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新一代柠檬酸绿色智能发酵技术集成与产业化
本项目获 2018 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柠檬酸是一种重要的三羧酸类化合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是当前世界上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食用有机酸,是世界第二大发酵产品。虽然发酵法生产柠檬酸起步较早,但目前其生产技术仍存在问题,如发酵种子培养周期长、活力低;发酵菌种影响柠檬酸合成的生理、代谢特性认识有限;传统同步糖化发酵工艺原料利用不充分;柠檬酸提取过程能耗高,废水有机物浓度高、处理难度大等。因此,本项目在江南大学刘龙教授带领下实现了传统的技术升级和转型,实现绿色智能化生产。获 2018 年度中国轻工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主要创新内容及技术突破: 1、建立了结合超声波诱导孢子快速萌发与种子糖化酶水平表征的移种策略, 发酵强度由 2.55 g·L-1·h-1 提升至 2.85 g·L-1·h-1(提升幅度 11.8%); 2、进行了柠檬酸发酵生产菌株的系统生物学分析,发现发酵后期的低 pH 环境可激活柠檬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葡萄糖作为效应物可激活其转运蛋白的表 达; 3、强化同步糖化发酵方式,利用葡萄糖模糊预测模型结合糖化酶阶段添加的策略补偿发酵中后期 pH 急剧降低导致的葡萄糖供给速率不足,中试规模发酵强度进一步提升至 3.15 g·L-1·h-1,残总糖由 19.2 g·L-1 下降至 13.2 g·L-1(下降幅度 31.3%); 4、应用模拟移动床实现了柠檬酸发酵液连续分离提纯及废水资源再利用,在实现了清洁化生产的同时柠檬酸收率达到 98%,较传统钙盐法提高 5%。 
江南大学 2021-04-11
新一代模块化积木式可拆装机器人
产品详细介绍    模块化积木式可拆装机器人由六个自由度基本模块组成,按照机器人关节区分,可分为1关节模块—6关节模块,模块从1到6关节逐关节组合。每一模块单独可以控制运行,模块本身末端有旋转运动、回转运动两种形式,六个模块组合之后构成类似工业串联关节是机器人形式。    每一模块采用透明式封装,可以直观的看到内部传动结构,运行情况。模块内部传动结构完全体现工业机器人特点并微缩,而且结构多样化,满足教学要求。设计中采用了工业上常用到的同步带传动、蜗轮蜗杆传动以及齿轮传动等主要结构形式。     
成都正烁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专家报告荟萃⑦ | 彭育园:推进“六个融合”,加强新工科建设,服务新型工业化战略
湖北工业大学近年来不断强化新工科建设以服务新型工业化发展,报告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新型工业化战略背景、二是“六个融合”改革举措、三是新工科建设实践成效。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4-12-12
空调网关(一控多)
本产品可将多联式空调连接至智能家居系统,以实现智能化监控与控制。
浙江瑞瀛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2024-12-30
碲化镉薄膜太阳电池的产业化制造技术
本成果包含如下内容:高转换效率的小面积碲化镉太阳电池制造技术,面积为1200mm×600mm 的碲化镉太阳电池组件规模化生产技术,年产30-50MW碲化镉太阳电池生产线及关键设备的设计。 主要技术指标: 组件效率超过12%。 应用范围: 用于太阳能直接发电,建立大规模光伏电站或小型户用光伏发电系统。国家扶持光伏发电系统的建设,每年新建在10GW以上。由于是薄膜太阳电池,出口不会受到限制。 项目目前已进入产业化阶段,成果权属为我校独自拥有。
四川大学 2021-04-11
数字化轮胎全系列成套装备工程化技术
关键技术及水平:数字化轮胎全系列成套装备涵盖了从轮胎配料、密炼、压延、裁断、成型、硫化至检测共7个工序,产品“软硬结合、管控一体”,将信息技术与轮胎装备制造相结合,实现了全流程工艺控制的计算机辅助制造,属世界首创。 该项成果的研发综合利用机械与自控技术、振动与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光机电一体化等技术,研发装备与传统轮胎生产线相比,更加突出智能化和网络化,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轮胎生产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而且可以大量削减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降低环境污染。 取得主要成果:主要攻关突破了高效低温一次法炼胶技术、高性能半钢一次法成型装备控制技术、电子辐照预硫检测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申请专利52项,共获得授权专利29项。
青岛科技大学 2021-04-22
半夏新品种工厂化扩繁和产业化
半夏野生变家种已有近40年历史,但是由于野生资源减少和人工种植跟不上,每年只能提供4000吨以下半夏原药材,远远低于国内和国际市场7000吨以上的半夏需求。因此,全国市场近5年半夏原药材单价已经上涨了50%,市场上半夏鱼龙混杂,出现水半夏和天南星替代优质半夏的局面。拯救半夏产业刻不容缓,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原药材成为行业所需。 目前半夏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品质不均,不能满足现代中药生产对药材的品质要求;2)自然繁殖率低,不能满足规模化生产优质种苗需求;3)品质衰退,病害严重,半夏栽培风险增加;4)缺少品种和品牌,药材档次不高,种植效益和市场无保障。本项目通过对半夏脱病毒复壮、优良单株倍性育种,获得品质好,抗性、产量、成活率高的半夏新品种;利用新型植物生物反应器进行新品种半夏的工厂化扩繁,实现新品种半夏的产业化。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自动化码头堆场装卸设备及系统国产化替代方案
项目背景: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的自动化智能化码头都 是国内港口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是港口大国,在“交通强国” 国家战略的统筹下,国内各大港口先后开展了自动化智能化码头 的新建和改造升级工作。但国内现有、在建及规划中的所有集装 箱自动化码头装卸设备控制系统、自动化单元、自动化管控信息 化系统的核心技术及部件基本依赖进口,这些核心技术及部件被 ABB、SIEMENS 等国外公司所垄断,并形成了技术壁垒。面向国 内集装箱港口自动化智能化的现实需求,加快“卡脖子”关键核 心技术的突破和关键零部件国产化替代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所需技术需求简要描述:1.依据国产工业控制平台的技术特 点和现有港口场景的业务需求和任务流程,搭建基于国产平台的 物理架构。对标 ABB、西门子等成熟平台,主要考核指标:每秒 至少处理 500 个任务、软件响应时间为毫秒级、支持多系统扩展; 在国内一流大港的集装箱码头实现工程应用。堆场效率不低于 30 循环/小时,人工介入率不高于 5%;与 ABB 或西门子等管控系 统下辖场桥设备实现同堆场组网、互联互通以及无缝替代。2. 结合目标工程研制测试验证平台,实现单机控制系统和堆场管控 系统的数字仿真测试、半物理仿真试验。为工程应用奠定基础。 在测试验证基础上,完成控制系统和管控系统迭代优化,并实现在智慧港口的生产联网应用。主要考核指标:(1)具备按目标港 口实际实现三维场景快速搭建能力,具备多接口接受不同的数据 驱动源的能力;(2)具备关键设备数据收集及数据实时可视化展 示的能力;(3)软件系统支持多客户端计算机同时运行(10+); (4)系统支持第三方三维模型导入;(5)系统模型数量级不低 于在场箱 10 万,其他运动机械模型 1 万;可实现在场岸桥≥6 台、场桥≥20 台、AGV≥20 台、集装箱≥2 万 TEU、年吞吐量 200 万 TEU 规模集装箱码头的模拟仿真。  对技术提供方的要求:1. 拥有完善的科研管理体系,符合国 标的质量管理体、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体系;2. 拥有与本项目 技术方向相关的省部级工程技术科研平台及测试中心;3. 承担 过本项目相关领域的国家级科研攻关项目;4. 设有硕士点、联 合博士点和博士后研究工作站。 
青岛海西重机有限责任公司 2021-09-02
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预测控制的双进双出球磨机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预测控制的双进双出球磨机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包括基于RBF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控制器、控制量初始化模块以及被控对象,被控对象为双进双出球磨机模型,其输出连续被控量经离散化后生成的离散被控量和被控量当前设定值输入控制量初始化模块和预测控制器,控制量初始化模块输出控制量初始值输入给预测控制器,预测控制器输出离散控制向量经零阶保持器转换为连续控制量输出给双进双出球磨机模型。控制方法采用RBF神经网络正向模型和RBF神经网络逆向模型实现对被控对象的预测控制。本发明可以对系统进行提前控制和调节,适用于大滞后系统的控制,被控量响应快、超调量小,同时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东南大学 2021-04-11
无线传感器网络多路径安全传输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多路径安全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已部署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里,当源节点需要向目的节点传输数据时,发送路由请求消息;2中间节点在进行路由请求消息广播时,将自身的链路信息添加至路由请求消息中;3基站获得多条路由请求消息,从中得到网络拓扑参数,根据窃听能力计算传输数据被窃听的概率;4根据使用者对传输安全性的要求Sreq确定此次传输需要的子数据包秩K,建立路由拓扑,返回路由应答消息至源节点;5源节点接收到路由应答消息后,将原数据分为以K为秩的子数据包,通过K条独立路径进行传输。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无线传感器网络被窃听的概率。
东南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23 124 125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