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南大学毫米波全国重点实验室陆卫兵教授、崔铁军院士以及南京大学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承辉教授组成的合作团队从生物的“内骨骼+外皮肤”身体结构汲取灵感,提出了一种可变形、免电池无线通信感知系统设计策略。实现了具备“刚柔兼具”、免电池、免维护特性的分布式无线传感终端,为解决无线物联网在大规模扩张过程中所面临的无线终端部署安装困难、供能困难、长期维护难等挑战性问题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相关成果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东南大学于步云博士和南京大学王洪芹博士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
图1:具有可变力学特性、全天候免电池以及免维护特性的无线感知通信系统
柔性射频技术的核心目标是突破传统刚性射频系统的应用局限,将其转化为轻、柔、薄的新形态,从而赋予更高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其能够广泛地部署在各类复杂、不规则的物体表面之上。在智慧物联网、可穿戴健康监测、机器人、航空航天等诸多前沿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东南大学毫米波全国重点实验室陆卫兵教授团队与化学、材料、生医、通信等相关团队紧密合作,围绕柔性射频材料、器件与系统开展了多学科前沿交叉研究,在柔性可拉伸自修复微波传输线、柔性天线、柔性混合能量收集系统、柔性可穿戴散射通信系统、基于织物透气舒适的可穿戴无线感通系统以及柔性半导体等有源器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于《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中国科学:信息科学》、《Advanced Science》以及《npj Flexible Electronics》等刊物。
图2:可拉伸、透气的织物可穿戴无线温湿度监测系统,《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图3:柔性可穿戴混合能量收集装置
《Advanced Science》
图4:柔性可穿戴彩色视频传输系统
《npj Flexible Electronics》
图5:自修复柔性可拉伸微波传输线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