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积极推动产教融合战略与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背景下,辽源职业技术学院深度融入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与辽源市高新区管委会携手合作,创造性地成立了“辽源市先进制造业产教联合体”,为辽源市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与人力资源保障。
联合体依托完善的政策制度体系,推动了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的高效整合,荣获吉林省高等职业院校技术创新与转化中心认定,并成功入选教育部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
与东北袜园紧密合作,投入800余万资金,建立“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获批国家级示范基地、省级示范基地和省级校企联合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战化实习实训平台,为企业创收2000余万元的经济效益。与宇拓智能科技合作,共同投资300余万元,打造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融合行业前沿技术于教学中,为区域产业升级注入了科技动力,为辽源市制造行业输送高质量人才262人,开创产教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依托联合体,获批吉林省中小学素质教育与劳动教育基地,为389名中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实践能力。
联合体为日新智能提供关键技术服务,解决技术瓶颈,增收100余万元。与启星铝业申请1项专利,立项市级课题1项,体现合作创新的丰硕成果。
在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的引领下,辽源市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深化产教融合、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政策号召,辽源职业技术学院深度融入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辽源市先进制造业产教联合体的构建,不仅成为区域经济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更是国家产教融合政策在地方落地的璀璨明珠。
一、政府主导,构建产教融合新形态
面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迫切需求与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宏伟蓝图,辽源市出台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政策文件,如《辽源市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方案》《辽源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试行)》及《辽源市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转型发展工作方案》等,为产教联合体的创建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吉林辽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携手市教育局、发改委、财政局、人社局等,精心制定了《辽源市先进制造业产教联合体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标志着产教融合工作步入规范化、实体化运行的新阶段。2023年7月,辽源市先进制造业产教联合体正式成立,8月,联合体理事会成立,标志着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四方联动、协同共进的产教融合新形态。
二、创新驱动,打造职业教育新高地
我校紧抓机遇,与工程领域的行业领军企业格致汽车等深度合作,共同培育出省级教学团队、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及双师型培训基地,实现了教学资源与实践平台的深度融合。在长白山技能名师与黄炎培技能名师的引领下,纺织机电专业群不仅在教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更通过引入德国“双元制”教育体系,获批教育部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国际职业教育合作的新篇章,展现了辽源市职业教育开放包容、创新发展的国际视野。
三、共建共享,产教融合基地赋能人才培养
与吉林省宇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产教融合基地,企业投入200余万元建设智能制造产线,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项目。聚焦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等关键领域,不仅为专业学生提供了生产型实习实训基地,还构建了双师型培训基地,实现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这种深度融合的模式,有效促进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与生产实践的有机融合,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四、拓展服务面向,强化社会服务功能
辽源职业技术学院在专注人才培养的同时,积极拓展社会服务面向,获批吉林省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吉林省劳动教育基地,将素质教育和劳动教育引入中小学生课堂,共有389名中学生参观,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智能制造基地参观”等课程,激发了青少年对智能制造技术的兴趣与热爱,为培养未来工匠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厂中校”模式,探索实习实训新路径
在“辽源市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培育改革试点方案”和“辽源市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方案”的指导下,学院创新性地采取“厂中校”模式,将课堂延伸至企业一线,实现了教学与实践的无缝对接。通过校企双方共同投入设备资源,构建了集生产性、实训性于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并获得省级示范性认证,获批491万元资金支持。新型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更为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实现了校企双赢。
六、服务地方经济,彰显职业教育新担当
辽源职业技术学院紧密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为多家支柱型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服务。学院与辽源日新智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合作,解决金属工件热处理技术难题,提升产品性能,为企业带来100余万元的收入。依托联合体,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吉林省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和吉林省高等职业院校技术创新与转化中心称号,为区域产业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与启星铝业,发明实用新型专利1项,立项市级横向科研课题1项。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成果成效:
1.深化产教融合,高新区制造类企业转型升级获新动力
依托联合体技术创新,高新区制造类企业2023年工业总产值增速同比提高了1.2个百分点,实现稳步攀升。接待企业投资洽谈会13场次,投资增速由2022年23.1%增至2023年34.9%。
依托联合体增加就业岗位,留“辽”学生人数由132人增至262人。
联合体牵头建设职业教育实习基地,获批国家级示范基地、省级示范基地、省级校企联合实验室、省级素质教育基地、省级劳动教育基地,凝聚三方智力建成辽源市智能制造实践中心。
2.赋能职业教育,以产教联合体新形态培育教科研成果
联合体获国家级、省级成果奖各1项,国家级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1项,省级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1门,省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专利1项。
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1.出政策建机构立制度,实现实体运行规范明晰
辽源市通过多部门协同,成功构建先进制造业产教联合体,确立了以辽源职业技术学院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和智能制造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促进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出台了章程、运营管理在内的制度体系,建立人员聘用、绩效评价机制,确保联合体的高效运行。
2.聚资源建基地设平台,打造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
依托联合体平台,建立先进制造业实训基地,拓宽教育服务,实现校企深度合作。促进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双向流动,共同研发,带来经济效益。企业导师参与教学,学校教师支持企业培训与技术开发,形成产教融合良性生态。教学指导委员会高效管理项目,表彰优秀成果,为地区产教融合提供实践模式。
团队成员:
李洪刚、刘沛佳、元永国、魏宏财、王璐、王刚、夏鹏、邢春阳、王伟名、于飞、段懿伦、钱柏竹
技术突破
扫码关注,查看更多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