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赵琳研究员在国际知名期刊《Plant Physiology》(IF=6.5,中科院1区Top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GmFULc regulates soybean plant height by binding the promoter of a gibberellin-responsive gene”的研究论文,揭示了MADS-box转录因子GmFULc通过与GmGASA启动子的结合调控大豆株高的分子机制。
株高作为重要的农艺性状,对大豆产量有重要影响。GmFULc是大豆转录因子MADS-box的家族成员,然而,GmFULc调节大豆株高的机制尚不清楚。大豆GmFULc:GmFULc转基因株系与对照植株相比,表现出株高增加和节间距增长。相反,GmFULc突变的大豆植株fulc表现出株高变矮和节间距缩短的特征。ChIP(染色质免疫沉淀)-qPCR分析表明GmFULc可以与赤霉素正调节因子GmGASA启动子上的G-box基序结合,直接促进GmGASA14和GmGASA32表达。GmFULc:GmFULc大豆植株中GmGASA14和GmGASA32的表达显著增加;相反,在fulc突变体中表达减少。烟草中瞬时表达分析也表明,GmFULc:GmFULc效应子强烈促进了报告子中含有G-box基序的GmGASA14和GmGASA32启动子驱动的LUC报告基因的表达。GmFULc与GmGASA14和GmGASA32启动子结合促进其表达,增加了赤霉素信号;并负反馈调节赤霉素生物合成,通过增加GmGA2ox表达和减少GA20ox表达从而抑制赤霉素合成。
本研究阐明了赤霉素正调节因子GmFULc通过促进GmGASA基因的表达调控大豆株高的分子机制,为大豆株高改良提供了重要的生物遗传材料和理论依据。我校农学院已毕业的孙晶哲博士、张小明高级实验师和硕士研究生冯捃航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我校赵琳研究员、李冬梅高级实验师和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王秀君博士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东北农业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207208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揭榜挂帅”项目(2021YFF1001203)、黑龙江省科研院所科研项目(CZKYF2022-1-B022)和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计划项目(CX23ZD03)的资助。
赵琳研究员简介:博士生导师,神农青年英才、黑龙江省高层次D类人才、东农学者计划高层次人才、黑龙江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人才。《东北农业大学学报》《大豆科技》青年编委、《土壤与作物》编委、黑龙江省作物学会理事、黑龙江省耕作学会理事。共主持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18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科研项目。本课题组一直致力于大豆生育期性状、大豆抗逆分子机理解析及优异大豆种质创制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4篇,包括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Plant Physiology、The Plant Journal、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等国际主流学术期刊,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9项,获得科技奖励3项。出版专著2部,独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