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项目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大力支持下,由西安交通大学吴裕远教授主持的课题组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突破传统机理,锐意科技创新,所取得的最新成果,荣获2001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该项目是西安交通大学,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非常适宜在制氧、石油、化工、乙烯等换热器领域推广应用。
具有行业共性特点
该项目产品属于行业共性核心产品,该技术为核心产品的关键技术,具有通用性。主要应用领域为:大中小型制氧装置、大型乙烯装置中(丙烯、乙烯)热虹吸蒸发器、多种两相流冷凝蒸发工质换热器、合成氨装置中液氮洗塔冷凝蒸发器、大型硝铵装置中硝铵蒸发器、大型尿素装置中尿素蒸发器、天然气液化装置中冷凝蒸发器等石油、化工领域中的相变换热器设备的设计制造,还可应用于大、中、小型制氧装置中老主冷的技术改造。该项目的主要用途:最大限度地提高上述领域中换热器设备的传热系数,减小传热温差,提高整体装置的运行性能和技术经济指标。极大地提升我国制氧、石油 化工等领域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向国际市场进军。
具有显著创新优势
过去,我国的制氧领域以及石油、化工等领域的核心技术一直依赖进口国外的技术和设备。随着全球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在上述领域的国外技术和设备已不先进。但由于我国在上述领域的长期落后状况,仍不得不花费大量的外汇购买国外并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的制氧、石油、化工等事业的迅速发展。
本项目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精神,突破传统传热机理,锐意科技创新,发明了“类环状流微膜蒸发板翅式冷凝蒸发技术”,研制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类环状流新型冷凝蒸发器。
该项目的主要创新优势:
1、 首创类环状流沸腾传热强化新机理及新结构和冷凝液膜紊流流动传热强化新方法及新结构,显著强化沸腾传热与冷凝传热,使冷凝蒸发器首次具有高传热系数、高热流密度、小传热温差同时兼备的突出优点。
2、 首创冷凝与沸腾匹配新结构,总传热温差达到当今最小值,但其传热面积、体积和重量均比原老产品减少1/3,节约成本39%。
3、 首创浅液池沸腾传热新方法,新主冷仅需60~70%的浸没深度,即能保证制氧装置高效、稳定地运行,启动快,只需14~16小时。而老主冷需80~90%的浸没深度,启动慢,需20~24小时。
4、 新产品操作弹性大,制氧装置在系统紧急停车后,仅需20分钟,即能恢复正常供氧纯度,这对炼钢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而老产品至少需3小时才行。
小批量或小范围应用
扫码关注,查看更多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