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同轴内镜,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以及与此类似的AUSS、OSE等,因其可以使用普通的脊柱器械,操作更灵活,更快捷,不需要特制的器械所以费用低,容易被接受和推广。目前已作为脊柱微创的主流,且发展到ULBD治疗椎管狭窄、UBE-TLIF镜下融合治疗脊柱不稳/滑脱等。然而,观察通道的镜头必须与操作通道的器械完成三角汇聚,才可以安全的进行截骨等操作。但细小的软组织通道尤其是肥胖病人,这个操作很难顺利完成;并且在后续的操作中,反复的器械进出也会因软组织的遮挡而改道,或加重肌肉的撕裂等。
我们将两个通道在体外连接在一起(见图),插入肌肉部分因连接部的约束,始终处于一个平面,起到了镜头和器械两者“如影随形”的效果。
目前市场上唯一与本团队产品相似的是V通道,但两者设计的出发点完全不同,V通道是应用于椎间孔操作的,且需要特殊的配套器械才能完成。无其他类似产品,并且该产品申报两项实用新型专利,也是在这两项专利基础上,经过临床试验后改良的。操作简单方便快捷,软组织创伤更小,因此医师接受程度高。
图示说明
1.镜鞘限位:为一直径6mm圆,对应侧面观的1,高度5mm;右侧被2占据半个圆,故成月牙形。后期在侧方攻丝后置入内置螺丝,拧紧后可限制2内的镜鞘活动;
2.镜鞘套筒:内径6mm,对应侧面观2,为一圆筒形,外径8mm,即壁厚1mm。全长80mm,前端削半径6mm 1/4圆弧。
3.连接臂:连接1和4直径的顶点,厚2mm,高10mm,长度以2和4圆心间距为参照
4.软组织挡板:内径10mm的半圆,厚1mm,全长80mm,前端削半径6mm 1/4圆弧。
四种型号:2和4圆心间距分别为9mm,14mm,19mm,24mm,其余数据完全相同。
实物图
操作方法:
1.患者俯卧位,消毒铺巾后定位,按术式切1或2个口,口小,深筋膜切开相对较大。插入骨膜剥离器至拟定着陆点或汇合点,剥离骨面附着的软组织,范围至少超出拟定减压范围1cm;
2.沿骨膜剥离器方向插入该导向器,通过1套筒插入关节镜镜鞘至骨面,注水撑起软组织造腔。稍撤退关节镜镜鞘5mm,限位器固定镜鞘。
优点:
①保护关节镜镜头不被硬骨质划伤;
②稍撤出后操作器械可进入视野但不伤及镜头,如不被等离子刀头灼伤;
③长期手持关节镜镜头术者较累且不稳定,皮外限位可借助其减少术者劳损;
④可由助手持镜头,不会轻易变化位置且稳定。
⑤前端削弧不会遮挡视野
3.软组织挡板是一起插入的,其优点包括:
①可以遮挡操作通道外周软组织,方便操作,并有利于出水流畅,视野清晰;
②顺该挡板进入操作器械非常方便,不会产生迷路,且减少软组织挫伤;
③其圆心在一条线上,非常容易达成三角汇聚,即操作器械前端进入镜头视野内;
④需要上下左右移动或偏斜镜头时,操作器械顺挡板进入起到“如影随形”的作用。
小批试制
扫码关注,查看更多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