺牲电子束流强度。这一发现可能会导致光阴极技术发生范式转变,该技术长期以来一直受困于(电子枪)电子束不能同时具有高相干性和高束流强度的矛盾,(这个矛盾的)根源就在于初始电子束的本征非相干性。”

超快电镜专家、论文合作者、西湖大学理学院研究员郑昌喜认为,合作团队发现的重要性“不在于往钛酸锶的神奇性质列表增添了一个新的性质,而在于这个性质本身,它可能重启一个极其重要、被普遍认为已发展成熟的光阴极技术领域,改变许多早已根深蒂固的游戏规则”。

03、角分辨光电子能谱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图片图片设计师:林晨

科学探索常常在意外中触碰出新的火花。为什么何睿华团队能在“常见”的材料上获得新的发现?这得归功于一种强大的、但很少被应用于光阴极研究的实验手段:角分辨光电子能谱技术。

以往,由于大部分具有较高性能的传统光阴极材料其表面具有多晶或非晶结构,光阴极领域的主流研究方法依赖的主要是光电流探测,这个135年前已开始使用的实验手段。这也使得一大类新近发展出来的研究单晶量子材料的实验利器无用武之地,其中包括角分辨光电子能谱技术。

究其本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技术这个技术的工作原理,就是光电效应。它被用于探测材料的电子结构,即了解电子如何在材料里运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角分辨光电子能谱技术主要用于研究跟材料的光学、电学和热学性质相关的那部分电子结构。受这种强烈的科学关注的驱使,现有大多数实验设施针对相关能量区域内的电子结构测量进行了相应的配置和优化。

谁能想到,这个运用了光电效应原理的技术,竟然能“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挖掘出光电效应中新的物理——在实验中,西湖大学何睿华团队使用了这个源自光电效应的量子材料研究利器,出乎意料地捕捉到了单晶量子材料的独特光电发射特性。

通过对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进行“非常规”配置,以实现对非常规能量区域内、与光电效应相关的电子结构测量,他们发现钛酸锶优越的光阴极性能来自于其独特的光电发射性质(图2),而这些性质明显不同于所有已知的光阴极材料。可以说,它们几乎在每个主要方面都超出了已有光电发射理论的预期。

图2. 普通光阴极材料(a)和光阴极量子材料钛酸锶(b)所发射的初始电子束的区别。

关于西湖大学团队的以上结论,角分辨光电子能谱理论权威、论文合作者、美国东北大学教授Arun Bansil进行了理论确认,他指出:“(这个发现)表明我们对光电效应相关物理过程的完整理解缺少一些很基本的东西,而这个缺失的元素可能成为开启整个光阴极量子材料家族之门的钥匙,(这些材料)具有独特的、不为现有材料所具有的光阴极性能。”

04、展望

从理论到应用的待解之谜

而发现,往往只是驶向未知浩瀚海洋的第一步。在激动人心的发现过后,何睿华实验室立刻投身于下一步的探索之中。

据本成果的第一作者、西湖大学理学院2019级博士生洪彩云介绍,接下来,他们将进一步在理论和应用方面展开对钛酸锶材料的研究工作。

在理论方面,既然现有理论失灵了,那就意味着需要建立新的理论,来解释观察到的钛酸锶光阴极性能。何睿华对此给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猜想,跟Bansil组合作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光电发射机制。按照这个新的理论,他们预测了一大类由此新机制主导的候选光阴极量子材料,实验团队正计划对这些材料预测进行一一验证。

在应用方面,既然钛酸锶材料比已有的光阴极材料表现都要更理想,团队也计划与相关领域的团队合作,挖掘这种材料的实际应用价值。

何睿华在西湖大学的个人介绍页面上,写着对这所学校的心愿:“希望西湖大学能成为一个具有独特定位,鼓励学科交叉和大胆创新的冒险家乐园”。事实上,首个光阴极量子材料钛酸锶的发现,也正开花于他带领团队进行的长达数年的沉浸式“冒险”探索之中。

原本,实验室所进行的一个“小”研究项目是研究量子材料的逸出功(注:在光电效应中,电子跃出材料表面需要付出一定的能量“代价”,即逸出功)。依托物质科学平台的超高真空互联系统,以“高通量”手法批量测量各材料的逸出功时,他们偶然发现钛酸锶有些“与众不同”,并且抓住了这个“意外”,这才得以有了后面的发现。

有趣的是,何睿华实验室“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发现,似乎在冥冥中,也呼应了人类与光电效应意外“相遇”的起始点——1887 年,赫兹为了证明麦克斯韦的电磁波预言,进行了火花放电实验,而偶然发现了这种神奇的现象。

探索前人未达之境。热爱“冒险”的西湖科学家们,将进一步挖掘光阴极材料的更多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