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果蔬发酵及生物加工产品开发
生物加工技术是一种基于生物技术的新型、生态的加工技术体系和加工理念,可以增强产品的营养、改善产品的风味,延长货价期,而且适合多种果蔬原料,有成熟的工艺和成套设备,容易进行规模化生产。 农产品加工能够显著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较好解决果蔬类农产品就地消化和货价期问题,更为重要的是顺应了目前市场的消费导向,发酵果蔬以健康、低糖、低脂的特点,符合市场的消费潮流。项目产品强化了肠道调理、功能因子等健康属性,并通过个性化的菌种定制和联合发酵技术,提升了产品的风味属性,使其滋味丰富,香气浓郁,必将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创新要点 (1)课题组具备十分完善的发酵微生物菌种库,可以针对不同原料筛选出适宜的酿造微生物,改善发酵风味、提高发酵产品的营养价值。以各类水果、蔬菜等农产品为原料,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菌种、现代科学发酵工艺,获得兼具风味和营养的果蔬汁发酵产品。 (2)课题组有完善的风味物质分析、功能物质评价技术平台,能够开展与风味物质与功能因子相关的有机酸、短链脂肪酸、多酚、多肽、多糖、生物酶等功能成分的精确分析以及与肠道调理、免疫提升、抗自由基氧化、护肝等动物模型评价或细胞学评价研究。
江南大学 2021-04-13
水产品快速腌制及发酵技术
集成应用微生物发酵技术、低盐快速腌制技术、糟醉技术、绿色高效净化技 术、栅栏技术、低强度杀菌技术、新型包装技术等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对鱼类、泥螺等水产资源进行生物加工利用,开发香糟鱼、醉泥螺、发酵鱼糜、砂锅鱼头等系列深加工产品。 所生产产品既具有营养、美味等特色,又有安全、方便及保质期长等特点, 产品保质期达 6 个月以上,盐含量<3%,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其技术水平整 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创新要点 (1)利用低盐快速腌制技术,实现快速、健康、安全生产; (2)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提高水产品的品质。
江南大学 2021-04-11
新型益生菌发酵乳制品的研究开发
本项目获 2015 年中国专利金奖,2015 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从上世纪 90 年代起开展了益生菌的大规模分离和筛选,得到了 20 多株具有重要益生功能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菌株。课题组应用以上优良菌种和核心技术, 陆续研发了畅优发酵乳、畅优 ST-III 乳酸菌饮料、莫斯利安常温酸奶等新型发酵乳制品,市场增长率达到 50%,实现销售收入 120 多亿元,不仅创造了良好的 经济效益,而且树立了科技创新、引领中国乳业健康成长的标杆。成果的技术指标、创新性与先进性 (1)系统评价了 26 株专利菌株及其发酵乳的保健功能,植物乳杆菌 ST-III 对胆固醇的去除率为 45.17%,乳酸片球菌 P9 对李斯特菌的抑制率达 48.2%;对15 株典型益生菌菌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和精细图谱绘制,覆盖率达到 260 倍以上,完成 10 株典型菌株的比较基因组分析,发现 ST-III 的耐酸和耐盐的分子机制等。 (2)开发氢氧型弱碱性阴离子交换、细胞微囊固定化高密度培养技术,活菌数分别达到 1.0×1011 cfu/mL 和 2.7×1011 cfu/g 以上,开发陶瓷微滤膜浓缩装置,浓缩倍率达 50 倍以上。 (3)开发新型液氮深冷发酵剂,实现超浓缩发酵剂的瞬时造粒,菌体存活率达 99%;液芯包囊新型发酵剂,4℃保藏一年菌体浓度达 1011 -1012cfu/g;生物膜载体新型发酵剂,热风干燥的菌浓度达 1010 cfu/g。 (4)开发高剪切粘度损失控制和二次巴杀技术,打破酸奶无法长期常温存 放的难题,实现酸奶常温下 5 个月以上的货架期;开发益生菌协同发酵技术,首创了国内植物乳杆菌发酵乳制品,成为全球销量最大的植物乳杆菌发酵乳制品。针对优良菌株进行了系统的功能评价和二次开发,解析了专利菌的益生性状、 生理特性、遗传背景及环境因子作用规律。基于终产物抑制解除、损伤修复、生物膜培养和胶囊化保护等机制开发了载体保护、反馈抑制解除、抗环境胁迫等高密度培养技术,并开发了液氮深冷、液芯包囊、生物膜载体等新型发酵剂产品。 以产业化生产为导向,攻克了益生菌协同发酵、低温长时发酵、高剪切粘度控制及质构保持、二次巴氏杀菌等新型发酵技术及生产工艺。形成了益生菌发酵乳制品的系统生产技术体系,开发出了系列新型益生菌发酵乳产品并实现了产业化生产。
江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桥梁支座垫石的更换维修方法一种桥梁支座垫石的更换维修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梁支座垫石的更换维修方法,属于桥梁工 程施工领域,包括 S1 首先对主梁执行上升操作,接着取走原支座并清 理原支座垫石及其周围区域,使之清洁以便于后续灌浆操作;S2 在原 支座垫石区域设置钢套箍,以使所述原支座垫石区域被所述钢套箍包 围以形成灌浆空间;S3 向所述灌浆空间执行灌浆操作,以所述钢套箍 为模板使浆料凝固,以此方式形成四周套箍有所述钢套箍的新支座垫 石,从而实现对原支座垫石的更换维修。本发明方法无需清除原破损 支座垫石,也无需拆除模板,修复彻底,并适用于增大支座垫石情况,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同步合成两种Zno纳米结构的方法
具体作法是:将方块面电阻为10-14欧的掺杂氟的SnO2透明导电玻璃,依次用HCl溶液、洗衣粉溶液、异丙醇溶剂超声洗净,晾干;采用三电极电解池体系,铂片为辅助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掺杂氟的SnO2透明导电玻璃为工作电极,电解液为Zn(NO3)2和KCl的浓度均为0.3M的混合液;电解池敞开下沉积1.3-1.5小时,沉积温度70℃,电压为-1.0V;沉积后,液面下的黑色沉积物为ZnO镂空纳米片,液面上的白色沉积物为ZnO纳米棒。该方法可同时获得ZnO镂空纳米片和纳米棒两种不同形貌的ZnO纳米结构,其方法简单、节能,操作容易,成本低,且制备物纯度高。
西南交通大学 2016-10-20
新一代柠檬酸绿色智能发酵技术集成与产业化
本项目获 2018 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柠檬酸是一种重要的三羧酸类化合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是当前世界上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食用有机酸,是世界第二大发酵产品。虽然发酵法生产柠檬酸起步较早,但目前其生产技术仍存在问题,如发酵种子培养周期长、活力低;发酵菌种影响柠檬酸合成的生理、代谢特性认识有限;传统同步糖化发酵工艺原料利用不充分;柠檬酸提取过程能耗高,废水有机物浓度高、处理难度大等。因此,本项目在江南大学刘龙教授带领下实现了传统的技术升级和转型,实现绿色智能化生产。获 2018 年度中国轻工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主要创新内容及技术突破: 1、建立了结合超声波诱导孢子快速萌发与种子糖化酶水平表征的移种策略, 发酵强度由 2.55 g·L-1·h-1 提升至 2.85 g·L-1·h-1(提升幅度 11.8%); 2、进行了柠檬酸发酵生产菌株的系统生物学分析,发现发酵后期的低 pH 环境可激活柠檬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葡萄糖作为效应物可激活其转运蛋白的表 达; 3、强化同步糖化发酵方式,利用葡萄糖模糊预测模型结合糖化酶阶段添加的策略补偿发酵中后期 pH 急剧降低导致的葡萄糖供给速率不足,中试规模发酵强度进一步提升至 3.15 g·L-1·h-1,残总糖由 19.2 g·L-1 下降至 13.2 g·L-1(下降幅度 31.3%); 4、应用模拟移动床实现了柠檬酸发酵液连续分离提纯及废水资源再利用,在实现了清洁化生产的同时柠檬酸收率达到 98%,较传统钙盐法提高 5%。 
江南大学 2021-04-11
方便营养系列袋泡米茶生产新工艺
研发阶段/n米茶是湖北等长江流域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民间食品。在对传统米茶研究的基础上,以糙米、大米或碎米等为原料,采用质构调整、生物转化、功能强化、风味梯度缓释等技术,生产营养丰富、食用方便、风味独特的系列袋泡米茶制品。产品具有清热解暑、增进消化、疏通血脉、改善肤质等功效。有完整的工艺、配方,设备配套和工程设计等。技术类型:专利技术(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CN101103755)应用前景:该项目投资少,原料来源广、成本低,技术成熟度高,产品附加值高,可开发成系列产品,消费群体广。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CAU51系列花卉草坪专用控释营养素
一、技术(项目)内容简介 德国拜尔医药公司自1998年起生产和销售“一次施用一年有效”的草坪花卉专用控释肥(WUXAL)的消息在肥料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其产品的市场零售价高达260元/kg(估计原材料成本4元/kg),产品的各种养分成分和含量均在产品包装盒上显著标识。值得深思的问题是,该肥料应用了什么技术才使得它的利润空间如此巨大呢? 针对草坪草和花卉植物对养分需求的特殊性,运用土壤中氮素转化和植物体内氮素营养的理论,通过生物化学技术—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一种连续大量获得稻飞虱统一龄期若虫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续大量获得稻飞虱统一龄期若虫的装置,属于养虫装置技术领域,装置包括底座、杯体、筒罩和海绵垫,杯体两端开口,杯体底端开口直径小于杯体顶端开口直径;底座为顶端开口的空圆台体,底座顶端直径大于杯体底端开口直径;筒罩两端开口,筒罩底端开口直径小于杯体顶端开口直径,筒罩顶端开口处设有纱网;海绵垫设于底座内,海绵垫高度低于底座高度。装置各部分均紧密连接,底座从杯体上方开口放入底部,不掉出底部且与底部紧密连接。筒罩以有纱网的朝上,下方插入杯体,与杯体紧密连接。利用本装置种植水稻,当水稻长到一定高度后,接入适量处于产卵期的雌虫,产卵若干天后移除成虫,而后每天批量获取孵化的若虫,方便高效。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一种小麦种植一体化施肥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麦种植一体化施肥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混合设备,所述机架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翻耕装置,所述机架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机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喷洒装置,所述混合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与机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箱体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搅拌杆。本实用新型通过机架、混合设备、翻耕装置、推杆和喷洒装置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的降低传统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41 142 143
  • ...
  • 978 97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