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喷发停息后,停止流动的岩浆在冷却成岩过程中出现的收缩缝演变成为地下水的导水通道,高原地区的地下水通过收缩缝向玄武岩地区排泄。研究证实,西藏羌塘盆地的河水与湖水入渗裂谷后通过深循环导水通道向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华北平原、苏北平原、东北等新生代玄武岩地区排泄。羌塘盆地的渗漏量达到一条黄河的年流量。
创新点及主要技术指标: 首次发现地下水存在地幔循环形式。西藏高原、巴布亚新几内亚等高原地区的降水通过裂谷与导水通道向盆地排泄,形成自流盆地。 由于西藏不同裂谷段对应着不同的导水通道,这些导水通道分别连通着塔里木盆地、华北(北京、天津、渤海湾、济南等)、长白山、太行山、内蒙高原、大兴安岭等新生代火山岩地区。有些导水通道连接海洋,将宝贵的水资源直接输送到渤海、黄海等,白白浪费掉了。例如,西藏渗漏水每年向渤海输送的地下水达到 200 亿。如果将这些输送到海洋的裂谷查清楚,在渗漏源区修建水坝与渠道等水利工程,可将输入到海洋的这部分水调入邻近的裂谷,通过裂谷下的天然通道实施调水,这些裂谷通向北京、天津、济南、新疆等缺水地区。由于深循环地下水导水通道已经安全运行了几十万年以上,无需管理,只要找到裂谷所对应的进口与出口,则可将实现调水。
扫码关注,查看更多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