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成果简介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具有污染低,排放少,高比功率等优点,在汽车上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燃料电池汽车一般包含两个动力源,即燃料电池和动力电池,如何实现两个动力源间最优的功率分配,提高能量利用率和使燃料电池大部分工作在稳态工况下,提高燃料电池的使用寿命,是动力系统控制和能量管理的重点。
针对动力系统控制,提出了一种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整车控制方法和基于多信息融合的整车控制方法等。整车控制器通过实施读取车辆状态参数,预测整车需求功率,根据动力电池SOC状态,计算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动力电池的目标最优SOC轨迹,同时计算整车的辅助功率等,实现整车目标功率在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之间的优化分配。
针对能量管理,提出了一种燃料电池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和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能量管理方法等。新型热管理系统采用水冷方式控制燃料电池工作在合适的温度,利用燃料电池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以及辅助电加热器产生的热量,用于车辆冬季取暖,同时用于锂离子电池在冬季的保温。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能量管理方法将车辆的地理位置信息与车辆的功率需求结合起来,通过多时间尺度的通讯,融合马尔可夫模型和动态规划算法,实现了工况预测和最优的能量管理。
同时还针对燃料电池等混合动力汽车,提出了多种网络通讯方法和通讯网络测试系统。提出了基于有限状态机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基于时间出发的分布式控制系统CAN网络通讯方法和基于TTCAN的整车通讯网络测试系统等。简化了控制流程设计,通过确立系统节点间信息交互模式可方便的规划各节点间的协同工作,避免网络仲裁和冲突,提高网络安全的实时性和安全性。
02. 应用前景
本成果可应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领域。
03. 知识产权
本成果涉及10项发明专利。
04. 团队介绍
项目团队主要研究方向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团队成员包括欧阳明高、李建秋、杨福源、王贺武、卢兰光、李希浩、徐梁飞、杜玖玉、韩雪冰、冯旭宁等,课题负责人为李建秋,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两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一项、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发明一等奖一项,论文发表200余篇。项目团队深度参与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战略规划、科技研发、国际合作、示范考核和产业化推进的全过程,培育出多家学生创业型高科技企业,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作出了重要贡献。
05. 合作方式
技术许可。
06.联系方式
邮箱:
扫码关注,查看更多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