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讲的履带式车辆动态性能匹配,是指履带式车辆机械及液压传动动力特性及热特性仿真与分析系统:是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及系统工程方法,整合传统底盘理论、液压液力传动理论、地面力学理论及传热学等多个学科,发展而出的一种针对工程机械或越野式车辆动力性能的综合性系统理论体系,此理论体系可根据车辆各传动元件参数及行驶环境特征,定量得出其性能的动态化表现以及各传动环节的能量消耗和发热量,可实现以下功能:
1、可分析车辆行驶各瞬态和稳态时的性能表现,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可实现其性能的预测;
2、可对车辆在不同工况、不同路面环境下进行性能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指导车辆元件针对不同路面环境的匹配方案;
3、可实现对车辆冷却要求的定量化表述,指导各车辆传动环节的散热冷却系统匹配设计。
此理论体系还可进一步发展为车辆元件匹配优化方法,机电一体化控制基本模型等,支持工程机械和越野式车辆未来的智能化和节能化发展。
1、模块化:模型建立由模块拼接,可适应多种不同车辆机型的分析,极大地提升了系统的覆盖面。
2、动态化:模型描述了车辆中个元件的惯性(质量、转动惯量等)及弹性(弹簧、液容等),可描述动态工作过程。因此可接受动态载荷输入,以适应工况负荷变化时车辆性能的研究。
与己有的动态仿真模型相比,本分析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多物理形态:体系中综合了原动机(柴油机),机械传动系统(变速箱,车桥,履带驱动)液压传动系统(泵,管路,马达,缸),液力传动系统(变矩器),热系统(冷却循环,散热器)多个方面的研究成果,综合性强,有效满足大系统分析需要。
2、对环境开放式:结合大气温度,地面特性等外界环境,可分析同种机型在不同环境下的性能反应,对于车辆适应性的提高可起到促进作用。
3、功率损耗性能评价:可分析功率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进而获得对车辆性能的评价方法,更科学的评价车辆产品的匹配合理性。
4、机一热系统统一的热平衡解决方案:机械一热系统一体化模型,工程化应用了传热学的相关成果,可实现对车辆冷却要求的定量化表述,指导各传动环节的散热冷却系统设计。
产业化应用
扫码关注,查看更多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