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磁场外推发现90%的事件在耀斑发生前存在磁绳结构,并且磁绳的三维结构比理论模型复杂得多。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当磁绳的torus不稳定性参数(即衰减因子)大于1.3或者kink不稳定性参数(即磁力线缠绕度)大于2时,90%以上的事件是爆发型耀斑;而且在所有事件中,利用以上两个参数可以成功判断70%耀斑事件的类型。因此,这两个参数及其阈值可以为预报耀斑是否爆发提供重要参考。
大气科学学院周振军副研究员及合作者通过分析2010年7月至2013年2月的16个失败太阳暗条爆发的磁场和三维爆发形态,给出了控制磁绳爆发的关键参量,除了经典的衰减因子以外,暗条顶部的旋转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通过构建衰减因子和旋转角度的相空间分布,他们发现达到或超过衰减因子之后,所有的爆发都具有强的旋转(50°到130°)。这种旋转可能引发内部或者外部的磁场重联,进而破坏磁绳的结构,并最终导致失败爆发。这一成果说明磁场重联在决定磁绳是否爆发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突破了原有的单一控制因素决定磁绳爆发的理论。
扫码关注,查看更多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