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类别
产教融合项目
二、应用类别
解决方案
三、知识产权类型
教学成果奖励
四、项目简介
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7个,占招生专业比例近60%,省级实现全覆盖(新专业除外);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住建部评估)专业19个,位列全国高校14位;获批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省级3个,成为产业链与专业链深度融合的典范;获批工信部“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首批重点建设单位,获批国家级首批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1个;2019-2021年学生教育收获和教学满意度大幅提升,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高(79%、74%、76%),能力达成度高(83%、86%、86%),且均优于全国“双一流”高校;育人质量位列“双一流”高校47位;研制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标准》被省教育厅采纳,并印发了《河北省高等学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标准》,在省内本科高校推广使用。
这些闪闪发光的数字背后,是河北工业大学十年的坚守与坚持,是始终重视专业内涵建设的传统,是前瞻性规划专业发展目标的激励,是始终践行“以评促建、以建提质、以质竞优”专业建设路径的初心,是数智赋能专业建设结出的累累硕果。
图1 学生教育收获及满意度
河北工业大学是我国最早培养工业人才的高等学校之一,入选“211工程”“双一流”建设高校。建校119年以来,始终秉承“兴工报国”的办学传统和“勤慎公忠”的校训精神,把办好本科专业作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工学并举”办学特色、培养一流人才的重要举措。经过十年的改革与实践,学校以专业、课程、课堂全方位评估评价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建机制释活力,亮特色铸品牌,聚焦数智赋能,提前布局“新工科”“新文科”专业,推进传统专业转型升级,打造“工理结合、医工融合、工文渗透”专业生态体系,专业实现了适应性调整、前瞻性布局和结构性变革。
图2 河北工业大学发展历史沿革
一、超前识变,谋划蓝图,推陈出新打造专业发展新体系
2012年,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全面启动,河北工大以此为契机,面对我国高等教育中需求不匹配、机制不完善、专业调整阻力大等主要矛盾,2013年前瞻性提出了“提升专业发展竞争力,提升高质量人才培养能力”的专业发展目标。
“高校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本科专业之间的比拼,地方高校办学资源有限是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为此我们成立了专家研究团队,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教育思想大讨论,提出‘以竞争促进发展’的专业建设理念,‘标准引领、强化激励、长效评估、持续提升’的专业建设思路,设计了‘以评促建、以建提质、以质竞优’的专业建设路径,通过评估诊断,找差距、补短板、扬优势,创特色,通过‘培强扶优,育新育特’重点项目建设,致力于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特色优势专业。”河北工业大学原教务处处长、项目负责人刘更谦追忆道。
二、积极应变,顶层主导,引智聚力研制专业建设新标准
为破解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后地方高校新建专业占比增大、建设任务重、“漫灌式”教学投入及“被动式”专业建设模式困局,推动专业团队主动建设、健全激励机制和完善成效导向政策,河北工大成立专业建设与评估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挂帅、亲自部署;组建副校长领衔的工作推动专班和高水平专家研究团队,构建了顶层主导,职能部门、院系、专家研究团队和建设团队四方协同的工作推动模式。建立一周一研讨制度,凝聚专家智慧和力量,深入研究专业发展趋势,研制专业建设方案和建设标准。
图3 专业建设研讨会
通过持续调研、研讨、论证,专家们精益求精,不断把底数摸的更透,把问题想的更深,把方案做的更细、更实,经过一年的研制与试点评估,专业建设标准(内涵建设1.0版)发布实施。
持续开展多轮次专业评估,驱动专业实施“专业定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实施”一体化设计并持续优化;针对问题清单,实施专业建设“回头看”专项行动,保障建设落地呈效。
根据专业不同发展阶段,专家研究团队相继研制出竞争发展2.0版、高质量提升3.0版建设标准,突出理论研究与建设实践的互动,双向推动了建设标准迭代升级,引领专业持续建设。河北工大研制的《一流专业建设标准》被河北省教育厅高度认可,采纳并发文,在兄弟院校推广应用。
图4 一流专业建设标准采纳证明及文件
三、主动求变,优化布局,精准施策形成专业建设新方案
(一)全方位评估评价
自我评估。针对各专业发展态势,完成3轮次169次周期评估;课程评估全覆盖;30年实施堂质量评价。
图5 专业评估启动会
图6 本科生院副院长韩永为外聘专家颁发证书
认证评估。组织全部工科专业开展基于认证的专业建设,19个专业通过认证/评估。
第三方评价。连续10年开展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和在校生学情调查。
图7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证书(部分)
(二)全要素内涵建设
准定位:面向京津冀“走百县、访千企”,开展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审视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开展培养方案校院两级、校内外专家论证,全部专业实现企业行业专家参与制定;2015年实施“理论、实践两条主线,创新融入贯穿全过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9年构建160+X(跨学科)+Y(第二课堂)课程体系。
图8 2019版培养方案论证会
优课程:构建“国家-省-校”一流课程建设体系,实现公共基础课优质课程全覆盖;搭建“三类型八模块”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开设218门跨学科课程;实施课程思政“双百计划”,打造课程思政课程群;立项建设“百优教材”。
图9 课程思政资源库、教师培训平台、案例巡展
活课堂:开展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行动、“最美课堂”评选、教学设计大赛、打造各类智慧教室331间,全面推动“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
图10 新型智慧教室
强师资:实施“元光学者计划”;培育教学名师126名;推进“启航-进阶-精进”教学工作坊、教师创新训练营、专题研修等活动;开设了“专家讲坛”“系主任沙龙”等交流活动;开展基层教学组织达标创优系列活动,组织集中周教研活动。
图11 元光学者聘任仪式
(三)全过程管理保障
深改革:改革教师评价,突出本科教学实绩;实施“思政教育课内外一体化工程”、新生导航计划、创新拔尖培育计划、“四个一工程”,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
图12 继“优秀生班(2000年)”后,创新拔尖计划启动
重投入:近三年,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增幅14.41%,高于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均值;6亿元引育高水平师资466人;近6千万建设课程软硬件平台;建立云教学平台,整合虚拟仿真教学资源,打造区块式虚拟仿真共享中心。
图13 区块式虚拟仿真共享中心
夯责任:逐级签订专业建设、专业认证目标责任书;明确140个质量要素责任人,实施监控与反馈,形成了全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明确全链条质量建设责任。
图14 郭健校长代表学校与教学单位签订基本发展目标责任书
(四)多举措优胜劣汰
助推优势发展,实施“培强扶优育特育新”建设,支持14个专业优势发展,8个专业特色发展;聚焦数字赋能,加速传统专业升级改造17个;深化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培育24个新兴交叉专业。
图15 智能建造“新工科”专业建设团队倾力打造
坚持动态调整,实施“调停并转”“大类招生”,减招专业33个,停撤22个,理转工3个,凝聚招生大类8个,200余名教师转型发展,形成专业调整新常态。
图16 多家媒体报道探索专业动态调整推出机制
激发内生动力,提高学生专业选择自由度,打破学生专业终身制,专业规模缩减及停撤等传递建设压力;增强了专业建设团队对专业建设意义与内涵的深刻理解,转变理念和意识,激发教师“主动担当建好专业”的内生动力。
四、多元创新,全面保障,数智助力探索专业建设新途径
河北工大一直重视信息化建设,不断强化数字化转型、数据驱动,与华为携手建设智慧校园,集成“大数据分析平台”“教学质量管理平台”“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学工管理系统”“第二课堂育人平台”“毕业设计(论文)系统”“实验管理系统”“实习实训系统”“师生意见反馈系统”等信息平台,融入140个质量监控点,实现了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的全程监控和信息收集与分析,为专业与课程提供过程建设常态监测、诊断与反馈。通过第三方评价,获取学生学习行为、学习体验、就业创业、升学等方面一手数据。
图17 学生学习情况诊断(CCSS)
通过搭建数据分析平台,可获得以专业为单位的横纵两个维度的教学状态、学习行为及就业创业数据,这些数据客观、全面、详实的反映了专业的状态、优势、特色与存在的问题,为学校合理规划专业建设、优化专业布局、制定相关政策、对不同层次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专业实施分类指导提供依据。
图18 大数据分析平台及信息系统平台
五、十年精锤细炼,十年砥砺前行,厚积薄发实现专业建设新突破
(一)专业发展竞争力显著增强,卓有成效
实现优势升级。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7个,占比60%,省级以上一流专业建设点实现全覆盖(新专业除外);19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位列全国高校14位。
实现存量优化。打造“智能+X”复合发展模式;建成1个国家级、3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国家级首批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12个地方产业研究院,479个综合型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与河北医科大学共建“医工融合”实验班。
实现增量育新。提前布局培养引领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复合创新人才,新增“智能+”等8个新工科、新文科专业。
提升国际声誉。依托优势专业建立7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世界百强名校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共建“亚利桑那工业学院”;组建芬兰校区,成为第一个在发达国家设立海外校区的高校。
(二)专业人才培养能力显著提升,成绩丰硕
学生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近四年,学生参与省级以上学科竞赛89559人次;获得国家级奖励3596项,比项目实施之初增长近20倍,其中“挑战杯”“互联网+”“创青春”国家级奖励420项;发表论文和取得专利等实现大幅增长。
图19 学生参与竞赛及获奖情况
图20 学生获奖证书
就业竞争优势突出。60%以上毕业生服务于京津冀且就业于大型企业。近三届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79%、74%、76%,能力达成度为83%、86%、86%,均优于全国“双一流”高校;考研比例高达36%,呈上升趋势,明显高于全国“双一流”院校,其中80%以上学生被“双一流”高校录取。
区域人才贡献明显。培养了一批服务地方的行业精英、新产业先锋,仅机械类为例,852人入职长城汽车公司,151人成为技术总监等技术骨干、中高层管理者;涌现出冯少辉、沈俊、阮鹏飞等一批优秀学者;张坤宇创办的“卓朗科技”公司,成为上市公司,受到李克强总理高度肯定。
图21 优秀校友代表
(三)专业建设引领示范作用显著,应用广泛
该成果得到省教育厅高度认可和兄弟高校广泛关注,以我校标准为蓝本研制的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标准在省内推广应用,发挥了重大引领示范作用。
80余所高校来校调研交流,成果在北工大、天津工大、太原理工、齐鲁工业、燕大等20余所高校借鉴应用。主要完成人在河北省、天津市等相关会议做主题发言;在高等教育博览会、人民公开课等平台及中国矿业大学等20余所高校做专题报告。
专业建设成效受到媒体关注。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河北工业大学探索专业动态调整退出机制》《河北工业大学“新工科”+“老特色”打造工程教育“新样板”》;中国科学报、津云、河北教育网、河北日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
图22 媒体报道
事实证明,河北工业大学专业建设的目标是明确的,理念是先进的,路径是清晰的,标准是科学的,方案是具有前瞻性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回顾十年历程,河北工大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了“以评估为手段、以建设为核心、以竞争为动力”的专业发展竞优模式,打造了“工理结合、医工融合、工文渗透”专业生态体系,实现了专业个体良性发展,整体布局优化,专业建设实现了全方位、深层次、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