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菌常见于森林中阴凉潮湿处,可生长在土壤,腐木,落叶,活体动物,植物及真菌上,广布于自然界中.由于特殊的生活史,黏菌的分类地位一直以来都存在着较大争议,先后被归属于菌物界及原生动物界.原生动物分化于真核生物的原始阶段,包括了众多种类丰富且遗传代谢功能复杂的单细胞生物,黏菌作为其中数量最多的原始群体,其形态不仅存在"原始"阶段,也展现了"分化"的差异.同时,在细胞遗传学,生理生化,活性成分开发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价值,常常被用作研究细胞衰老,癌症的模型生物.因此,黏菌作为生物资源,遗传资源,药用资源值得重视和保护.经过多年的菌物学研究与食药用菌产业的推广,李玉院士以菌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为菌物资源保护体系的基本功能定位,建立了菌物资源"一区一馆五库"保护体系的运行架构.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对青藏高原的黏菌资源进行了系统采集和"一馆五库"保藏体系的构建,包括标本馆,菌种库,活体库,基因库,化合物库及综合信息库,并依据黏菌特点对菌种库,活体库进行了研究与调整.2012至2018年,依据生态类型与植被分布情况,将西藏林芝地区,昌都地区,那曲地区,日喀则地区,山南地区,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设为主要采集区域,获得黏菌标本近1500份;黏菌基因组DNA近500份;黏菌化合物近60种;记录黏菌综合信息
扫码关注,查看更多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