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邮电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江苏省
  • 0 高校采购信息
  • 49 科技成果项目
  • 0 创新创业项目
  • 0 高校项目需求

基于相变材料的片上光电存算一体化器件的研发

2021-05-11 19:09:08
云上高博会 https://heec.cahe.edu.cn
所属领域:
新一代信息技术
项目成果/简介:

现阶段所设计的存算一体器件单元结构如图 1 所示:

器件的基本结构由波导和功能层(由下到上分为加热层、电极层、保护层、相变材料(硫系化合物)层)所构成。拟通过在当前流行的绝缘层上硅(SOI)光子平台上集成四氮化三硅光波导的方式实现器件的光学读取功能,即在非常厚的硅衬底层上生长一层绝缘层二氧化硅和波导层,然后在基片上通过光刻、显影、刻蚀等工艺制备
四氮化三硅波导。功能层主要用于实现器件的电学写入功能。加热器层的主要用途是与相变材料层形成电接触,通过较小的接触面积使接触处的热量集中,从而可以在较小的电压或电流下使相变材料发生相变。因此需要加热器层具备较好的导热和导电性能,同时在近 C 波段具有较低的光损耗,可采用石墨烯。电极层可用于提供相变材料器件单元所需要的编程电脉冲。当前拟采用硒掺杂的相变材料合金(如 GSST)作为器件的核心功能层的相变材料。该材料在通信/非通信波段显示了极低的光损耗和更高的品质因数,且相变前后在通信 C 波段具有足够大的光学常数反差,可在更恶劣的高温环境下进行操作,适用于硅基光子器件应用。 
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包括: 
① 依托于相变材料的电致和光致相变特性,通过电学编程、光学读取的方法实现器件的存储、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功能: 


存储功能的实现:拟利用相变材料晶态低透过率和非晶态高透过率分别代表二进制中的‘1’和‘0’,实现数据存储(编程)功能。例如在电极两端施加合适的电脉冲,所产生电流流经加热层时,生成的热量主要集中在加热层和相变材料层接触处,使得接触处的相变材料发生相变,实现存储功能。在完成上述编程操作后,从器件波导输入端输入读取连续光。由于相变材料功能层对光强的吸收能力在编程和非编程区域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此当输入光经过波导后,其能量会因为相变材料编程区域的吸收而发生改变,进而显著改变输出光强能量。所以通过测量输入输出光强的能量之比(即透过率),可实现对先前编程区域的读取。 


算术和逻辑功能的实现:通过调整编程电脉冲的幅度和宽度可以动态调控相变材料的相变程度,使得器件的中间透过率值可用于代表不同的数值,实现多级存储功能。所以拟采用输入脉冲数量对应加数的方法实现标量加法计算。同时由于所设计器件的读取连续光输出功率可视为读取连续光输入功率和器件透过率的乘积,因此可采用将输入功率和透过率作为被乘数和乘数的方法实现基本乘法运算。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器件功能层的初始状态设置为非晶相,把晶化脉冲幅值和不足以产生晶化的脉冲幅值分别作为输入逻辑‘1’和‘0’;同时设定一个判定阈值并与编程后器件透过率的变化率进行对比,把高于和低于阈值的透过率变化率分别作为输出逻辑 ‘1’和‘0’;通过合理选择编程脉冲有望实现各种逻辑功能输出。 ② 基于器件透射率可调特性验证其实现神经突触的可行性。并依托所设计人工突触构建人工神经网络芯片,实现图像、语音和文本识别功能:  突触可塑性是大脑记忆和学习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也是人工类脑器件需要实现的首要功能。为实现突触可塑性,拟把相变材料和波导之间的耦合区域视为仿生神经突触,左右两端电极分别代表突触前和突触后,分别施加在两端电极上的电脉冲则作为突触前和突
触后刺激。通过调节从左右两端电极输入耦合区域的电脉冲时间差对耦合区域的光透过率进行连续调控,进而依托于上述存算理论模型和实物器件仿真和实验实现仿生神经突触的脉冲时序依赖可塑性(Spike-Timing-Dependent-Plasticity, STDP)。  将不同波长的光脉冲序列输入所设计的突触单元, 经过相变材料的作用,脉冲强度发生变化,对应于乘法器。进而借助于微环结构,将不同波长的脉冲导入进同一波导中,该功能类似加法器。相加后的脉冲光强较小时,读取光与微环发生共振,在输出端口没有光强输出。当光强达到一定的阈值后,读取信号不再和微环发生共振,而是传播到输出端口。这一过程类似神经元脉冲信号的激发,实现了非线性激活函数的功能。利用上述的单个神经元结构,验证其监督式机器学习和非监督式机器学习。对于监督式机器学习,权
重的数值通过外部管理器设置;对于非监督式机器学习,不再需要外部管理器来设置权重值,而是通过输出光脉冲进行反馈控制,调整权重值。在单个神经元结构的基础上,更复杂的光学脉冲神经网络结构,证明该结构的可扩展性。拟设计的神经网络中的每一层结构包括三个功能单元,即收集器、分发器和神经突触结构。收集器将上一层不同波长的光脉冲信号收集到同一根波导中,分发器将光脉冲分发给多个神经元,神经突触结构则产生光脉冲信号,输入给下一层结构。基于上述结构实现图片、语音和文本的识别。

创新性分析:①首次研究了一款基于“电学编程、光学读取”模式的光电混合存算一体化器件。与传统电学存算一体化器件相比,拟研发的器件可以进行长距离的信息传输,具有传输带宽高、信号间延迟低、损耗低、抗干扰、集成密度高等优点。②采用硒(Se)掺杂的相变材料作为存算一体化器件的核心功能材料。与采用其他相变材料的存算一体器件相比,以硒参杂的相变材料作为功能材料的存算一体器件有望展现出极低的光损耗。③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学脉冲刺激、光学权重调节”的人工神经突触。该突触器件有望成为未来通用型人工神经突触,填补了光电混合型人工突触的技术空白。

先进性分析:①所提出的光电混合工作模式使得该存算一体化器件不但具有传统集成电路的高密度特性,且兼具光通信技术的宽频带、低延迟、抗干扰的优越性能。②所采用硒参杂的相变材料不但继承了传统材料具有的快速相变转化速度、低功耗和稳定性强等特性,且本身在通信波段非晶态透明的同时还保持了相变前后足够大的光学性能差异的特点。③所设计的突触继承了人工电子突触和全光突触的优点,具有高集成度、低功耗、超快响应时间、稳定性强等优点。

独占性分析:根据已取得成果正在撰写专利,以获得该关键技术的独有权。 

应用范围:

 应用范围:本项目拟研制产品完美兼容于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可用于支撑传统产业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基于上述原因,本项目拟研制的产品对 5G 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具有重大促进作用;存算一体化芯片与 5G、大数据等技术结合,将带动诸多行业快速发展,为很多领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奠定基础。 
 应用状态:目前产品还在处于研发状态。  

效益分析:

前景:在全球数字化浪潮趋势下,集成电路的基础设施地位日渐凸显,中国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也亟待改善。近年来,人工智能产业在 5G 商用的带动下,快速发展,面向人工智能领域的存算一体化芯片需求也得到释放,并有望成为中国芯片实现“换道超车”的核心关键。在国产替代的政策和国家对人工智能行业的重视、行业的技术积累等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存算一体芯片发展进程提速,市场规模有望持续高速增长,未来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经济社会效益分析:数字经济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为抢占数字经济制高点,中国加速推进 5G 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而 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将加速万物智联时代的到来,对高运算力、低功耗的存算一体人工智能芯片产品需求将日益强烈。本项目拟研制的存算一体化产品,结合了当前电子存算一体化器件和光学存算一体化器件的优点,更契合终端应用场景对高算力、低功耗、低成本、低时延的要求,因此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引领,还有望走在量产商用的前列。本项目拟研制的产品不仅适用于与图像识别、语音识别、云计算、消费电子、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等目前市场渗透度较高,发展速度相对领先的场景,同样也可应用于机器人、自动驾驶、智能制造和智慧医疗等当前发展较为缓慢的领域,有望大规模应用于人工智能芯片市场,催生极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伴随着存算一体化技术的进步,本产品的出现势必能增加对市场对更先进的存算一体化产品和技术的需求,而存算一体化产品和技术的进步必然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知识产权类型:
发明专利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技术成熟度:
正在研发
技术先进程度: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成果获得方式:
与国(境)外合作
获得政府支持情况:
国家级
计划/专项类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重点项目
获得经费:
61.00万元
会员登录可查看 合作方式、专利情况及联系方式

扫码关注,查看更多科技成果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