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介绍
1. 痛点问题
颗粒物是当前大气复合污染防控的两大主控污染物之一,颗粒物数浓度(Particle Number,PN)已成为衡量颗粒物污染和推进污染源排放管理的新指标之一。例如在机动车排放管理方面,2021年我国新颁布实施的机动车尾气“国六”排放标准中首次增加了PN排放标准,对我国庞大的机动车排放监管体系提出了全新的技术需求。目前在该技术中的主要痛点是:目前并没有针对PN监测的相关技术标准,现有针对PN监测的技术和商业化产品几乎全部来自国外进口,同时,现有PN监测技术和相关仪器不仅成本高,占地面积大,安装和维护工作量大,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定期维护,无法满足城市交通排放路网监测体系的运行需求。
2. 解决方案
我们自主研发了PN监测的核心技术:基于冷凝生长计数器原理的PN监测仪,实现对PN的精准测量,并基于研发的PN监测仪和气态污染物传感监测模块研发了道路边机动车排放监测系统,建立了基于道路边监测的高排车识别方法体系,实现对高排车的快速识别。其中团队研发的PN监测技术除了适用于道路边机动车排放监测以外,还发展了面向大气监测、室内环境监测的多种应用场景的系列化仪器设备,并建立了完善的仪器质控体系。
图1 道路边机动车监测系统实物图
图2 道路边机动车监测系统在实际路边监测场景
3. 竞争优势分析
目前细分市场中商业化仪器几乎全部是国外进口产品,这些进口仪器的价格较高。其中美国某公司是同类仪器全球最大的生产商和供应商,其产品市场份额约为50-60%以上。本团队研发的仪器在成本上有非常大的竞争优势,可根据生产服务能力快速扩大市场占有率,市场份额可逐渐达到30%以上。和竞争对手相比,我们的主要竞争优势是建设使用成本低,并在部分技术性能上实现了领先。相关技术已经在河北唐山、四川成都等典型城市开展了道路边机动车排放监测的示范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监测效果并对相关城市交通排放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合作需求
主要需求是寻求资源对接,力争通过相关企业形成技术的产业化推广。
三、团队介绍
项目负责人现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气溶胶科学与技术和颗粒物复合污染成因研究。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基金委重大项目等任务。发表SCI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项目团队骨干现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助理研究员。2010年于清华大学获环境工程学士学位,2011 年和2016年于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获环境工程硕士和博士学位,2016年开始清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20年留校任教。主要研究包括:气溶胶测量技术及应用,气溶胶排放特征与控制,温室气体测量与应用。
扫码关注,查看更多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