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合成生物降解高分子造影剂的制备
超声造影剂(USCA)是用于增强超声强度、提高超声诊断正确性、精确度和灵敏度的一种媒质。USCA是临床超声检查的消耗品,在国内各大医院进口高档超声设备的同时,也需要相当数量的高质量造影剂。因此,研制能批量生产、合适剂型、消毒灭菌的USCA是一项迫切而极具经济效益的项目。现阶段国内使用的USCA基本上依赖进口,价格昂贵。 合成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制作的USCA具有粒径更理想(3~5μm),粒径分布更集中(粒径大于8μm的粒子小于8%)、体内稳定性高、抗压力性能好、反声源性高等优点,而且还
四川大学 2021-04-14
烯烃环氧化反应的绿色电化学合成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3
复杂活性天然产物 Bufospirostenin A首次全合成研究成果
重要生理活性的复杂甾体天然产物Bufospirostenin A在国际上的首次不对称全合成。团队巧妙应用经典反应,并利用新颖的烷氧基联烯—炔参与的Pauson—Khand反应作为关键反应,以线性20步完成了Bufospirostenin A的高效不对称全合成,这也是烷氧基联烯的Pauson—Khand反应首次应用于天然产物全合成。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β—环糊精选择性合成及母液再利用技术
本项目获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项目)和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 助,并获 2011 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 1、项目简介 利用淀粉作为原料,开发了通过对淀粉进行温和热处理或添加乙醇以提高β2 -环糊精的得率的新方法,操作简单,生产成本较低。由于没有添加有毒害作用 的有机溶剂,环糊精产品不存在有机溶剂残留问题,无应用限制。与传统无溶剂 法先酶解再进行转化的方法相比,淀粉转化率大幅度提高。在此研究基础上,还 开发了与之相配套的环糊精母液综合利用技术,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环 糊精生产企业综合效益的提高。 2、创新要点 (1)通过对淀粉底物进行温和热处理后的β-环糊精转化率可达 48.9%; (2)通过添加乙醇处理后的β-环糊精转化率可达 65.1%; (3)无毒害有机溶剂添加,无需加入有机溶剂去除的工艺; (4)通过对母液进行简单处理后可直接应用于有益物质的包埋,实现了对 母液的高效利用。 3、效益分析 工艺流程简单易行,对设备要求较低,可直接应用于传统β-环糊精的生产工艺,由于采用温和热处理淀粉或添加乙醇溶剂的技术替代了添加甲苯或环己烷 等物质,无需增加有机溶剂去除的工艺,也降低了毒害物质残留的风险。辅以高 效率的母液综合利用技术,显著降低了废液处理的成本,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授权专利: 一种环糊精的生产方法 200810022919.5 一种利用环糊精母液制备丁香油微胶
江南大学 2021-04-11
超大功率硅基射频LDMOS晶体管设计技术
大功率射频LDMOS器件以其线性度好、增益高、输出功率大、热稳定性好、效率高、宽带匹配性能好、价格低廉等方面的优势已经成为基站、广播电视发射机、航空电子、雷达等领域等应用最广泛的射频功率器件。 本团队利用优化的法拉第屏蔽罩结构和版图布局技术,基于国内8英吋工艺技术平台,研制出大功率L 和S 波段RF LDMOS 器件(图1),能够提供完整的RF LDMOS器件的设计与研制方案。目前已制作出频率0.5GHz,输出功率>500W,功率增益>18dB、漏极效率>50%的单芯片RF LDMOS 器件;频率1.2GHz,输出功率>600W,功率增益>20dB、漏极效率>40%的L波段RF LDMOS 器件;频率3.1GHz,输出功率>80W,功率增益>10dB、漏极效率>35%的单芯片S波段RF LDMOS 器件(图2)。 (a) (b) 图1 RF LDMOS器件:(a)晶圆显微照片 (b)封装器件 a b c 图2 RF LDMOS器件功率测试曲线:(a)P波段 (b) L波段 (c) S波段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煤基可降解地膜的制备及精确时控降解技术
西安科技大学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西安科技大学等在以煤为原料,制备高性能功能性复合功能材料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系统研究了煤的聚集态结构和玻璃态转变特性,用掺杂试剂、溶胀剂等小分子物质探明了煤中大分子之间的非化学键相互作用,揭示了煤大分子交联网络结构特性。在此基础上,开发成功了煤基聚合物互穿网络( IPN )合金材料制备技术及工艺( ZL94104380.0 )以及以改性煤为光催化剂的多功能全降解薄膜制备技术( ZL00113989.4 )。该成果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二等奖 1 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1 项,陕西省教育厅二等奖 2 项,发明专利 2 项,实用新型专利 3 项,发表论文 62 篇;这些研发工作在西部开发、西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对开拓煤化工和新材料学科新的研究领域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其成套技术在陕西和新疆等地棉田推广,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4-11
蓖麻油基生物航煤及核心催化反应技术
南开大学蓖麻生物航油集成技术,是在“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发展”的前瞻理念下,集成南开十几年蓖麻产业链开发基础及化学化工科研优势,自主研发,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建立了“生物航油基础研发基地”,突破了催化剂关键技术,打通了工艺流程,产品全项达标,成本在目前所有生物质航油中最低,申请中国发明专利 7 项,列入国家发改委《战略新兴产业重点产品目录》、《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项目指南》等,获第四届国家和天津市创新创业大赛奖项,具有拉动千亿元绿色低碳产业链的巨大发展潜力。 生物航空煤油(生物航煤)就是以动植物油脂或农林废弃物等生物质为原料生产的航空煤油,可在航空煤油中大比例的添加使用(50%),且不需要对发动机做任何改进。2012 年开始的欧盟航空碳税之争已迫使各国争相开发生物航煤技术来实现航空业的碳减排。生物航煤的研发契合国家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对我国航空业减排、根治雾霾、维护能源安全、以及拉动三农等都有重要作用,是国家大力支持的绿色低碳产业创新增长点,是当前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科学难题之一。目前,该项目的技术难题就是核心催化剂脱氧活性不佳、航煤选择性低、稳定性差。 南开大学李伟教授科研团队目前已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蓖麻航油制备及配套催化剂关键技术,使原料油转化率>99%,蓖麻生物航油产品收率>80%;经中石化石科院按国际生物航煤最高标准的 ASTM D7566 和国家喷气 3 号燃料(GB 6537-2006)等指标检测,全项达标。相关研究内容在《Bioresource Technology》发表论文 1 片、申报中国发明专利 7 项、国际发明专利 2 项。相关技术受到国内外高度重视及新闻媒体关注。在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以天津赛区第一名成绩进入全国总决赛,最终以第 6 名荣获“全国优秀团队”称号。
南开大学 2021-02-01
超大功率硅基射频LDMOS晶体管设计技术
本团队利用优化的法拉第屏蔽罩结构和版图布局技术,基于国内8英吋工艺技术平台,研制出大功率L 和S 波段RF LDMOS 器件,能够提供完整的RF LDMOS器件的设计与研制方案。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蓖麻油基生物航煤及核心催化反应技术
南开大学蓖麻生物航油集成技术,是在“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 碳发展”的前瞻理念下,集成南开十几年蓖麻产业链开发基础及化学 化工科研优势,自主研发,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建立了“生物航油基础研发基地”,突破了催化剂关键技术,打通了工艺流程,产品全 项达标,成本在目前所有生物质航油中最低,申请中国发明专利 7 项, 列入国家发改委《战略新兴产业重点产品目录》、《国家重点推广的低 碳技术项目指南》等,获第四届国家和天津市创新创业大赛奖项,具 有拉动千亿元绿色低碳产业链的巨大发展潜力。 生物航空煤油(生物航煤)就是以动植物油脂或农林废弃物等生 物质为原料生产的航空煤油,可在航空煤油中大比例的添加使用 (50%),且不需要对发动机做任何改进。2012 年开始的欧盟航空碳 税之争已迫使各国争相开发生物航煤技术来实现航空业的碳减排。生 物航煤的研发契合国家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对我国航空业减排、根 治雾霾、维护能源安全、以及拉动三农等都有重要作用,是国家大力 支持的绿色低碳产业创新增长点,是当前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科学难 题之一。目前,该项目的技术难题就是核心催化剂脱氧活性不佳、航 煤选择性低、稳定性差。 南开大学李伟教授科研团队目前已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 权的蓖麻航油制备及配套催化剂关键技术,使原料油转化率>99%, 蓖麻生物航油产品收率>80%;经中石化石科院按国际生物航煤最高 标准的 ASTM D7566 和国家喷气 3 号燃料(GB 6537-2006)等指标 检测,全项达标。相关研究内容在《Bioresource Technology》发表论 文 1 片、申报中国发明专利 7 项、国际发明专利 2 项。相关技术受到 国内外高度重视及新闻媒体关注。在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以天 津赛区第一名成绩进入全国总决赛,最终以第 6 名荣获“全国优秀团 队”称号。 市场应用前景: 生物航油市场需求巨大,据国际民航组织规定,2020 年中国航空燃油的 30%(约 1200 万吨)要打上“生物质标签”,如果按“50%生 物质航油:50%化石航油”掺混,需要 600 万吨“纯”生物质航油, 总产值达数千亿元。但 2014 年全国生物航油产量不足 100 吨,离规 模化相差甚远。蓖麻航油具备占据 50%市场份额的可能性,按 5 年生 产蓖麻生物航油 300 万吨计算,仅技术转让和催化剂销售利润就可达 5 亿元以上。同时,使用生物航油可降低 50%以上的污染物排放,可 有效减排治霾,维护我们的环境安全。 拟开展合作方式: 现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 7 项,拟开展合作方式:建设年产万吨级生物航油 及配套催化剂示范生产装置,采用股权合作或实施许可的方式合作。
南开大学 2021-04-11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表面金属化新技术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表面金属化常用的方法有真空蒸镀金属法、真空离子镀金属法、电镀法、化学镀法、电铸法、表面直接喷涂金属法等。这些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如真空蒸镀和真空离子镀的镀层厚度均匀,但所需设备昂贵且制件尺寸受设备大小限制,涂层较薄且制备成本较高。电镀法工序复杂,镀层附着力相对较低;化学镀是大多数电镀工艺中都必须涉及到的,通常作为塑料制品电镀的前处理工艺,其优点是镀层致密、孔隙率低、适用的基体材料范围广,可在金属、无机非金属及有机物上沉积镀层;缺点是镀液寿命短、稳定性差,镀覆速度慢、不易制备厚涂层,存在环境污染。电铸法可制取高光洁度、高导电性、高精度、内腔结构复杂的制件,但每做一个制件就需一个模具,模具成本高、生产周期长。热喷涂法是把金属颗粒加热到熔融状态后沉积到基板或工件表面形成涂层;但聚合物基板材料的熔点很低,热喷涂时熔融金属颗粒和高温焰流将对聚合物基板材料表面产生严重的破坏;而且由于热喷涂的加热温度较高,所制备的金属涂层由于氧化和孔隙的产生很难满足使用要求。 冷喷涂技术不需要或者只需要很少量的热量输入,加热温度低、颗粒飞行速度高,这就有效防止了热喷涂时的热影响,减少了基体表面三维畸变,涂层中氧化、相变的发生,涂层残余热应力小,可制备厚涂层;另外,与热喷涂一个相同的技术优势是通过机械手挟持喷枪或者把基体工件放在数控工作台上,能够实现对一些复杂表面、较大工件的喷涂,加工灵活,适应性强。目前可制备纯Al涂层和Al-Cu等多层结构。 已申请专利:“一种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表面金属化涂层的制备方法及装置”,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010588064.X.,专利申请时间:2010.12.14,专利公开日:2011.05.18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20 121 122
  • ...
  • 776 77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