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 教育部
  • 184 高校采购信息
  • 1282 科技成果项目
  • 6 创新创业项目
  • 0 高校项目需求

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

2021-01-12 00:00:00
云上高博会 https://heec.cahe.edu.cn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
点击收藏
所属领域:
生物、医药及医疗机械
项目成果/简介:

手持一个雾化器般的小机器,罩住鼻子,按下开关后细密的药雾便可经鼻腔进入大脑。现场,姚红红演示了实验室版的给药装置。“人体各个器官都存在环状RNA。我们研究发现,相较于其他器官,环状RNA在脑中的丰度更高。”姚红红向记者介绍,团队深耕10多年,利用高通量筛选技术从急性脑卒中患者上万条环状RNA中一步步筛选出了circSCMH1这条能够促进神经可塑性、抑制神经炎症和增强血管修复的环状RNA。并且,这条环状RNA可以体外合成。团队成员欣喜地称它为“明星分子”。

有了这条环状RNA,还要让它搭上“高速列车”才能到达脑卒中患者的脑梗死周围区。姚红红说,“我们用了生物相容性好、封装能力强的‘脂质纳米颗粒’——LNP,包裹着体外合成的环状RNA,经鼻可直接进入到脑卒中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

据了解,目前治疗脑卒中普通采用的静脉给药,药物会首先抵达肝脏。由于肝脏的“首过效应”,部分药物在吸收之前会被代谢掉,减小了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效率。而经鼻给药,不仅药物作用效率提高,还减小了给药剂量。剂量减小,毒性也会下降。对患者的治疗来说,无论今后采用滴鼻液还是喷雾制剂,患者用药会十分方便。

“目前,针对缺血性卒中的静脉溶栓或者动脉取栓等再通治疗手段具有严格的时间窗限制,受益患者极少。”东大医学院青年首席教授韩冰是姚红红团队成员,他表示,经鼻药物推广后,患者一旦发病,一方面可立即得到药物治疗,守住了治疗“黄金期”;另一方面可针对错过再通治疗时间窗的患者提供一个有效地促进脑损伤后修复的手段。

团队正与医院接洽,下一步将带着经鼻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该药有望在3至5年内投入市场。

项目阶段:

未应用

会员登录可查看 合作方式、专利情况及联系方式

扫码关注,查看更多科技成果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