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北电力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教育部
  • 60 高校采购信息
  • 108 科技成果项目
  • 0 创新创业项目
  • 0 高校项目需求

6GW 组件智能化生产线

2025-04-18 11:10:29
云上高博会 https://heec.cahe.edu.cn
所属领域:
先进制造与自动化
项目成果/简介:

6GW 组件智能化生产线的设计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工业云技术、大数据技术、区块链技术、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该项目高标准引入行业先进设备,深度融合低温无水无损切片、大尺寸硅片、多主栅多分片、双玻双面发电、微距焊接、异型焊带六项行业领先工艺,自主设计的高效光伏组件产线具备五个“最大优势”,主要为国内最大单线产能、国内最高厂房利用率、最高的产品兼容性、最全面的人工智能质控应用、最大程度仓储—物流—制造智能化联动作业,并拥有两大核心优势:一是大硅片件可以提高单块组件的发电功率,提升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摊薄生产制造成本,同时在节约物流成本、降低电站投资方面也会带来助益;二是在发电侧,多主栅、多分片技术可以提升组件系统的电压,降低线损和内部损耗,同时可以搭配组串式逆变器,提高系统容配比,摊薄交流侧的成本。

英辰新能源专注于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与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英辰经营管理团队,光伏从业经验超过 15 年,依托英利集团“光伏材料与电池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光伏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以及“光伏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四大国家级创新平台,集成了英利集团 25 年光伏生产先进经验和技术,在国内首次创新性应用吉瓦级别智能产线。产线融合了 AGV 智能物料搬运、AI 人工智能视觉判别、行业最优 MES 制造执行系统和 WMS 仓储管理系统,自主设计的组件生产线具有五个“最大优势”,配备 6 项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关键技术,共引入 6 项行业先进工艺。可兼容业内最先进的 PERC 工艺电池,N 型 TOPCON 工艺电池,和异质结 HIT工艺电池的光伏组件的单/双玻封装,也可以兼容绿色建材 BIPV 光伏幕墙产品的生产制造,总计可兼容的产品种类超过 70 种。

创新点

互联网技术、工业云技术、大数据技术、区块链技术、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先进技术应用,使英辰成为国内目前智能化水平最高的制造工厂,采用国内最先进的技术水准和制造工艺,生产效率、产品良率均达到行业领先。6 项行业先进工艺包括:低温无水无损切片技术、大尺寸硅片技术、多主栅多分片技术、双玻双面发电技术、微距焊接技术、异型焊带技术。综合降本提效,产品最大尺寸达到 2.6 米*1.3 米,最高单块发电功率达到 650 瓦以上,组件端光电转换效率大于21.5%,电池端大于 23%。微距焊接技术如下图:

产线大量采用了工业机器人,取代传统人工,产线实现了内部局域网络全覆盖,在5G 网络支持下,还可升级为物物互联,即设备与设备间可实现无人条件的信息和物资交互。

在生产线信息化方面,引入了区块链概念,让生产信息以及各类报表实现针对每个生产岗位都可实时检索的水平。

AGV 运输车

效益分析:

从长期来看,未来光伏市场需求巨大。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 年上半年,我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产量同比分别增长 65%、63%、62%和 60%。光伏市场处于新旧技术转换期,目前,太阳能电池技术正处于从 P 型向 N 型的转换期,从今年订单来看,TOPCon 和异质结产品越来越受欢迎。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N 型产品产业化进程全面加速。2023 年上半年,N 型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产能也快速提升。今年 SNEC 发布的组件产品已经全面切换到 N 型,N 型组件占比超 90%。“光伏+”新模式涌现,未来,多场景下“光伏+”综合开发模式将持续推动光伏跨界融合发展,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光伏与土地复合、环境修复、多能互补、基础设施等领域的跨界融合,正在驱动着场景变革。随着“光伏+绿色建筑”“光伏+绿色交通”“光伏+绿色工业”“光伏+绿色生活”等众多模式的涌现,“光伏+N”将领跑“零碳未来”。

大尺寸硅片设计,大尺寸电池(182/210)设计可以有效增加组件峰值功率,有效减少周边成本,从而节约系统成本。多主栅(9-12 栅)技术采用更细更窄的主栅设计,可显著降低电流传输的功率损耗,同时还具有更高的光线利用率和更好的抗裂性能,使组件输出功率显著增加。使用低温激光技术,结合热胀冷缩原理使大硅片通过热应力自然分离,得到表面光滑截面,能有效降低隐裂带来的风险。同时划片结构使组件户外运行温度及热斑温度低,阴影遮挡下,损耗更小。

高密度封装,电池片间距缩小至 0.6mm,降低电阻损耗,实现高功率输出。相比普通焊带,异形焊带对主栅线遮挡部分的入射光利用率达 80%以上,能有效提升组件输出功率。

双面发电,能有效增加产品发电功率。铝边框设计,极大提高产品可靠性。

功率保证:首年功率衰减≤2%,2-25/30 年每年功率衰减≤0.55%/0.45%(单玻/双玻差异)。质保:功率公差 0~+5W,12 年产品材料与工艺质保,25 年/30 年线性功率输出质保(单玻/双玻差异)。

知识产权类型:
发明专利
知识产权编号:
1、一种组件自动化生产线工装回传装置及所在的生产线(专利号:ZL202222092647.4) 2、一种条码打印粘贴自动化装置及其所在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专利号:ZL202221504277.4) 3、一种光伏组件包装自动化下料装置(专利号:ZL202222620271.X)
会员登录可查看 合作方式、专利情况及联系方式

扫码关注,查看更多科技成果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