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从根本上治理杨、柳飞絮污染,克服杨树和柳树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1)阐明了杨树和柳树的遗传分化机制,建立了杨柳科植物大遗传系统研究平台,创建了木本植物遗传研究的新模式体系。本项目首次在基因组水平明确了杨属和柳属两个姊妹属的进化关系,比较基因组学结果表明:杨柳科植物的共同祖先经过二倍化形成了杨树,杨树的两条染色体发生了断裂与重新融合,染色体重新融合的结果导致柳树的产生。以前杨树和柳树是作为独立的体系进行遗传研究的,由于两者基因组有高度的相似性,本项目建立了将两者作为一个大遗传系统进行研究的分子平台。
(2)阐明了杨树和柳树的性别决定系统以及杨柳科植物性染色体演化的分子机制。发现杨树性别决定基因定位在19 号染色体近端粒区域,为XY 性别决定系统;而柳树性别决定基因均定位在15 号染色体的着丝粒附近,为ZW 性别决定系统。杨柳科植物虽然起源于同一个古四倍体祖先,但这两个姊妹属的性染色体分别由两条不同的常染色体进化而来,并且常染色体向性染色体的转变发生在杨树和柳树物种分化之后,性染色体在这两个姊妹属中独立起源和进化,分别演化形成XY 和ZW 两种完全不同的性别决定系统。
(3)发现了飞絮发生发育过程,揭示了杨树性别决定基因及其作用机制。发现美洲黑杨性别决定区的2 个Y染色体特有的基因FERR-R 和MSL。FERR-R 基因具有抑制雌蕊发育的功能,该基因是由一个在雌花发育早期特异表达的促雌基因(FERR)复制产生。杨树雄株中,FERR-R 基因通过产生small RNA 对FERR 基因的启动子进行甲基化,同时降解FERR 基因的转录产物,在杨树雄株中关闭了FERR 基因的表达,从而导致雄株中雌蕊不发育;而雌株中没有FERR-R 基因,FERR 基因表达不受抑制,雌蕊可以正常发育。MSL 基因转录产生长片段非编码RNA,具有促进雄蕊发育的功能。杨树雄株由于存在MmS 促雄基因,所以雄花原基发育,但雌株中没有MmS 促雄基因,所以雄花原基不发育。
(4)建立了杨树和柳树的性别早期鉴定和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体系。选育雄株品种在生产上进行推广,可以有效的解决杨、柳飞絮问题,因此苗木性别的早期鉴定至关重要。然而苗木性别的早期鉴定一直存在可靠性低、误检率高等问题。本项目利用杨树Y 染色体特异序列和柳树W 染色体特异序列开发了用于杨、柳性别鉴定的特异分子标记,分别在美洲黑杨、山杨和簸箕柳苗木性别的早期鉴定工作中实现100%准确率。杨、柳性别早期鉴定技术在“国家林草局南方林木种子检验中心”开展的杨、柳种苗抽检工作中得到应用。
本项目取得的原始创新性研究成果,不仅使我国在相关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跑地位。通过解决技术瓶颈背后的核心科学问题,促使基础研究成果走向应用,为从根本上治理杨、柳飞絮污染,克服杨树和柳树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为通过科技创新服务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典型案例,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 专利及行业标准情况
基于“杨、柳物种分化及性别决定遗传机制研究”项目研究,共申请发明专利3 项,其中一项已获得授权;制定行业标准1 项。授权专利名称:一种美洲黑杨促雄基因MmS 及其应用,专利号:ZL201911307704.2;申请专利名称:用于鉴定美洲黑杨性别的SSR 分子标记引物组及其应用,专利申请号:202010359968.9;申请专利名称:美洲黑杨的促雌基因FERR 和抑雌基因FERR-R 及其应用,专利申请号:201911307086.1。制定了林业行业标准“柳树品种微卫星标记鉴别技术规程”,已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
(2) 杨树性别早期鉴别技术应用情况
国家林业局南方林木种子检验中心在2017-2018 年间,利用南京林业大学开发的杨树性别早期鉴定引物,对江苏省泗洪县陈圩林场的国家杨树良种繁育基地、国营泗阳县杨树苗圃以及安徽、山东、河南等杨树良种苗圃开展杨树性别抽查鉴定,结果表明,现有杨树国有林场良种繁育基地向外输出推广的杨树良种均为雄性个体,为利用雄株更新现有杨树人工林从而解决飞絮问题提供了重要保证。
(3)杨树性别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应用
湖北省襄阳市林业科学技术推广站和江苏省泗洪县半城马浪湖林场在2016-218 间,利用南京林业大学开发的杨树性别鉴定引物,从杨树不同杂交子代初选个体中鉴别出63 个生长良好雄株,采用无性繁殖方式建立了测定林85 亩,测定发现选育无性系胸径明显大于对照组。
扫码关注,查看更多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