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省
  • 0 高校采购信息
  • 0 科技成果项目
  • 4 创新创业项目
  • 0 高校项目需求

深地工程地质灾害智能预警云技术

2022-07-29 17:31:38
云上高博会 https://heec.cahe.edu.cn
所属领域:
新一代信息技术
产品服务:

团队以深地工程地质灾害预警与防控为切入点,将微震监测、智能云与新型支护技术相融合,打造了一套从底层算法到顶层智能物联网算法完整的解决方案,最终实现了 “精准监测”到“云端预警”再到“智能防控”。 

一、项目进展

创意计划阶段

二、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李想 环工院/土木水利 2020.09-2023.06
曾俊 环工院/建筑与土木工程 2019.09-2022.06
马佳骥 环工院/地质工程 2019.09-2022.06
吉翔 环工院/土木水利 2020.09-2023.06
卢向前 环工院/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2020.09-2023.06
喻妮 环工院/土木工程 2020.09-2023.06
代坤坤 环工院/土木工程 2021.09-2025.06
文倩 商学院/应用经济学 2019.09-2022.06
彭丰 环工院/土木工程 2020.09-2024.06
李超飞 环工院/地质工程 2020.09-2024.06
宋涛 环工院/地质工程 2017.09-2023.06
张航 环工院/土木工程 2016.09-2022.12
邓叶林 环工院/土木工程 2019.09-2022.06
马俊杰 环工院/地质工程 2019.09-2022.06
朱玥 商学院/应用经济学 2021.09-2023.06

三、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马春驰 环工院/ 无/副教授 隧道与地下工程
李天斌 环工院/ 院长/教授 隧道与地下工程
朱星 环工院 无/副教授 边坡工程
崔圣华 环工院 无/讲师 地质工程
杨晓轩 环工院 无/助教
赵伟华 环工院 系主任/副教授 边坡工程

四、项目简介

团队以深地工程地质灾害预警与防控为切入点,将微震监测、智能云与新型支护技术相融合,打造了一套从底层算法到顶层智能物联网算法完整的解决方案,最终实现了 “精准监测”到“云端预警”再到“智能防控”。 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扶贫开发、川藏铁路、国防重大专项深地工程项目等重大战略相继开设,未来将有超过5.2万亿元的市场容量。①自主研发一套以传感器—采集站—便携检测仪—云平台为一体的高精度的微震监测系统。②基于智能云构架+MOC多输出技术+BIM,研发了深地灾害智能预警与防控云平台。 ③自主研发了深地灾害新型支护装置。已完成智能预警与防控云平台的研发设计,以及四个核心设备+三种新型支护装置的小规模生产,具有专业背景的数据分析团队已通过云平台远程处理监测数据。本项目正对硬件产品进行投入生产,计划于2023年完成软硬件的升级,2024年上线深地工程地质灾害大数据云平台,2025年实现掌上云技术。学生团队已发表30篇高水平论文,申请发明专利18项,新型实用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5项,获10余项国家、省部级创新创业类竞赛奖励。依托学校平台已完成或参与国家、省部级项目10余项,合同总价值超千万元,并获得央视报道,引起了国内外社会的高度关注。

项目优势:
成果类别 成果名称 相关团队成员 相关指导老师
实用新型专利 双线隧道微震监测系统 张航、曾俊 马春驰、李天斌
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强透水地层渗流量检测装置 宋涛、曾俊、马佳骥 马春驰
发明专利 非对称挤压型变形隧道的开挖支护方法 张航、宋涛、李想 李天斌
实用新型专利 承压井抽水动态实验仪 张航、宋涛、李超飞 李天斌
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强透水地层渗流量检测系统 宋涛、曾俊、马佳骥 马春驰
实用新型专利 模型试验隧道衬砌模具 宋涛、曾俊、代坤坤、彭丰 李天斌
发明专利 一种隧道围岩微震源定位方法 张航、曾俊、马佳骥 马春驰、李天斌
实用新型专利 振动台试验模型箱 宋涛、马俊杰、张航 李天斌
发明专利 一种隧道围岩微震波速的获取方法 张航、曾俊 马春驰、李天斌
发明专利 一种锚杆 张航 马春驰
发明专利 双线隧道微震监测系统及其定位精度评估方法 张航、曾俊、马佳骥 马春驰、李天斌
发明专利 一种用于拉拔试验的位移监测系统 宋涛 李天斌
发明专利 基于残差卷积神经网络的隧道围岩级别智能判定方法 张航、马俊杰 马春驰、李天斌
发明专利 基于VGG卷积神经网络的隧道围岩级别智能判定方法 张航、马俊杰 马春驰、李天斌
发明专利 强透水地层渗流量检测系统及方法 宋涛、曾俊、马佳骥 马春驰
发明专利 高应力区临河硬岩双线隧道围岩脆性破坏的支护方法 宋涛、马俊杰 李天斌
市场概况:

该技术成功预警米仓山特长隧道强烈岩爆灾害,节约工程投资3100万元,并获得央视报道。同时,该技术正在世界第一埋深的大峡谷隧道应用,团队从2020年10月开始进场,截至当前已成功预警上百次,设备运用良好,监测效果显著。同时,已带动20名待业人员就业;公司成立后将直接带动30人就业,每套设备将提供6个就业岗位。并且带动更多相关产业提供约500个就业岗位;

商业模式:

项目优势:项目由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支撑,领域内顶尖专家牵头,全硕、博研究生团队组成。其中,指导老师李天斌教授,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行业内的知名专家。指导老师马春驰副教授,在隧道灾害预测、微震监测预警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项目设备与技术完全由团队自主研发,具有高度的不可复制性,掌控绝对的核心技术。目前市面上的竞争对手仅有三家,通过横纵向对比,我们的产品具有采集终端更智能、成熟度更优、应用更广、性价比更高的绝对优势,完全可替代竞品!

项目前景: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扶贫开发、川藏铁路、国防重大专项深地工程项目等重大战略相继开设,未来将有超过5.2万亿元的市场容量。同时,团队在西南地区先后完成国家及省部级项目20余项,在西南地区拥有近80%的市场占有率。凭借团队在业界的口碑、现有客户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将能够迅速获取政府资源与社会资源。在成立公司后的三年内,预计营业额可突破1.2亿元,利润超过6000万元。

会员登录可查看 融资需求、落地意向及联系方式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